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财股网客服
首页
产业资本在A股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对大盘,还是对个股而言。 统计发现,每一次产业资本大举减持或增持所形成的合力,往往引来股市的见顶或见底。若能够掌握此规律,将有助于把握市场大势。 而对于个股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增、减持所带来的利好和利空仍然存在。但随着个人限售股被纳入个人所得税缴纳的范畴,限售股股东的种种避税行为,往往隐藏了更深的含义。看似凶猛的减持背后,也暗藏着投资机会。 大盘篇 产业资本"绑架"A股指数要看减持"脸色" 资本市场的"羊群效应"无处不在。 虽然,单一产业资本的增减持数额并不会太多,然而就如同头羊在羊群中所起到的引导作用,散乱的羊群总是会不假思索地跟着头羊左冲右撞,产业资本通过其增减持行为,在心理层面左右着大盘的涨跌。 增持的利好效应 一般来说,产业资本的增持往往出于以下考虑。 一是为了稳定股价保增发。这种情况在熊市中比较常见。在公司公布了增发方案,但尚未实施增发的情况下,股价的连续下跌已令增发价告破,公司大股东被迫出面增持来维护股价。当然,在牛市中,产业资本进行增持也未尝不可,只要有维护股价的动机就行。 二是因为产业资本的确认为当前股价过低,于是入场进行财务投资。2008年大熊市的中后期,不少产业资本进场增持;而到了2009年,这类产业资本又主动退出,完成一次"高抛低吸"。 华泰联合证券统计显示,增减持往往能够给个股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影响。 增持方面,从时间上看,增持公告发布后,相关个股的超额收益明显。超额收益在公告后第一天达到最大,之后日均超额收益逐渐减小,但一直到公告后第30个交易日仍然能获得超额收益。日均超额收益大于0.5%的时间段为公告前后3个交易日。 从行业的角度看,超额收益最大的3个行业是:机械设备、信息服务和采掘业,日均超额收益超过1%,并且获得超额收益的比例也都超过60%,其中信息服务业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比例超过80%。 从牛熊市看,熊市下,超额收益最大,获得超额收益的比例也比较大;而牛市下,超额收益和获得超额收益的比例都比较小。 从流通的角度看,市值规模小的股票超额收益大,获得超额收益的比例也比较大; 从增持方的种类看,高管增持的超额收益最显著,获得超额收益的比例也比较高;其次是个人股东增持;公司增持获得的超额收益相对较小。 增持波峰后一个月见底 发现,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增持行为除能够对个股产生利好外,其出现的合力,往往能对大盘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据兴业证券数据统计,2008年以来,A股市场按月计算的增持波峰主要是3个时期。 第一个波峰出现在2008年5月~2009年1月期间,增持总数从前一个月的4亿元猛增至13.7亿元,随后逐步递增,并于2008年9月达到单月增持顶峰30.4亿元,此后便逐渐减少。从大盘的走势看,此期间正好位于熊市中期、末期以及牛市初期。很明显,增持开始放量的时间与大盘见顶时间,尚有较远的距离。而作为增持波峰的9月份,距离见底的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只相差1个月,随后股市展开了大熊市后的大反弹。 第二个波峰出现在2009年4月。增持金额从2009年3月份的不到10亿元,猛增至4月份的46.4亿元,随后又跌回10亿元。从大盘的走势来看,2009年4月底大盘出现了一波急速调整。不排除,前期并未抄底的产业资本此时进场。随后,沪指又上涨了逾40%。 第三个波峰是2010年5月,产业资本当月增持量升至15.8亿元,而随后的7月份增持金额为11.7亿元。这也是2009年11月份以来,产业资本增持金额仅有的两次超过10亿元的月份。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7月2日的2319点刚好是一波调整的低点,随后股市的涨幅超过30%。
上一篇:资金紧急逃离中小盘
下一篇:王亚伟孙健波逆市增仓巅峰对决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电力开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拥有南阳天益发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