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有些企业挣得多,其实都是“假利润”
若现金流不自由,则净利润无意义。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股神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对于什么是好生意作过一段精彩阐述:
世界上有两种生意,第一种每年可以赚12%的利润,年底时你可以拿走所有利润;
第二种生意也可以赚12%,但是需要把赚的钱重新投资,然后你指着所有的厂房设备对股东们说,这就是你们的利润。
我恨第二种生意。
两种生意的不同其实可以解答许多问题,比如:
海天味业的市值为什么一度超过万科?
像贵州茅台这样的消费品公司为什么一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5G要来了,但移动、联通、电信它们在4G上投的钱赚回来了吗?
解答上述疑问的钥匙,就是财报中的“自由现金流”概念。
所谓自由现金流,指的是企业产生的、在扣除了公司经营与发展需要之后剩余可供分配的现金。
自由现金流,有点像我们常说的可支配收入。
假设小巴每个月到手工资2万元,扣去房租3000元,吃饭、交通等费用4000元,再将5000元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剩下的8000元才是可以随意支配的钱。
企业也是如此,一年辛苦经营挣的钱,在保留一定比例的钱用于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后,剩下的钱,才是它们的“可支配收入”。
它的值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公式来表示:
自由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
以茅台2018年年报为例,它在2018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约为397.6亿元,超过当年净利润。
海天味业的市值凭什么超越万科
8月29日,今年以来一路上涨的海天味业市值达到2938亿元,超过万科当天的收盘市值2910.96亿元。
虽然最近万科很争气,市值又重新超越了海天味业,但既然海天味业曾经追上过万科的市值,以后同样还有机会。
我们知道,市值往往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如果单纯从收入和利润来看,海天味业和万科好像不属于同一个量级。
市值根据10月16日收盘价计算
那么,比起万科,投资者对海天味业的信心来自于哪儿?
我们看看它们各自的自由现金流。
从2014年到2018年,万科的净利润自157.45亿元增长至337.73亿元,增长了1.14倍;海天味业的净利润从20.90亿元增长至43.65亿元,增长了1.09倍。
粗略来看,5年时间里,两家公司的利润都增长了一倍,但在现金流上,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万科近5年合计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为264.77亿元,海天味业近5年的自由现金流总和为127.54亿,虽然万科的自由现金流还是比海天味业高,但差距并没有利润那么大:海天味业近5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达到了万科的48%。
根据两家公司历年财报数据整理
仔细分析,你还可以发现,海天味业每年的自由现金流皆为正数,而万科的自由现金流在5年里却有3年为负。
在这个指标上,海天味业表现得稳定多了。
也就是说,同样是增长了一倍利润,海天味业的投资者坐着不动,企业每年赚的钱越来越多,而万科却经常需要外部输血。在2018年,万科的长期借款增加了249亿元。
其实这也符合我们的常识:酱油作为日常消费品,制作工艺并不复杂,黄豆、盐、糖等原材料也不稀缺。卖酱油这门生意的资本支出并不大,只要抓住消费者的胃,利润便滚滚而来。
但在房地产业,获取土地要经过激烈的竞争,甚至出现“面粉价格贵过面包”,即拍下的土地价格比当下房价还高的情况。因此,地产业对资金非常饥渴,以至于入不敷出。
因此,虽然在自由现金流上,海天味业与万科还有差距,但相对于不稳定的万科,投资者觉得海天味业更令他们有安全感,而海天味业的市值一度超过万科也就没什么好稀奇的了。
消费品公司往往都是自由现金流“大户”
也不只是海天味业,消费品公司往往都有资本支出少的优势,所以它们常常都是自由现金流“大户”。巴菲特对喜诗糖果的投资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1972年,当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买下喜诗糖果时,它的销售额是3000万美元,税前利润不到500万美元,而企业的运营成本是800万美元。
到了2007年,喜诗糖果的销售额变成3.83亿美元,税前利润达到8200万美元,运营成本是4000万美元。
根据巴菲特致股东信数据整理
从1972年到2007年,喜诗糖果的运营成本只增加了3200万美元,但收入增长了3.53亿美元,税前利润增长了7700万美元。
35年来,喜诗糖果的税前利润总共达到了13.5亿美元,交完税后,给巴菲特贡献了12.6亿美元自由现金流,是巴菲特当年投资成本的50倍。
与之类似,在一群千亿营收、千亿利润的巨无霸中,贵州茅台靠着352亿的净利润就能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中名列第三,就和它自由现金流充沛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从开支角度,茅台酿酒用的是老祖宗的技术,不需花费重金研发,赤水河的水与高粱也不费钱,茅台每年赚的利润都是实打实的,基本都是自由现金流。
运营商在4G上的钱赚回来了吗
自由现金流还能用来观察很多事,比如小巴看着最近5G这么热闹,就很好奇,三大运营商在4G上赚的钱都回来了吗?
