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财股网客服
首页
大盘反弹一波三折,但大宗交易市场热潮涌动,本月刚刚过半,大宗交易的成交规模便已超过130亿元。不过在大宗交易市场整体火热的背景下,参与交易的个股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遭遇,软件、传媒等热点品种频频出现10%以上的折价交易,而在二级市场没有太多表现的金融、交通等蓝筹股则不断得到QFII的溢价买入。
热点股频遭折价甩卖
截至昨日收盘,本月已发生大宗交易489笔,成交总量达12.43亿股,涉及金额约132.4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超过9月、10两月大宗交易的总和。据本报数据中心的统计,本月有111笔大宗交易的折价率在10%以上,涉及国星光电等43只个股;而10月份尽管大盘迭创新低,但折价率在10%以上的大宗交易也仅有78笔。
有意思的是,折价幅度较大的个股多为二级市场上的热门概念,如折价率达18.19%的国星光电具备LED题材、折价率达12.94%的乐视网属于文化传媒概念,榕基软件10月份以来累计上涨了25.4%,但却在11月2日和7日分别以14.03%和15.35%的折价率被卖出253.15万股。
蓝筹成溢价交易主角
与国星光电等热点股遭到大幅折价甩卖相反,一些在前期反弹过程中并无太多亮点的蓝筹品种却成为溢价交易的主力,在本月14笔溢价交易涉及的11只个股中包括民生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招商证券等4只金融类股票;大秦铁路、南方航空2只交通运输股票,此外,郑煤机、伊利股份、康美药业等主板蓝筹股也均有溢价交易发生,其中民生银行11月3日发生的两笔大宗交易的溢价率达到11.65%,为8月份以来的最高溢价。值得注意的是,14笔溢价交易中有7笔的买入方都是海通证券国际部。
中线关注溢价交易股
为何会出现溢价买冷门、折价甩热股得现象?华融证券分析师李侠认为,软件等市场热点品种的涨幅较大是被折价抛售的主因;而金融等蓝筹股成为溢价交易的主角,则说明相关个股股价存在低估可能。西南证券分析师黄昌全指出,折价卖出的热点股确实存在一定的炒作风险,投资者最好加以回避。至于那些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有机构接盘、质地优良、且前期涨幅不大的个股则可进行中期关注。
上一篇:高端装备收红包 主力争抢15股
下一篇:股神股侠重仓股关键时候迎来利好
投资亮点 1.公司由原重庆乌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来。经营范围涉及对高新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