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巴菲特一样等待 像索罗斯一样行动
两人到底投资什么
一、巴菲特--小心翼翼地投资实体企业
201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前,沃伦·巴菲特在给股东写的信中再次阐述了他的投资原则。他在信中说自己尽量避免投资那些很难预测未来的生意。20世纪90年代IT热潮时巴菲特就曾袖手旁观,看来"股神"的想法至今未变。"因为产业的成长清晰可见,所以肯定能获得投资收益",巴菲特不这样想,他不相信这样的判断。巴菲特想表明的是,只有遇到那些未来数十年的投资收益能够被计算出来的企业,他才会动手。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可以分成四大部门:保险部门、金融部门、纯粹的投资部门和包括服务、电力等企业的实业部门。无论是通过企业并购进行扩张,还是单纯进行股票投资,巴菲特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作决定。
巴菲特将华尔街的金融衍生产品比喻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持否定态度,态度很明确。
巴菲特坦言,自己从来不买IT和技术类的股票,并不是因为这些股票风险高,太"危险",而是自己无法为微软这样的高科技公司找到"护城河"。谈到高科技公司,巴菲特坦承自己对这类企业有很多地方不能理解。
巴菲特的投资秘诀是:避免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和避免进行外汇投机买卖,努力寻找那些能获得长期收益的优质企业和好的商业模式进行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巴菲特永远、完全不碰金融衍生产品,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保险公司General Re就有一家专做金融衍生产品的子公司General Re Securities,通过这家公司,巴菲特会在某些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很合适时进行投资。数据显示,General Re Securities的收益率并不高。最近巴菲特还进行了外汇套利交易。
二、索罗斯--只要有利润,哪怕是投资地狱
1949年,阿尔弗来德·琼斯在美国成立了第一家对冲基金。最初的对冲基金经理们专注于怎样使投资风险最小化以确保投资安全。后来随着对冲基金的投资范围从股票和债券市场扩大到金融衍生产品、原油、期货、贵金属以及大宗商品,对冲基金的风险迅速增加,追求高风险、高收益也成了对冲基金最明显的特征。很明显,尽管对冲基金是向私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资金的使用要受到一定制约,但追求利润最大化仍是最重要的目标。今天的对冲基金不仅积极地进行外汇套利交易,也积极参与企业的公开募股。为了获得高收益,对冲基金甚至插手企业的并购和重组。以索罗斯为例,他会选择所有可能带来收益的对象进行投资。1978年,索罗斯曾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原因是涉嫌操纵股价。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1977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公司上市前一天,索罗斯突然大量抛售计算机科学公司的股票,导致其价格被人为压低,然后索罗斯又在价格被打压下去之后大量买进获利。事情的结果是索罗斯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协议和解,他保证以后不再进行类似的行动。
三、创造机会与制造危机的乔治·索罗斯
索罗斯作为对冲基金经理,不可能像巴菲特那样耐心等待机会的到来,他必须在任何市场情况下争取高收益。如果想象中的机会没有到来,索罗斯必须创造机会提高收益率。
其实索罗斯制造机会的过程很简单,他研究各国的金融系统、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外汇储备以及经济运行的健康状况和国民的爱国心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选出存在漏洞的国家或市场进行投机操作。那些投机失败的案例,事后分析看来,或是因为当初判断失误,或是因为行动时机不对。索罗斯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可以随意制造危机。
1995年索罗斯两次攻击日本货币体系时,评论家给索罗斯起了个"金融大鳄"的外号,形象地体现出索罗斯自己创造机会并在危机中游刃有余的投资风格。
1994年,索罗斯接受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专访,他声称"按购买力计算美元对日元估值过低",他预计到1995年美元将会走强。事实上当时索罗斯也的确已经开始买入美元。到1994年年末,索罗斯的预言被证明100%正确。当年11月,美国举行了中期选举,由于中产阶级的倒戈,执政的民主党在选举中惨败,克林顿政府迅速改变了之前的低利率政策,美联储当年11月15日宣布再贴现利率上升0.75%,到1995年2月1日,再次提高0.5个百分点,两个月内利率就上升到1.25%。在高利率的作用下,美元表现得超级强势。
但是高利率也引发了索罗斯未能预见的情况,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金融当局宣布开始实施浮动汇率制,目的是留住因美国提高利率而回流本土的美国短期投机资本。然而浮动汇率制的实施却起到了刚好相反的效果,墨西哥本国货币比索对美元汇率应声下跌,墨西哥面临国家破产危机。美国政府不能坐视墨西哥破产,很快结束了高利率政策。
几天之后,意外的事情又在日本发生。1995年1月17日,日本爆发阪神大地震,这次地震又被称作"第二次关东大地震",共造成5400多人死亡。地震发生后,大量资金为了支援灾后重建回流日本。
这两个突发事件导致国际汇率市场发生了惊天大逆转,美国停止高利率政策意味着美元弱势无法避免,大量资金回流必然导致日元对美元汇率上升,事实也的确如此,很快美元暴跌,日元和马克开始暴涨,金融界人士都明白,囤积了大量美元的索罗斯这次将"遭受重大损失"。日本媒体《朝日新闻》等更是预言索罗斯这次完了。
但是,结果却与他们的猜测完全相反,索罗斯最终还是赚了大钱。原来,索罗斯预计美元将会走强,就在1994年年末和1995年年初大量囤积日元。与此同时,作为对冲,又将大量金融衍生产品卖给了日本金融机构和出口企业。
索罗斯发明了对冲产品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预测之外的情况。当市场状况改变时,索罗斯的战术也立刻作出调整。索罗斯最终还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富士通、先锋等日本出口企业和金融机构却因为金融衍生产品而巨亏。
更多"像巴菲特一样等待 像索罗斯一样行动"...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鑫龙电器(002298)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要从事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元器件和自动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