以中国联通为例,2015年2月获得4G牌照后,联通便开始大规模的4G建设浪潮。
在2015-2018年这4年里,联通每年的资本开支分别如下,四年下来,总计支出2929.9亿元。
根据联通历年财报数据整理
按照4G建设的规律,是万事开头难,先是从零开始,在全国各地织一张网,因此支出特别大,当覆盖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接下来的工作就只要补漏洞就好了,支出就因此少了很多。
在巨量投资下,2018年中国联通的4G用户总数达到2.2亿户,4G基站总数达到99万个,4G网络人口覆盖率90%。
从这些用户身上,联通4年得到的自由现金流总额为593.21亿,从这个数据我们就得到了答案——联通还是赚到钱了的。
假如接下来,联通不再进行4G基站的建设,支出进一步减少后,联通每年能收获的现金流会相应增多,也就是从4G上赚的钱会越来越多。
不过,这样的好事不会持续,因为4G的钱还没挣够,5G就来了,这意味着新的支出开始了。
根据中信建投的估算,未来5G基站量将是4G的2倍,运营商的5G投资额可能达到1.23万亿元,较4G投资增长68%。
5G是通信技术的变革,5G建设是既定的国家目标……总之是非建不可。
支出压力陡增的情况下,三家运营商成立了中国铁塔公司,约定通过它来建设信号塔,以减少浪费。因为财力有限,联通和电信两家老对头还决定联合建造基站。
这也是国内的电信公司估值不如国外同行的原因:国内的电信运营商需要不断支出升级网络,通信网络的全面覆盖也承担了额外的社会责任,这些都极大地挤压了国内电信公司的自由现金流。
中国三家通信运营商资本开支占收入的比例远高于国外,制图:东吴证券
如果把企业看成赚钱机器
如果把企业看作一台赚钱机器,那么最好的机器是永动机,一次启动永不停歇——投资者只要提供一笔本金,然后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现金流,这里最典型的就是消费品公司。
其次是需要加润滑油的机器——投资者需要时不时地补充资本,帮助企业运转,比如公路、机场、港口类公司。
然后是会逐渐被淘汰的机器——每过一段时间,投资者需要重新付出一大笔钱,不然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比如电信运营商与面板制造商等等。
对投资者而言,那些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更新的公司,确实不够性感。
当然,这样的比较只是基于投资者视角,许多企业存在的意义并不完全是为了市值服务。
也幸好如此,否则我们就不会这么快用上5G——伦敦地铁隧道内的4G手机信号覆盖,还要等到明年才能陆续实现。
更多"别看有些企业挣得多,其实都是“假利润”"...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东方日升(300118
投资亮点 1、简评核心主业组件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是组件环节的龙头企业,截...[详细]
更多>>焦点热图
- [field:image/]
[field:title/] - [field:image/]
[field:title/] - [field:image/]
[field:title/] - [field:image/]
[field:title/] - [field:image/]
[field:title/] - [field:image/]
[field: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