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减持新规在途 上市公司频增持加锁(5)
证监会紧急喊话限制减持比例
昨天上午9点,两市开盘前证监会紧急喊话,称熔断机制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并表示将在一定时间内对减持股份的比例进行限制。市场对此反应冷淡,沪指低开3.02%。多家公司控股股东表示延期减持自家股份。
证监会称熔断功在冷静
昨天上午9点,两市开盘前证监会紧急喊话,新闻发言人邓舸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针对市场传言1月8日后大股东减持股份有可能达到1万多亿,发言人表示,虽然大股东股份的流通市值不小,但并不是都有现实减持需求。从近年来实际情况看,大股东减持60%是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进行的,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金额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证监会正在研究完善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规定,对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建立减持预披露制度,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减持股份的比例进行限制,引导其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途径减持,既可实现应对股市异常波动临时性措施的有序退出,又可防止大股东集中减持对市场造成冲击。规定将于近日公布。
针对指数熔断机制引起了市场大跌的说法,发言人表示,熔断机制对稳定股市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涨助跌效应;为应对技术或操作风险提供应急处置时间。从1月4日市场情况看,熔断机制发挥了一定的冷静期作用,对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没有统一的做法,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证监会将根据熔断机制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证监会的表态被认为内容偏中性,处于下行轨道的市场反应谨慎,沪指以跌幅3.02%开盘,盘中绿翻红、红转绿,报收3287.71点,跌幅0.26%,成交3284亿元;深成指报收11468.06点,下跌157.98点,跌幅1.36%,成交4831亿元;创业板指报收2416.73点,下跌74.51点,跌幅2.99%。两市共有760家个股上涨,1773家下跌,涨跌比1:2,非ST类涨停股77家,跌停股41家。
分级基金仍不乐观,周一68只分级B跌停,创业股B确认下折。昨天6只分级B跌停,创业股B加“*”以作警示并将于今日停牌。
股指期货早盘全线大幅低开,IC1601开盘一度跌停。截至收盘,三大主力合约全部下跌,IC1601下跌4.3%,跌幅最大。
多家公司股东承诺延期减持
史上首次提前收市、新年首次千股跌停后,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以承诺不减持、延长限售等方式参与稳定股市行动,苏宁云商、广汽集团、晋亿实业、中牧股份、浙报传媒、首创股份和博汇纸业等多家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股份。
2015年7月8日,证监会发布18号文,规定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解禁期将至,市场对此颇有疑虑。昨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控股股东或高管等重要股东持股“加锁”公告,包括聚飞光电、神农基因、光环新网、上海绿新、海源机械、迎驾贡酒、康美药业等。其中世纪华通和海兰信承诺时间为一年,更多公司则将时间设定为半年。
世纪华通成为A股首家控股股东承诺到期不减持的上市公司。公司1月4日晚间公告称,因最近公司股价出现异常波动,为维护二级市场的稳定,应中小股东的诉求,控股股东华通控股将延长限售承诺,一年内(至2017年1月9日)不减持公司股份。海兰信公告称,公司向上海海兰劳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股东申万秋和上海言盛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定增方式购买其持有的上海海兰劳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申万秋承诺:该交易前,其持有海兰信股份4084万股,在交易完成后12个月内,其将不以任何方式转让此次交易前持有的海兰信股份,即自承诺起始日(2016年1月8日)延长锁定期12个月,至2017年1月7日。
有消息称,证监会通过交易所非正式通知上市公司,在证监会公布新的大股东减持股份规定之前,即使1月8日大股东减持禁令到期,大股东仍然需要遵守相关禁令不得减持,直至新规公布,同时非正式鼓励上市公司主动公告,延长控股股东的限售承诺。证监会对此未予回复。
沪股通净流入大增
继前一交易日保持资金净流入的同时,沪股通净流入昨日骤增至16亿元,显示有外资通过沪股通渠道在抄底A股。
沪港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昨日A股收盘,沪股通净买入16.21亿元,每日130亿限额还剩下113.79亿元,使用率为12%。截至港股收盘,港股通净买入3.39亿元,每日105亿额度剩下101.61亿元,使用率为3%。
昨日沪股通标的有抚顺特钢、赤峰黄金、美都能源、安信信托等5只个股涨停;金融机具、国产软件、网络安全、互联网等板块跌幅居前。港股通方面,标的股涨幅均不超过8%,其中上海石化、合生元、华能国际、华润电力、中国远洋等个股涨幅靠前。
三大疑虑影响市场信心
目前市场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形成合力影响沪深A股的短期走势。
