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波:新发展格局下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新发展格局下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十三五”烟草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
(一)经济运行止跌回升、稳中向好
“十二五”期间,由于长期的产销失衡、供大于求,中国烟草产业在2015年前后经济运行跌入“谷底”。加之2015年实施的“提税顺价”调整,进一步恶化了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在“十三五”初期出现卷烟产销下降、“两烟”库存积压、经济效益下滑的困难局面。在此情况下,国家烟草专卖局及时提出“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的经济运行调控方针,并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稳运行、促改革、优结构、育品牌、强基础、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了烟草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恢复性增长,并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
“十三五”期间,全国卷烟产销量在2016年触底之后开始回升。其中,卷烟年产量从2016年的4710.8万箱增加到2020年的4749万箱,年均增长0.2%;卷烟年销量从2016年的4699.2万箱增加到2020年的4794.2万箱,年均增长0.5%。产销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卷烟平均单箱批发销售额从2016年的2.92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3.4万元,年均增长3.9%。一批国产卷烟知名品牌稳健成长,到2020年涌现出8个年销量超过200万箱、5个年批发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品牌;同时以细支烟、中支烟为主的创新产品快速成长,年销量从2016年的175万箱增加到2020年的717万箱,年均增长42.3%。由于持续推进“控产、稳销、降库”的调控措施,促进了全国卷烟市场状态持续向好,供应链卷烟库存总量从2016年末的1149万箱回落到2020年末的700万箱,卷烟价格、卷烟零售户盈利等也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长期困扰烟草产业发展的烟叶积压问题在“十三五”期间也得到很好解决。从2018年开始,烟草行业严格执行限产压库政策,每年烟叶收购量严控在3500万担以下,在收购量减少的同时,充分利用出口消化、加工薄片、加大耗用等方式多渠道消化库存,使烟叶库存总量从“十三五”初期的9000万担以上持续减少到2020农业年末的8245万担,年均下降2.7%;库存烟叶可用周期也从40个月以上的高位下降到2020年的36.5个月,实现烟叶库存总量和可用周期连续三年下降。预计到2021年6月农业年末,全国烟叶库存总量和可用周期将回归到相对合理水平。
(二)行业改革以点带面、系统推进
“十三五”期间,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坚决落实中央要求,发挥烟草专卖制度优势,完善专卖专营体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全面改革,着力破除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行业治理效能。从2014年起,率先启动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到2019年已在全行业全面推开,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场分割,营造了产业发展公平开放的制度环境。以市场化取向改革为牵引,还开展了工商交易方式改革和烟叶流通体制改革。201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制定了以《建设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推动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政策总纲的“1+6+2”政策体系,大力实施有利于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一系列重要改革。包括配合财政部、工信部稳步推进中国烟草总公司及相关体制改革,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行业治理结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理顺组织流程,加快行业生产经营一体化平台建设;深化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构建有利于做大做强中式卷烟知名品牌的资源配置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编制权责基础清单,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深化“走出去”体制机制改革,理顺管理关系和业务链条,构建烟草国际业务境外统一管理与运营平台。
2020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烟草行业又提出了从十方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其中深化烟草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烟草商业流通管理机制、调整卷烟工业组织结构、优化要素市场配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在“十四五”期间稳步推进。
(三)社会贡献主动作为、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烟草产业把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长、保障财政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稳定社会就业、支持公益事业、依法控烟履约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全方位贡献。
