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年 红色力量领航中国经济巨轮再出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京盛大举行。
本报记者 侯捷宁
今天,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1921年嘉兴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出发,到如今领航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新中国成立以来,70余年建设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40多年改革开放积淀的雄厚制度、文化、人才、物质基础,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为中国经济迎难而上赋予“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能力与自信,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澎湃动力。
从“一穷二白”
到GDP突破百万亿元
2021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可谓“一穷二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1956年,GDP突破1000亿元,达到1031亿元;2010年突破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 GDP达到50万亿元;2020年, GDP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这标志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
科技创新步伐坚定
发展动能转换引擎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社会繁荣的强大推动力。
纵观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从1956年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到1985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再到1995年5月份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6年2月9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布,对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作出的重大部署,吹响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冲锋号”,释放出强大的动能。
从“嫦娥”探月到“长五”飞天,从“蛟龙”入海到航母入列,从北斗组网到5G商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以一系列科技创新成就,走出了自立自强益发铿锵而坚定的步伐。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以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为引领的数字经济不断改造经济发展模式,数字化将进一步降低供需对接成本,优化传统制造方式,引起生产、流通、分配和就业等各领域的连锁反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将涌现出更多创新主体和旺盛的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需求。
为了响应科技创新的诉求,资本市场“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支持科技企业直接融资,赋能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2009年10月份,创业板应运而生;2019年7月份,科创板成功开市,硬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得以畅通;2020年7月份,新三板精选层开市交易,中小型科技企业找到了量身定制的融资平台;2020年8月份,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包容性和覆盖面显著增强。
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已有435家科技类企业上市融资,募资金额超过4800亿元。上市公司结构明显改善,科技、医药、消费、新能源等行业市值合计占比由2018年的36%提升至59%。
科创板设立之前,A股市场只有36家集成电路企业,目前已增加到66家,总市值合计2.24万亿元,有效支持了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完善和壮大。借助资本市场平台,科技类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了创新发展与业绩改善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的特征日益显著,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发挥,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也有效引导资本等要素集聚,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壮大,助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实现高水平循环。
居民可支配收入迅猛增长
财富管理需求水涨船高
在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民生状况也在持续改善。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195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19元。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
与此同时,居民财富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到241万亿元人民币。随着中等收入群体以及高净值人群数量的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管理需求也迅猛增长。
合理优化的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对于城乡居民来说是扩大财产性收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而对于宏观经济来说,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本质是让社会资金流向更具效率的主体,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把加快改善分配结构、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为提升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发展机遇。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加快提升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正是适时之举。
资本市场“绿色通道”助力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8年来,近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奇迹,是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金融机构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证券期货机构推出扶贫的新模式、新举措。
2016年9月份,证监会出台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通过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债券融资等市场化机制,引导相对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流向贫困地区,帮扶解决资金“下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特别是“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拓宽了贫困地区的直接融资渠道。
与此同时,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及时推出并持续深化“一司一县”结对帮扶机制,促成101家证券公司、110家期货公司分别与294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12个国家级贫困县乡签署了帮扶协议,累计帮助贫困地区企业融资2596亿元。基金业协会联合40家基金成立了基金行业扶贫公益联席会,并推动13家公募基金设立了慈善基金会,15家基金机构设立了专项扶贫基金。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经济,必将书写更壮丽的史篇!
上一篇:今日A股收盘播报:涨0.50% 收报3591.20点(2021.6.30)
下一篇:6家一线监管机构礼赞党的百年华诞
更多"奋进百年 红色力量领航中国经济巨轮再出发"...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