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继铭:人民币国际化万事俱备只待“起飞”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专家、高盛(中国)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哈继铭:
人民币国际化万事俱备只待“起飞”
北京7月4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96期日前召开。论坛特邀专家、高盛(中国)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哈继铭发表题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探索”的主题演讲。哈继铭在演讲中说,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已经具备,而且进行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多方面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当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谓正当其时。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已经具备
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哈继铭借用时下流行的电影语言来形容,叫“让人民币飞”。所以,所谓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让人民币飞得更高更远。
他表示,有的企业趁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想办法让人民币流出境内,在外面套一个比较低的利息再让它流入境内,或者说是为了规避国内宏观调控可能带来的贷款上的收紧影响,而将人民币流出去,这都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衷。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能够让这个货币出去之后,在境外绕好几个圈,成为在境外贸易上的交易工具,成为投资上的主要货币之一,甚至是一种结算的工具。
如果说国外的央行能够把人民币作为它的外汇储备之一,就更加理想。一旦人民币进入一个国家的央行里面,它就跟基础货币挂上了钩。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基础货币在负债方,包括央行的存款和现金,在资产方它就是外汇储备和国内信贷。如果人民币成为外汇储备的一分子,跟基础货币挂上钩,它就可以通过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该国的整个经济。
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之后,哈继铭继续谈到人民币国际化命题成立与否的问题。他说,这个问题其实在几年前,尤其是在2008年、2009年的时候,我曾写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但是直到今天,在这方面的认识还不是很一致。有的人认为,人民币何必国际化,国际化又有什么用处呢。甚至有的人认为我们是不是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很低,这样的国家发行的货币能国际化吗?一般有储备货币的国家,就是它的货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国家,无论是美国、欧盟、英国、日本,人均GDP都比中国高很多。
对此,哈继铭强调,一个国家的货币能不能国际化,并不在于这个国家人均收入的多少,而是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本国的总体经济规模、通货膨胀率、汇率的稳定性或者波动性、国家金融市场的规模。
经济规模越大,这个国家的货币就越有资格成为储备货币。如欧元的崛起,就跟欧共体的形成有关。日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也是跟它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经济腾飞有关。英国那是历史遗留问题,它过去曾经经济规模很大,所以英镑也一直是储备货币。
今天,中国的GDP哪怕不用购买率评价来衡量,单用市场汇率来计算,也已经排到第二位,超过了日本。经济总量已经从1978年改革初期的占全球1.8%,到了去年占全球9.3%。
出口总量中国更是全球第一。如果经济规模用净出口来衡量,中国已经从1978年占全球的0.8%,到今天占全球的12%。而且在亚洲区域内,对许多周边国家来说,中国是最大和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当之无愧的出口最大国。
再看另外几个指标是不是满足成为储备货币的条件,比如通货膨胀率是不是过高。一个国家如果通货膨胀率过高,那它的货币就很难成为储备货币,所以通货膨胀率一定是要温和的。
中国过去十年的通货膨胀率平均是1.56%,比美国还低,比欧元区和英国也低,当然比日本高,因为日本是通缩的。所以从通货膨胀率指标来看,中国也够资格。
从汇率波动指标,汇率标准差来看,中国过去十年平均是0.14,是相当稳定的。当然后五年汇率有一定的波动,而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盯住了美元,美元跟其他货币波动造成了人民币的波动,但总体来说人民币汇率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不像有些拉美国家,汇率几年可以升值很多,又在几年内可以贬值很多,那样的国家可能经济规模很大,但它的货币很难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另外,谈到资本市场的情况。中国的股市这几年规模在不断扩大,排名在美国之后,和英国相差无几。也就是说从这四个条件来看,人民币基本上都满足成为储备货币的条件。“所以我觉得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具备了可行性的。”哈继铭说。
让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给好友:
更多"哈继铭:人民币国际化万事俱备只待“起飞”"...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