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万亿商誉“排雷”进行时
经过多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不断发展,A股上市公司商誉急剧膨胀,至今已破万亿规模。随着上市公司遭遇商誉减值“地雷”案例逐渐增多,其中暗藏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并被市场所认知,目前包括上市公司、监管层以及投资者均已有所行动,合力“排雷”。市场人士指出,由于此前并购重组“三高”案例颇多,未来两年仍将是商誉减值风险爆发的高峰期,投资者应注意甄别和规避,上市公司则需做好并购重组前期功课,监管层也应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并购重组并做好信息披露。
商誉急剧膨胀破万亿
“公司正在跟收购对象协商修改利润补偿方案,拟下调目标净利润总额。”深圳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频频曝出的商誉大额减值现象已引起公司重视,为防止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公司拟将交易总价下调,对应给予收购标的的条件就是利润承诺总额也相应下调,“这样他们经营的压力也会小一些,我们也能尽量避免出现商誉‘地雷’,不让投资者失望。”
所谓的商誉“地雷”,只是并购重组后遗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盛行,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追逐市场热点、炒概念、做高股价,不惜高溢价收购,导致商誉也出现井喷式增长,随之而来的商誉减值致业绩下滑甚至变脸的案例屡见不鲜。4月15日,勤上股份发布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告,由于龙文教育2016年度经营情况未达预期,公司将对收购龙文教育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4.2亿元。2016年初才完成对龙文教育收购的勤上股份,也由于这一原因,2016年度业绩由原来的盈利4786.69万元,变成亏损4.27亿元。
投资者也开始认识到危害,对商誉“爆雷”的上市公司“用脚投票”,比如勤上股份4月25日复牌后即告跌停。此举还带来连锁反应,由于股价大跌,勤上股份控股股东勤上集团、实控人李旭亮及其关联人李淑贤部分质押的公司股票接近平仓线,公司不得不再度停牌。
因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而计提商誉减值,从而拖累公司业绩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5月4日,今年共有新华医疗、大通燃气、东华软件、威海广泰等21家上市公司明确公告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与上述21家公司不同,还有很多公司并未直接公告计提商誉减值,而是公告计提资产减值,将商誉作为其中一项,从而被投资者忽略。”有上市公司人士介绍,考虑到这种情况,2016年计提商誉减值的公司远远超过20余家,“还有些收购标的已出现业绩轻微不达标的情况,只是可能因为差额不大,尚未对商誉造成影响。”
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A股共有1728家公司产生了商誉,累计规模高达1.05万亿元,而同期上市公司净利润仅为2.76万亿元,商誉占净利润的比例超过三成,高达38.04%。相比之下,2015年全年商誉确认额为6487.10亿元,同期营业利润为33572.32亿元,占比为19.32%。短短一年,A股商誉增幅超过六成,占净利润的比例也大幅提高近二十个百分点。
商誉急剧变动已成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风险因素。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指出,在现有会计准则下,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将被确认为商誉。商誉列入资产负债表,不折旧、不摊销,但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减值金额将计入公司利润表,一经确认不得转回。“这也意味着商誉减值往往成为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黑天鹅’,一旦被收购资产业绩变脸,就将造成商誉减值,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净利润。”该负责人指出,商誉越重,计提减值对利润造成的冲击就可能越大,上市公司、投资者双方均应高度警惕商誉过度减值带来的风险。
上市公司“破局”手法生变
为避免商誉“地雷”,尽量减轻对业绩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应对手法也开始发生变化。“一般而言,一旦被收购资产出现业绩承诺不达标的情况,上市公司大多会要求承诺方尽快补足差额。”深圳某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常承诺方和上市公司会约定以回购股份或支付现金的方式对未达标部分进行补偿,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承诺方的补偿往往难以兑现,“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多数会同标的方原股东进行协商。”