从2016年至2020年,全国烟草行业每年实现工商税利持续保持在万亿元以上,五年累计实现税利5.84万亿元,年均增长4.4%;累计上缴中央财政5.35万亿元,年均增长4.7%。“十三五”期间,烟草行业上缴财政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平均保持在6%左右,卷烟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平均保持在4%左右,为保证财政增收、拉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烟草产业举全行业之力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据统计,自助力脱贫攻坚以来,烟草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3.94亿元,帮助全国2104个县(市、区)4018个乡镇的32.65万贫困户、112.9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同时,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重点烟叶产区,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围绕基础设施保障、产业发展支撑、科技创新引领、民生工程托底等方面,以多元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以现代烟草农业带动农村发展,树立了责任烟草的良好形象。
烟草产业还深入贯彻就业优先战略,通过烟叶生产、卷烟零售、产业配套等渠道,年均向全社会提供5200多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也通过多元发展,持续开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拓展就业增量,以烟草产业链为依托织就稳定就业网。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污染防治,依法推进控烟履约,加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监管,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促进产业与社会和谐发展、共同发展。
二、烟草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期间,尽管烟草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但也要看到,当前产业发展依然身处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之下,也面临一系列重大的风险挑战。
(一)面临经济长期高位运行的压力
中国烟草产业经过本世纪以来二十年的快速增长,已进入“高基数平台、低速度发展”的新周期。目前,中国卷烟消费量占世界烟草消费量比重超过40%,国内烟草制品市场容量已经趋近饱和,继续扩大规模不仅难以做到,也面临控烟舆论的压力。结构方面,“十三五”期间卷烟结构增速已远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静态测算吸烟者一年在烟草上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接近500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以上,结构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也已经不大。效益方面,烟草行业工商税利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7年突破万亿元,并且90%以上转化为上缴国家财政,烟草工商税利总额和上缴财政总额连年创历史新高,高位运行的压力也十分巨大。
(二)面临控烟履约日益严格的约束
烟草产业长期面临控烟履约的艰巨任务。国际控烟浪潮不断加大的外向压力和国内法律风险、政策风险、舆论风险的内向压力相互交织,使控烟舆论一定程度呈现“片面化、绝对化、扩大化”的过激倾向。“健康中国行动”推进过程中提出的各项烟草控制指标、烟草税调整、新型烟草制品监管立法、公共场所控烟立法、警示图片上烟包等预期性、倡导性政策措施都有可能得到逐步落实。社会舆论对控烟的关注度达到空前热度,烟草行业在各个方面都将受到冲击、限制和挑战。
(三)面临反垄断对市场公平竞争的要求
烟草产业是自然垄断行业,《烟草专卖法》的“批发渠道唯一性原则”和“属地管理原则”所衍生的一系列烟草市场经营行为,处理不好就容易演变为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垄断。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提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求,“深化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提高自然垄断行业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严格监管自然垄断环节,加快实现竞争性环节市场化,切实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在国家层面加大反垄断的大背景下,烟草经营中的货源投放政策、价格管理政策、零售户自律小组建设、品牌进退政策等方面的一些措施、规定,极易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协议垄断、价格垄断等垄断行为。对此,烟草行业一定要树立紧迫感,切实采取措施打破地方保护,消除市场分割,破除垄断行为。
(四)面临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任务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烟草行业的改革,也已经步入破除制约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弊端的“深水区”。烟草产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做好行业改革系统谋划,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任务。改革任务一是要疏通经济运行堵点,在生产环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分配环节优化资本、土地、劳动力、数据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格局;在流通环节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疏通流通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在消费环节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内需体系,畅通烟草经济循环。二是要减低制度交易成本,消除市场分割,降低体制成本,减少非生产性体制障碍造成的摩擦损耗,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把内循环体系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之上,破除自我封闭的小循环、地方保护,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统一大市场。