首先是如何应对大股东的减持潮,监管层尚没有明确说法。银河证券策略师孙建波表示,从去年8月低点反弹以来,指数已经连续涨一个多季度,市场处于相对高位,投资者对解禁有预期,提前卖出以规避风险。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称,小盘股涨幅已经可观,机构套现、离场欲望比较强烈,下跌不会持续太久,一两天后会逐步反弹慢慢反弹,不排除资金在调整后进场抄底。
其次是新股发行快于预期。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立峰表示,监管层选择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颁布新股发行制度正式稿,体现了管理层加快恢复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意愿,不排除元旦后的1-2周内或有公司拿到新股发行批文。
第三,熔断机制造成部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称,投资者还不适应新规则,临近熔断会增加卖压,放大恐慌情绪,导致很多股票非理性下跌。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新闻链接
交易所发布新股发行细则
先申购后交钱 小盘股均网购
本报讯(记者 齐雁冰)昨天,上交所、深交所同时在官网发布修订后的新股发行实施细则,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4年9月发布的相关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2016版的实施细则从多方面进行修订。深交所版实施细则修订主要包括:第一,业务流程调整,取消新股申购预缴款。投资者申购时(T日)无需缴纳申购款,T+2日根据中签结果缴纳认购款。二是强调自主申购,明确规定投资者应自主表达申购意向,证券公司不得接受投资者全权委托代其进行新股申购。三是落实投资者申购约束机制,细化和明确“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后未足额缴款的情形时,6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申购”的处理方式和处理原则。四是弃购股份处理,明确因投资者资金不足而放弃认购的股份、因结算参与人资金不足而被无效处理的股份由主承销商包销或根据发行人和主承销商事先确定的其他方式处理。五是小盘股全部网上发行,明确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2000万股(含)以下且无老股转让计划的,应当直接定价全部向网上投资者发行。
上交所同样强调了“先申购后缴款”的细则,表示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取消了投资者在申购新股时需全额缴纳申购资金的规定,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投资者打新的成本无疑将大幅下降,但业内人士预计新股的中签率也将受此影响大幅降低。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修改后,投资者申购新股的持有市值要求、市值计算规则及证券账户使用的相关规定并没有发生变化。上交所解释称,投资者申购新股的持有市值是指,以投资者为单位计算的T-2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的上海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投资者持有的债券、基金、ETF、LOF等产品不计算市值,不合格、休眠、注销证券账户不计算市值,正常、冻结、挂失、融资融券客户信用担保证券账户均计算市值。
此外,投资者参与网上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购只能使用一个证券账户,融资融券客户信用担保账户可以直接申购新股,同一投资者使用多个证券账户参与同一只新股申购的,以及投资者使用同一证券账户多次参与同一只新股申购的,以该投资者的第一笔申购为有效申购,其余申购均为无效申购。(北京青年报)
基金:“减持潮”短期冲击有限
在减持禁令即将到期、人民币贬值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2016年A股市场以首个交易日两度触发熔断开场。5日,监管层明确近日将公布规范减持的规定,同时多家上市公司主动“加锁”,纷纷公告延长相关限售股解禁期或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不减持。在此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倾向认为,短期产业资本减持对市场的冲击有限。不过,全年来看,供给压力对市场行情的影响不容小觑。
减持预期引发恐慌
在机构投资者看来,1月4日市场大幅调整缘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在监管层最新表态之前,4日盘后基金公司的市场点评中,即将到来的“减持潮”成为关键词之一。
交银施罗德基金表示,流动性的边际变化是影响当前A股市场趋势走向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除此之外,估值修正、减持解禁压力、人民币汇率贬值等因素的综合发酵也促成了“开门绿”。在减持方面,即将到来的大股东减持禁令解除所带来的心理层面恐慌考验着A股。1月份减持禁令到期之后,大股东及高管解禁规模约8300亿元左右。尽管产业资本减持行为与股价更为相关,与规模相关性不大,但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对投资者心理层面的影响仍然不小。
不过,虽然理论上解禁规模较高,但机构此前普遍预期,实际减持规模会远远小于这个数字。中欧基金此前测算分析,按照中性预计,本轮减持规模或将在1500至2000亿元,市场对大小非开闸解禁带来的影响仍存担忧。与此同时,IPO新规本月起实施,或对市场本就微弱的资金平衡产生影响。而人民币贬值预期继续加大,离岸人民币汇率出击最近四年半新低,使得市场担忧资金流出压力增加。
