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炒新,伤疤未愈莫忘疼 本报杭州2月29日讯 进入2月,伴随着A股市场暖风徐吹,投资者对新股激情重燃。截至2月28日收盘,2月上市的12只新股无一破发,参与“打新”的10家券商机构,累计浮盈1.42亿元,这与2011年市场低迷时新股大面积的破发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防止投资者再度被“打新不败”的神话冲昏头脑,上海证券交易所未雨绸缪加强新股上市初期的监管,对一批大额资金快进快出、频繁参与“打新”的账户在第一时间予以电话或书面警示,还对情节严重、不听从劝阻的两个投资者账户,实施了限制交易3个月的纪律处分。 为何转眼间“打新”又重新热乎起来?在财通证券资深分析师曹华看来,近期新股表现转好与前期频频破发后发行市盈率降低有很大关系。一级市场市盈率的降低,就为二级市场的炒作留出了相应的空间。 以吉视传媒为例,上市前,包括申银万国、海通证券等大型券商判断其合理股价多在6.5元/股至9元/股之间。然而,以7元/股发行的吉视传媒,上市首日一度冲高到14.16元/股,不仅让机构的合理估值成为泡影,更是大大激发了投资者的炒新热情,其中尤以机构投资者和游资一马当先。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新股发行制度的拍卖式询价模式,决定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个体行为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根据新股发行制度安排,无论机构报什么样的价格,最后都是以同一个价格中标,而报价过低的机构往往将丧失中标资格。这在客观上必然会导致新股的高价发行。 显然,新股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大大增加了新股申购风险。也正因此,监管部门对“打新不败”神话卷土重来之势深为警惕,一露头即予以严管,以致有前述之警示、限制交易的举措。 2009年以来,深沪两大交易所已加强了上市首日的监管,对上市首日股票全部实施重点监控,当盘中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或过度投机时,将对股票实施临时停牌,其目的是警示交易风险,避免出现中小投资者不顾“打新”风险、盲目跟风“博傻”而损失惨重的情况。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此举治标不治本,严打炒新关键还是要从规范IPO定价机制等制度建设入手,特别是积极推动上市公司以分红等形式回报投资者、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等举措真正落到实处,理性投资才会具备更加坚实的基础,其优势也将逐步显现。
上一篇:首批提前预披露公司周五上会 或面临更多质疑
下一篇:调查称A股投资者多中等收入 八成投资者亏损
投资亮点 1.公司是中国眼科药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眼科用药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