只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烟草产业才能将专卖制度优势转化为行业治理效能,以深化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三、烟草产业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烟草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突出发展成效,但受制于长期体制机制的惯性运行和计划管理的刚性约束,再加上多数地方财政对烟草产业的高度依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能过剩且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卷烟生产方面,我国烟草产业拥有19家省级中烟工业公司,下辖90家卷烟厂,年卷烟设备生产能力保守估计超过7000万箱,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70%。在90家卷烟厂中,年产量规模超过80万箱的大型厂有18家,另外将近一半共44家是年产量规模介于30-80万箱的中型厂,还有28家是产量规模30万箱以下的小型厂。在总体卷烟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又存在传统卷烟产能过剩而创新品类卷烟产能不足的情况,还存在新型烟草制品批量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只有少数企业具备新型烟草制品批产能力,而在新型烟草制品器具方面,基本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
在烟叶生产方面,当前烟叶库存总量8000万担以上,库存水平达到36个月以上,远超正常库存周期,占压大量资金,且面临不适用、报废造成资产损失风险。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品类卷烟发展,烟叶的耗用量进一步减少,而烟叶综合利用水平尚待提高,烟叶总量稳、控压力并存。在结构上,当前中部上等烟叶的平均比例达到68%,而烟草工业企业对上等烟的需求明显高于生产实际,大企业对上等烟的需求比例基本都在75%以上,存在过度依靠高结构原料的配方路径依赖,甚至一些非高端卷烟“错位”使用高结构原料现象也较为普遍。工业企业间烟叶库存分化明显,少数企业库存水平仍处高位,且多为不适用烟叶积压。烟叶打叶复烤也存在明显产能过剩,全行业共有62家打叶复烤厂80条生产线,年烟叶复烤能力4100万担,远超3500万担烟叶产量。由于生产不饱和,多数打叶复烤企业经营普遍处于亏损。
(二)地方保护、区域分割等非市场因素依然存在
“十三五”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各省更加看重稳定且丰厚的烟草税收,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财政对烟草产业的依赖进一步加重,下任务、压指标的行政干预行为增多,地区封锁加剧。方式上,有的省份设立地产烟总量、份额目标且逐年提高,进而以行政手段压缩省外烟的市场份额;有的省份对省外烟的市场准入设立档次、结构等政策障碍,限制省外烟进入;有的烟叶产区省份以市场资源为筹码,在采购省外卷烟上实行“两烟”挂钩,捆绑烟叶销售;有的省份烟草公司对省外烟实行歧视性的投放政策,随意限购停购、限投停投,或是搭配销售、拼盘销售;有的省份对地产烟弱小品牌实施保护政策,地产卷烟品牌遍地开花,难以实现品牌优胜劣汰。
由于专卖专营制度的“属地管理”原则,全国烟草市场区域分割的情况也较为突出。350个具有交易主体地位的地市级烟草公司,实际上将全国烟草市场分割成350个相互独立的小市场,一些省份缺乏统一的营销规则和业务流程,进一步加剧市场分割,难以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大制度交易成本,也难以为企业和品牌提供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
(三)大企业、大品牌引领带动能力亟待加强
在全国烟草工业企业中,云南中烟、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湖北中烟、浙江中烟、江苏中烟6家企业无论是产销规模还是产品结构都位居前列,堪称烟草工业一线企业。但是从卷烟生产看,这6家一线企业2020年合计卷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3%,仅比“十二五”末期2015年的比重42%提高0.3个百分点;从品牌市规模看,这6家企业2020年合计卷烟销量占全国总销量的52.2%,比2015年的比重54.9%下降了2.7个百分点。由于二、三线企业的加速发展,对市场份额分抢切割,致使一线大企业的产销集中度不升反降,引领能力降低。
在国产卷烟品牌方面,2015年,全国在产在销品牌数量为93个,规格数823个;到2020年,在产在销品牌数量虽然减少到85个,但是规格数量增加到902个。品牌规格偏多的情况下大品牌市场集中度难以提升:2020年,销量最大的前十位国产卷烟品牌集中度为53%,前二十品牌集中度为79%,仅仅比“十二五”末期2015年的集中度分别提升0.5个百分点。大品牌全国化、头部化的趋势并不明显,大品牌对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仍然偏弱。
(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2020年8月,中央第三巡视组向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烟草行业存在“把行业发展放在‘两个大局’中谋划不够深入,推进烟草行业相关改革动力不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诚如以上巡视反馈意见,烟草行业自“十二五”以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较为缓慢,体制机制障碍越来越显现。一是行业治理结构改革迟迟未动。中国烟草总公司自组建以来一直在“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治理体系下“空转”,没有形成实体化运作,也由此造成省级烟草商业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层级较多,制度交易成本较大。二是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十多年没有进展。自“十五”“十一五”时期实施过较大规模烟草工业联合重组以来,受到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的限制,更深层次的兼并重组就没有发生,甚至2015年川渝中烟还拆分为两家中烟公司,显然是改革的倒退。三是烟草商业流通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尽管持续推进了六年,但由于烟草专卖专营批发渠道唯一性和属地管理等原则制约,市场分割因素并未消除。烟草商业省级公司和地市级公司管理层级繁复,业务职责交叉;地市级烟草公司之间营销规则和业务流程不统一,营销领域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参差不一,营销监管和信息公开缺乏一致标准,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难以为卷烟工业企业提供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此外,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主辅分离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多元化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烟草国有企业改革也亟待深化推进。