“此前最常见的协商结果是更改业绩补偿方案,通常是将业绩承诺期内每个年度单独测算和补偿改为三个或五个年度届满时一次性测算和补偿,或是将现金补偿改为股份补偿。”该私募负责人表示,最近市场出现了“升级版”的业绩补偿方案更改方式,将原定的业绩承诺期延长、原定承诺金额提高。比如日前海格通信即按规定及相关程序,发布了关于延长长沙海格北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业绩承诺期及增加业绩承诺的公告,将原定三年的业绩承诺期延长至五年,并将原定6500万元的业绩承诺金额提高至6800万元。
近期也有部分公司果断出售资产“止损”。以吉艾科技为例,2016年,公司实现营收2.39亿元,同比下降17%;净利润亏损4.3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66%。业绩大幅下滑的“罪魁祸首”是2015年5月收购的安埔胜利,当时安埔胜利100%股权的交易总价为8亿元现金,评估增值率高达849%。交易对方承诺,安埔胜利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443.55万元、1.086亿元和1.1946亿元。
不过,2015年度安埔胜利实际盈利9611.5万元,高出承诺数仅168万元,完成率为101.78%,勉强达标。2016年度,安埔胜利盈利仅为2875.5万元,还不到承诺净利润的30%。据此,吉艾科技对收购安埔胜利产生的商誉计提减值达3.29亿元,直接导致公司大幅亏损。为避免标的资产对上市公司业绩长久拖累,吉艾科技4月20日公告称,拟作价8亿元出售子公司安埔胜利100%股权,其中1.86亿元用于填补业绩承诺缺口,6.14亿元用于购买标的资产,总对价与买入价一致。
双箭股份的操作手法与之类似。2016年3月,公司斥资3.36亿元获得了北京约基58%的股权,交易对方当时承诺北京约基2015年至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000万元、5200万元和6800万元。然而,就在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首年,北京约基出现了5096.48万元的亏损。为甩脱“包袱”,双箭股份今年4月11日披露,拟作价3.5亿元将北京约基58%的股权转让给原交易方,业绩承诺随之终止。
“之前上市公司跟承诺方还常常‘互留情面’,但如今上市公司明显理智得多。”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对于业绩难以达标的“劣质资产”,如果未来情况难以好转,上市公司果断“止损”不失为一种优质策略,既能及时回笼资金,也能尽快摆脱对业绩和股价的负面影响,腾出更多精力致力于公司主业发展。
监管合力“围剿”减值乱象
不论是更改业绩补偿方案,还是将标的资产出售,都是商誉“地雷”爆发后的无奈之举。市场人士指出,每一轮并购大潮后,可能出现商誉减值高峰。2014年到2016年是A股市场并购重组高峰,而并购业绩承诺一般是三至四年,这意味着2017年和2018年可能成为商誉减值集中爆发期。
“要想降低‘踩雷’的概率,关键还是上市公司应从并购初期就做好准备工作,不盲目跟风跨界,不高溢价、高业绩承诺并购。”前述上市公司董秘表示,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缺乏增长动力时,不应盲目追捧热门概念导致资产标的高溢价,并最终形成高额商誉;在并购完成后,经营业绩不应过度依赖并购对象,否则在被收购方业绩大变脸后,将面对商誉减值的冲击。
“投资者也应理性看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析重大重组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利弊,尽量少盲目参与炒作,形成理性的投资理念。”他表示,由于商誉占资产比例过高以及收购标的评估增值率较高的公司,常常会面临更大的减值风险,投资者对这类公司要加以警惕。此外,随着部分上市公司逐渐度过业绩承诺期,一些商誉过高却从未有过减值动向的公司也需要投资者仔细甄别。
“监管层应继续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并购重组,对部分通过调节商誉进行利润操纵甚至是利益输送的行为强力打击,引导市场健康发展。”深圳一私募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监管层对于商誉减值乱象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并在源头上予以“围剿”。证监会此前已多次表示,拟进一步强化对并购重组的监管,其中就包括强化业绩补偿监管,引导市场估值回归。在具体执行方面,监管层也频频出手。2016年以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向新文化、哈投股份、远方光电、深天地A和唐德影视等多家公司发出问询函,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高溢价并购是否合理,较高的业绩承诺能否实现等。
此外,监管机构还长期、多次提示注意减值风险。以深交所为例,在2014年至2016年的上市公司年报实证分析报告中,深交所就连续三次提出,溢价并购后标的业绩下滑计提商誉减值等现象需要引起注意。
“除了监管加压,还需强化并购重组及商誉减值相关信息披露,即向市场尽可能披露并购整体流程,以及对商誉减值作出判断的理由及相关决策过程,令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能够观察并监督各个环节,从而更加理性地作出投资决策。”上述私募人士还指出。
上一篇:今日A股收盘播报:跌0.25% 报3127.37点(2017.5.4)
下一篇:新股发行审核“严把关”已成常态 季报业绩波动须具体分析
更多"A股万亿商誉“排雷”进行时"...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今日最具爆发力的六大牛股(5
长电科技:SIP放量+星科金朋亏损收窄,业绩反弹进行时 事件: 4月28日晚,公司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