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速发展的租赁业推动高端装备“出海”
在中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租赁行业今年以来逆市上扬,为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租赁业作为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融资方式,对于缓解租赁双方资金压力,助推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意义凸显。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由中国租赁联盟、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等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突破3000家,达到3185家,这一数字比上年底的2202家增加了983家。
同时,截至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业注册资金约合10030亿元,比上年底的6611亿元增加3419亿元;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36550亿元,比上年底的32000亿元增加4550亿元。
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蓝皮书主编杨海田认为,今年下半年和整个“十三五”时期,中国融资租赁业有望继续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6年,全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将达到5万亿人民币,中国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租赁大国。
从飞机、高铁,到船舶、水电设备,如今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尤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部分产品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南开大学中国金融租赁研究中心主任刘澜飚说,由于高端装备制造设备占用资金巨大,通常要几千万甚至数亿元,国内设备制造商和国外采购商资金占用负担较重的情况经常会出现,这也为国内租赁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近日,一艘全新的1100标准集装箱船在扬子江船厂成功下水。这艘新船的订造方是希腊利博瑞集团,承建方为中国扬子江船厂。与以往不同的是,租赁公司在此次船舶订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中国最大的租赁公司工银租赁负责融资,再将船舶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希腊利博瑞集团。
希腊利博瑞集团是工银租赁的长期合作伙伴,双方于去年签署了4.6亿美元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项目合作协议。当年,工银租赁就完成了首批1.4亿美元6艘船舶的航运租赁业务。
截至今年5月末,工银租赁已拥有近300艘船舶,海洋钻井平台5艘,境内外租赁资产余额约420亿。“在帮助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拓宽了盈利渠道,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工银租赁副总裁黎丽认为。
融资租赁减轻了国外订购方的资金压力,显著提升了其购买积极性。民生金融租赁总裁周巍介绍,该租赁公司已为多艘中国制造的海洋工程船、自升式钻井平台等高端装备出口到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地提供了融资租赁服务。2014年,该公司与印尼第一大钻井承包商合作的400尺自升式钻井平台顺利交付,助力中国先进海工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
“租赁业是帮助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支持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最佳手段之一。”周巍认为,租赁业在实体经济中更容易发挥杠杆作用,可以更好地支持先进的中国制造业“走出去”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而且,在国家先行先试政策引导下,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基本适应了租赁业的国际商务规则,具备了深度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条件,已经为配合中国企业深挖国际市场做好了准备。
中国租赁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上大有潜力。目前,国内四大自贸区大都将融资租赁作为重点支持行业。专家认为,可以抓住国际间及国内自贸区建设机遇,以区域试点方式,给予尚处在起步阶段的租赁业更多支持。
税收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国租赁企业与外资租赁企业平等竞争的重要瓶颈。在营改增之后,甚至出现了融资租赁企业税负局部加重的情形。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自贸区在税收政策操作上可更多考虑租赁业特点,参照国外通行做法给予优惠,为中国融资租赁公司参与国际市场平等竞争创造条件。通过适当的税收制度安排,进而实现扩大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等目标。
融资是租赁公司的生命线。随着“走出去”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租赁公司对境外低成本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具备较强的境外融资能力对于租赁公司而言尤为重要。
专家建议,探索在自贸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使其成为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跨境人民币贷款、使用外汇储备、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发债等综合手段,拓宽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增加这一行业直接融资的比例。
从长远看,则应重点探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等在内的深层次金融改革,创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融资环境。(完)
更多"中国快速发展的租赁业推动高端装备“出海”"...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东方网络(002175)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要从事数显量具量仪生产、销售和研发,主要产品包括卡尺系列、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