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过段时间,大家还会看到证监会公布有影响力的案子。”不久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掷地有声。突击保壳,“忽悠式”重组,欺诈发行……伴随形形色色的以假乱真行为进入监管视野,重拳已然出击。A股市场“打假”正在进行时。 虚假扭亏:“突击保壳”遭质询 近期A股年报密集披露,上市公司迎来业绩证伪期。截至3月8日,30多家公司相继发布公告警示退市风险的同时,40多家公司预告2016年度业绩扭亏。 即将告别“ST”称号的公司中,有些是经营状况改善或资产重组成功后的真盈利,有些却是依靠变卖资产等方式实现“突击保壳”的假扭亏。 借助各种花招虚假扭亏,保住的是常年混迹于A股的一批“不死鸟”,损害的是股市正常的定价机制和新陈代谢功能。种种乱象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包括*ST珠江在内,多家上市公司因“突击保壳”遭到沪深交易所质询。 “忽悠式”重组:监管重拳已出击 利用虚增收入、存款等种种恶劣手段,浙江九好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自己包装成价值37.1亿元的“优良资产”,试图通过与鞍重股份的重组达到借壳上市目的。 事实上,形形色色的忽悠式重组在A股并不鲜见。许多“假重组、真套现”案例中,上市公司异化成了利益各方玩弄资本游戏的工具。 去年9月,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严格限制并购配套融资,并对并购重组伴生的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今年1月,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并购重组监管,持续完善相关制度规则,重点遏制“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 造假上市:欺诈发行岂能一罚了之 作为证券市场最为严重的欺诈行为之一,造假上市不仅触碰了监管“红线”,更挑战着市场诚信“底线”。 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造假上市对市场形成恶劣影响,不能简单一罚了之。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监事长潘学先建议,提高欺诈发行等违法成本和处罚力度,实现罪罚相适,满足打击和震慑证券犯罪行为的现实需要。 面对种种令人深恶痛绝的“假”,监管者正表现出“零容忍”的姿态。市场参与各方则期待,股市“打假”不仅仅停留于一轮轮的监管风暴,而是通过完善的技术手段和制度体系织就天罗地网,彻底让造假者无所遁形。
上一篇:基金看市:A股短期波动可能加大 看好一带一路等
下一篇:中毅达面临强制退市风险
投资亮点 1. 公司致力于家庭健康管理事业,专业从事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的研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