四、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前瞻
“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起点,同时也将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新环境。中国将主动应对新环境、新挑战,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力主办好自己的事,通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此新发展格局下,烟草产业要深入研究分析行业中长期发展形势和任务,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因时因势调整行业工作着力点,解决好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握住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进行业发展进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新阶段。
(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十四五”时期,烟草产业要深刻吸取“十二五”期间盲目求高导致产销失衡的经验教训,继续坚持“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调控方针,高度重视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良好状态,更加注重建立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行业调控体系,努力使供需关系处于稳定状态,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按照“十四五”时期烟草行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卷烟产销规模将延续“平衡微增”特征,年均增速0.25%左右,到2025年产销规模达到或接近4850万箱的峰值。结构调整将保持“稳步提升”方向,卷烟单箱批发销售额年均增加1000元左右,到2025年达到或接近4万元水平;卷烟批发销售收入达到1.9万亿元左右,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保持在4%左右。行业税利将秉承“增速合理”基调,年均增速2%-3%,到2025年实现烟草税利1.5万亿元左右,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保持在6%左右。继续为保证财政增收、拉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发力见效
一是深化行业治理结构改革。中国烟草总公司要尽快完成向中国烟草集团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机构设置,理顺组织流程,向实体化运作转变,形成职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设立党组性质的党委和纪检委,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在总公司改制完成后,适时推进省级烟草商业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省级烟草公司改制后,其管理职能将从行政管理为主向资产经营管理为主转变,强化对一省市场的统筹职能,确立为市场经营主体;地市级烟草公司要逐步取消法人资格,转变为法人授权管理模式,强化生产经营专业职能,形成层级明确、统分相宜、上下联动、快速高效的两级法人授权管理体系。
二是调整烟草商业流通管理机制。烟草专卖继续坚持属地管理,保持打假打私高压态势,重点治理真烟跨省外流、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监管以及内部规范管理,而营销要探索打破地域限制,完善统一市场。要以物流整合为抓手,积极推进在一省范围内建设跨区域、规模化、多功能物流集散中心,通过物流的跨区域服务,探索省内卷烟零售客户跨地市订货,营销跨地市竞争。地市级烟草公司也可探索打破地域限制,开展联合经营,统一网络、统一策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真正促进卷烟货源在一省范围内合理流动,真正做到零售客户有所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强化省级烟草公司对卷烟销售的统筹职能,行使出资人法人授权管理权利,在更大程度上增强地市级公司自主经营动力,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在建成全省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再通过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和全国统一营销管理平台建设,理顺组织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
