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在中国上市?还有百度、腾讯也一样?
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阿里、百度、腾讯作为国内优秀企业为何不在国内股价市场开辟上市?其实以上的优秀企业并不完全属于国内,那么为何百度、阿里、腾讯不在国内上市呢?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原因。
软银、雅虎持有阿里巴巴开曼公司股份,阿里巴巴开曼公司通过VIE结构控制境内阿里巴巴集团的权益。“如果把阿里巴巴开曼公司变成空壳,权益转回到境内,不再向其输送利益,软银、雅虎持有的是空壳,需要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是不是该在境内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中,也持有30%股份?但问题就在于,当初设置VIE结构就是不让外资投资境内的公司。”且不说软银、雅虎愿不愿意退出,假设二者愿意退出,阿里巴巴集团按照上市的价格赎买股份,如果阿里巴巴集团估值达到千亿美元,雅虎软银所持股份加起来估值几百亿美元。通常拆除VIE架构,可以通过内地人民币基金接盘。“但阿里巴巴体量这么大,没人能接这个盘子。”
其次,牵扯到的税务、审计和时间成本高昂。阿里巴巴集团之前为上市所做的准备,包括文件、期权等方面,都是按照境外规则设计。如果转回境内,一是面临大量税收,二是需要按照境内的会计准则重新设计。“税务、审计的成本都是非常惊人的,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登陆A股也不利于阿里巴巴的国际化进程。“如果在美国上市,可以用美国上市的股份直接做股权并购,成本很低。如果转移到国内,对未来在国际上并购无正面影响,转移到国内不是理性的做法。”
再来看看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10月14日的公开说法:中国资本上市环境有几个技术问题。
首先,货币不是完全流通的,阿里要成为国际公司,就必须让国际资本进入,但是A股市场对外资交易有很大限制;而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中国上市的公司主体必须在中国,但是和很多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阿里也是VIE结构,母公司注册地点并不在国内。
其次,A股市场目前不支持境外企业上市。阿里巴巴要在A股上市就需要先进行“红筹回归”,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
1,财务指标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只好去美国上市。
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吧,百度2003年才宣布盈利,至上市时盈利的记录只有两年。而直到上市当年前一个季度,百度的净利润才只有30万美元,相当于240万元人民币,这根本达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条件“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甚至达不到现在创业板的上市条件:“最近2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百度还算好的,新浪搜狐(SOHU)网易(NTES)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公司不要说盈利,连盈利模式都说不清呢,更说不上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
2,因为A股不堪“圈钱”。
比如某次股市暴跌之后,很多投资者要求停上ipo,以阻止“资金被分流”。没想到监管部门从善如流,真把ipo给停了。但企业还是得融资啊。所以这段时间,中石油(PTR)中移动这些比较优秀的央企都跑到香港去圈钱,此后也去美国发行了。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中国的监管部门是最为投资者着想的监管部门,特别害怕投资者买到质量不好的股票,所以不厌其烦地设置了严格的上市审核程序;
还害怕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炒股亏钱,所以不但设置了涨跌停板这样的“保护措施”,还经常为了二级市场的稳定“调整ipo节奏”。这样美好的设想,结果却完全背离初衷。A股上市公司质量并不如人意,而成长性最好的公司,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回报的公司,基本都跑到国外去上市了。而A股依然是全球波动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
结论可能也比较简单:监管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通过上市审核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负责,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是过往财务数据这些固态指标可以锁定的;监管机构不应该也不可能对二级市场的波动负责,市场的波动也不是涨跌停板或者“ipo节奏”可以遏制的。不过,在监管部门的精心呵护下,A股确实有它的神奇之处,就是现在的融资功能超强,尤其是去年以来炙手可热的创业板,市盈率搞到几十上百倍易如反掌,家家超募,有幸上市的公司一个个笑开了花。
本身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并不完全算国内企业;且国内的股市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不符合现今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的发展。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有关百度,阿里,腾讯,不在国内上市的相关原因。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继续关注本网,我们将会时刻了解并不断更新股市行情信息,将最丰富,权威新鲜的资讯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