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研报事件频频出现 中小股民伤不起
中小投资者:目标价伤人不轻
股民老张自2006年以来开始炒股,因为不做“功课”只听消息,在2008年的熊市中损失惨重。在向市场交了不少“学费”之后,他开始研究股票,在各种网站上搜集来的免费券商研究报告成了他平时选股的主要工具,只要一有时间,他都趴在网上看研究报告。可是,一年下来,老张发现自己的投资业绩并没有多少进步,相反,他跟着研究报告的评级和目标价来买股票屡屡受伤。
“券商研报不靠谱,那么多分析师看好的股票,我的买入价离他们给出的目标价还差好大一截呢,结果一买入就被套了,再没涨起来过。”他抱怨说,“有的研究报告简直就是市场的反向指标,一说涨,市场就跌。”
像老张一样因研报受伤的散户不在少数,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散户投资者对于券商研究报告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准,分析师研报中提到的利好很快就被上市公司否定的例子比比皆是;二是预测离谱,给出的点位和目标价预测与市场实际走势经常背道而驰;三是只会看多不会看空,从来没有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给出“卖出”评级。
面对这些质疑,多位接受采访的券商分析师感到十分委屈。“虽然分析师队伍存在良莠不齐情况,研究报告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但故意造假误导投资者的分析师绝对是极少数。对于一名证券分析师来说,声誉是最为重要的,谁也不想写有损声誉的研报。”一位有近十年从业经验的资深证券分析师表示,上市公司高管是分析师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但现在的上市公司高管已经越来越精明了,有意或无意忽悠分析师的情况并不少见,在研报引发股价异动后,不少上市公司站出来撇得一干二净,发布研报的分析师就成了“替罪羊”。
公募基金:信息价值须独立判断
对于“测不准”的问题,一些研究所所长和基金经理都表示,主要是散户投资者对于卖方研究报告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应归咎于分析师的不专业。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总经理陈晓升认为,“证券研究本质上是分析师专业化的主观判断。既然是主观判断,分析师就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会受到他所能了解的上市公司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性的影响,也会受到他对行业景气、经济周期、宏观政策、金融市场判断的影响。”
华创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高利表示,“目前的卖方研究主要是为机构客户服务的,分析师的工作主要是设法收集可能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和估值的各种信息,并根据合理的逻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至于估值问题,恐怕在每个市场的证券分析界都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因为估值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不是科学,谁也无法对短期走势做出准确预测。”
“我们最关注的是报告中涉及产业和公司经营的敏感信息,判断和预测主要还是靠内部研究员和基金经理。”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说,目前各大基金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研究团队,基金公司内部研究员已基本能覆盖所有行业,在重点行业上还会安排两到三名研究员。这些研究员多半是从事过卖方研究的资深研究员,对行业和上市公司基本情况都比较了解,“券商分析师有点像是卖方研究员的助手,主要负责搜集信息。”
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表示,要想更理性、全面地分析报告信息价值,还需要和分析师保持良好的沟通。“每天公司内部平台上都能收到上百份卖方研究报告,我们不会每份都看,只挑选一些优秀分析师的报告或者我们特别感兴趣的行业报告来阅读;如果发现有用的信息,我们会及时跟写报告的分析师电话或者当面沟通。”他透露,研究报告其实只是券商研究所服务的一部分,还有一些有价值的服务都在报告之外的沟通之中,包括券商分析师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门路演以及随时随地的电话咨询服务。“比如,对于一些股价突然大幅变化的公司,分析师如果来不及写报告,通常会在收市后通过邮件或电话简短点评其涨停或跌停的原因,这些信息普通散户很难获得。”
对于散户普遍爱看的策略报告和点位预测,基金经理们显得有点不屑一顾。“市场未知因素太多,政策变化太快,谁能说得准呢。很多时候点位预测都是拍脑袋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私募:看清研报有门道
相对于资源众多、精挑细选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经理对于卖方研究报告的态度更加包容。“券商研究报告确实是我们寻找投资标的的一大主要工具,对于我们感兴趣的上市公司,我们会找来所有券商对于它的研究报告仔细阅读,然后再去上市公司调研,做出自己的判断。”广州私募经理黄先生告诉记者,在卖方研究的几大类报告中,私募最为看重的是行业报告和上市公司报告,策略报告看得比较少,更不会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这位资深私募经理表示,一份行业或上市公司研报通常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对行业或上市公司带来影响的客观事实、卖方分析师的分析逻辑和过程以及由此得出的判断。“我们一般只关注客观事实,对于分析逻辑会稍微留意一下,但分析师的判断结论我们基本不关注,因为这是比较主观的部分,根据同一个事实,不同的分析师得出的估值判断可能千差万别,这个判断只能依靠自己。”
对于券商分析师只唱多不唱空的倾向,许多私募基金经理则表示理解,“这是中国市场本身的特色决定的,做空机制才刚刚出来,绝大部分买方机构只能靠做多赚钱,卖方研究只能通过唱多获得报酬和认可,唱空不能得到任何好处,甚至还会因此遭到客户的指责和上市公司的封杀。”一位从公募转投私募的基金经理表示,虽然鲜有卖方研究员敢对上市公司给予“卖出”评级,但如果不看好该公司,其报告的字里行间还是能发现的,比如“强烈推荐”才是真正的“买入”评级,“同步大市”或“中性”字眼很多时候就是“卖出”的委婉说法。
TAGS:伤不起雷人频频研报起股民出现中小事件
更多"“雷人”研报事件频频出现 中小股民伤不起"...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ST 豫能(001896)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电力开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拥有南阳天益发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