三是调整烟草工业企业组织结构。首先,烟草工业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董事会权责,推进向两级法人管理体制过渡。目前,烟草工业企业中实行三级法人管理的还有云南中烟和中烟实业发展中心两家,建议:将红塔集团和红云红河集团上升为省级中烟工业公司,实行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四统一”,撤销云南中烟,优化治理结构,保持云产卷烟适度竞争,畅通内部循环;撤销中烟实业发展中心,将八家下属企业拆分归属到各自原控股、参股企业中,理顺管理关系,既能更有效发挥控股、参股企业的发展主导权,也能通过大企业对其生产力梯度结构性转移,解决制约品牌合作生产的瓶颈问题。其次,烟草工业企业要通过打造产业集群优化生产力布局。要以资产、品牌、技术等为纽带,通过控股、参股、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打造东部、中部、南部三大烟草产业集群。东部集群以长三角为主体,涵盖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烟草工业企业,兼顾山东、福建;中部集群以湖南、湖北、河南烟草工业企业为主体,兼顾河北、江西;南部集群以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烟草工业企业为主体,兼顾广西、广东。三大产业集群内,不仅要加强工业企业在生产计划、生产设备、原辅材料、配方工艺上的资源调配互补,更要重视工商企业之间加强在市场资源、品牌培育、营销活动、网络建设方面的协作共享。以“136、345”知名品牌为基础开展品牌共享生产销售,完善跨区域经济效益转移分配办法,创新合作模式。在品牌共享的基础上,以烟草商业流通管理机制改革促进集群内各省份推动贯穿烟叶、卷烟、烟机、辅料、物流的产业链一体化协调发展,不断完善烟草工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治理关系,推动三大产业集群企业进一步强化资本纽带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深化生产经营融合。
(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十四五”期间,如何更好地释放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将成为决定烟草行业中长期经济发展动能的关键力量,也是能否构建烟草行业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素。只有打通这些要素的流通环节,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才能推动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适度集中,形成一体化组织运行的产业体系。
在土地要素上,需要做好烟区布局和卷烟生产力布局两个优化。优化烟区布局,姚做好“转移”和“稳定”两篇文章:转移就是推进资源要素向优质烟区、核心烟区转移,提升优质烟叶保障能力;稳定就是以土地集中长期流转为抓手,确保烟田稳定、烟区稳定、烟农稳定。优化卷烟生产力布局,要做好“减法”和“加法”两道题目:减法就是推进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削减产能;加法就是推进企业集群发展,加强资源的调配互补和市场建设的协作。在劳动力要素上,以“培养”和“引进”两手抓,做好高质量人才的储备。在资本要素上,要提高行业资本优势服务行业的能力。利用烟草产业近3万亿资产总额的资本优势,深化烟草国企改革,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高烟草产业在金融领域的资本运作水平,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技术要素上,要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制度,鼓励科技成果与资本融合,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数据要素上,要进一步提高数据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通过全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二维码统一应用平台以及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促进烟草行业和数字经济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深度融合。
(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向高级化转型
数字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传统的烟草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将是顺应时代潮流、响应政策号召、适应行业竞争、呼应市场需求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时期,烟草产业要加快与数字经济的渗透和融合进程,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着力点。
一是推进管理体系数字化。要以创建高效卓越组织及智慧管理体系为目标,推进“数字企管”建设,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优化管理流程、消除管理盲区,打造柔性、简洁、规范、智能、全局一致的企业管理模式。要加强职能财务系统、办公系统、人事系统以及“互联网+营销”、“互联网+监管”等大数据平台建设,使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推进生产制造数字化。以烟草产业“智能制造”为目标,着力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在烟草生产制造全过程、全方位的深入应用,通过打造ERP系统、自动化流程、烟草智慧农业、烟草智能制造、烟草智慧物流、烟草智慧供应链等,推动烟区、复烤企业、卷烟工厂、物流中心、卷烟营销中心等接入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实现供应链、服务链、物流链等全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度协同。
三是推进是营销模式数字化。要以数据驱动“产、销、研”三位一体和“人、货、场”协同统一的创新营销体系在烟草行业逐渐成型,形成工商零共同面对消费者的智慧营销新模式。工商交易、客户管理、数据营销、需求调研将越来越转向线上,而个性化体验、一站式服务、精准化营销将更多转向线下,技术和数据将成为新型营销要素,促进烟草营销热点逐渐转向线下零售、产品服务、物流与供应链、B2B等产业端,构建新型烟草产业互联网。
四是推进服务创新数字化。在数字经济的整合下,卷烟市场将成为烟草生产、销售融合的入口,通过全要素、全业务、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烟草商业企业将从传统的卷烟批发商向烟草产业价值链整合商和烟草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成为平台型企业。以市场为入口,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的烟草数字经济平台,将进一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原料、生产、供应、劳动力、资金以及信息数据的共享和集聚发展。
下一篇:2021年报告:新型实体企业引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更多"徐云波:新发展格局下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