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是人,不变的是周期
昨晚看到京东发了财报,京东应该是过去两年国内最惨的互联网企业,不光处于电商这个增速最慢的赛道上,而且还是这个赛道上妥妥输家,受拼多多影响最大的企业。
就这样一家可以说是互联网企业中最差的企业,经营情况如何呢?
从收入来看,增速确实放缓,但依然维持每年的正增长;
Non-GAAP净利润去年依然有350亿,对应的市盈率8倍;
经营现金流大概是利润的1.3倍,现金流状况非常健康;
公司分红+未来回购计划对应的股东回报大概是6%(在昨晚大涨之前超过6%),其中分红12亿美元,未来3年回购30亿美元,对应每年10亿美元。
除了京东以外,阿里也基本是这个估值水平和股东回报水平。互联网企业中最先看到瓶颈的电商平台已经达到了红利企业的水平。其他企业可能暂时的股息率还没这么高,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只要相关公司不再大规模的拓展新业务,以原有业务为基准来看,基本都能达到这样的股东回报水平。
互联网企业近三年,用90%的跌幅把自己从成长股直接转变为了红利企业,甚至跳过了价值股这一段,估值已经处于全市场所有板块中最低的水平,甚至远低于所谓的高股息,资源企业,属于典型的即将崩盘的夕阳企业估值。
但与此同时他们依然维持着相当强的经营能力,强悍的现金流创造能力,极高的ROE水平。
当然,市场的预期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崩盘,中国的消费也会随之崩盘,伴随消费降级,客单价降低,这些互联网企业经营是不可持续的,当下的利润是周期的高点,未来会伴随消费的下滑,经济的衰落越来越差,互联网消费作为夕阳企业,就应该给予这样的估值水平。
这让我想到了三年前的资源股,同样是个位数的估值,同样是很高的股息,但市场预期未来是属于新能源的,传统能源将被淘汰,传统的央企将没有出路,利润虽然好,就是当下最好的时候,未来会越来越差。
关于这个故事,我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真是太有意思了...文章中也写过。
时光荏苒,周期轮回,当年的牛夫人变成了现在的小甜甜,当年的小甜甜变成了现在的牛夫人。
三年前你问这个市场任何一个投资者,消费股能用股息率来估值么?问出这个问题的人大概率会被认为是疯子。消费股是最好的核心资产,怎么可能沦落到和资源股一样用股息率估值的地步呢?
说实话,从论据来看,三年前鼓吹消费股互联网是核心资产的论据到现在没有任何变化,ROE高,现金流创造能力强,需求相对稳定可以永续估值。
前二者不用多说,数据是清晰的,变化不大。
重点聊下现在分歧很大的需求相对稳定。
之所以互联网包括一些消费股跌成这样,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大家认为需求不再稳定了,消费的大盘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在了,消费不再是那个相对稳定还能稳定有增长的方向了。
是这样么?
没有疑问的是,过去三年确实出现了消费降级的趋势。
但在消费降级的同时,我们的总量变化应该是不大的,一方面社零统计数据是比较清晰的,虽然潜在复合增速变慢了,但消费的总量是没有变化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1649亿元,总盘子还是有明确增长的。
此外,我们需要承认21-23年确实是中国经济最难的三年,疫情,地缘政治,地产,包括国内的环境都出现了一些变化。往后展望是否会更差呢?是不是2021-2023年的状况可以直接线性外推呢?
不同的人对于上面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这就像在2020年底,我们找这个市场上最悲观的投资人问,你觉得这类资产应该按什么估值,他们的答案也顶多是按价值股估值,在4%无风险利率的背景下,给到20倍左右的pe,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说出这类资产未来有一天会按股息率估值,按夕阳企业估值的话来。
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环境下,我们的观点往往都是变化的。
这就是周期。
资本市场的周期远比实体经济的周期来的狂躁,因为他蕴含了更多人性,贪婪和恐惧被市场放大,更被媒体们放大。
有些在变的,有些不变。
变的是人,不变的是周期。
更多"变的是人,不变的是周期"...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