供给影响全年行情
不过,随着监管层1月5日早间表态,近日将公布规范减持规定,以及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承诺主动“加锁”,市场对于减持潮冲击的担忧已相对趋于缓和。
有基金经理分析表示,监管层出台的减持规范将调控减持的节奏和规模,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对市场的冲击。与此同时,从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并非所有上市公司均有减持意愿,近两天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主动“加锁”。综合这两方面因素,预计减持力度会在市场可承受的范围内。
不过,对于2016年全年行情的主要矛盾,多位基金经理认为,供给无疑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包括定增解禁以及IPO再融资对于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不容忽视。
倍霖山投资总经理高杉认为,2016年的行情将主要由供给决定,而比产业资本减持更值得注意的是定增的解禁。与产业资本“可卖可不卖”不同的是,不少定增资金带有杠杆,存在“刚性退出”需求,这方面的压力会在今年5月至10月趋于明显。
汇丰晋信投资部总监曹庆表示,上周五深交所公布的《2016年工作安排》中,提出要恢复主板IPO发行。这似乎预示着整个2016年IPO数量和速度都可能超出市场预期,股票的供给将大大增加。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认为,无论是大股东减持解禁日期的临近,还是注册制的推出,多是对短期情绪面的影响。星石投资表示,注册制推出后,发行节奏大概率不会完全放开,监管层也会有所控制。另外,后期上市排队的公司多是中小盘企业,融资规模有限,对资金面冲击不大。(中国证券报)
别用放大镜 看减持禁令到期
1月8日,A股大股东及高管的减持禁令即将到期,市场担心,减持潮将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对此,笔者认为,减持禁令到期确实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抛售压力,但实际上的减持规模并不会如想象的那样多,更多的是投资者的心理压力,减持不会一步到位,而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会对二级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此外,昨日,证监会也表示,正在研究完善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规定,并将于近日公布。
去年7月8日,针对股市的异常波动,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本公司股票相关事项公告》,规定自7月8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6个月后减持本公司股份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这份公告的发布对当时市场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按照这份公告的时间推算,今年1月8日减持禁令将到期。但笔者发现,这份公告实际上已经为后续政策的出台留有余地,其中提到“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6个月后减持本公司股份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这就意味着,监管层很可能在禁令到期时会出台新的规定来缓冲减持压力。
对于大规模减持一说,笔者认为,减持禁令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抛售压力,但也不用过分担心,回顾历史减持的量与市场涨跌,减持不会改变市场的走势。
从历史上看,减持高峰共出现了三次,且减持并未改变市场上扬趋势。分别为2007年4月份至2008年1月份、2009年5月份至12月份、2014年12月份至2015年6月份。第一次高峰沪指从3300点冲上5300点;第二次高峰沪指从2600点涨至3200点;第三次高峰,沪指从2600点冲上5000点。
此外,产业资本增减持并不会改变市场原有运行趋势。2013年-2015年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分别为1056亿元、1415亿元、2108亿元,在资金总流出中占比分别为18%、14%、11%,不及IPO再融资对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并不是市场决定性影响因素。
而且,不能只看到减持,增持也在时时发生。数据显示,自2015年7月1日至12月15日,A股上市公司获大股东增持的市值合计逾3000亿元,其中,7月份增持市值合计为819.9亿元,而8月份和9月份增持市值则分别为569.49亿元和598.28亿元。
因此,笔者认为,减持禁令到期不是洪水猛兽,对二级市场不会产生那么大影响,投资者不必过度担心,市场有一定承压能力。 (证券日报)
减持新规远水能否救近火
减持禁令到期在即
去年“股灾”期间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闻名市场的证监会18号文件由此应运而生。
2015年7月8日,证监会发布第18号文件,用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第18号文件主要对上市公司的相关减持行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减持本公司股份的,中国证监会将给予严肃处理。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6个月后减持本公司股份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18号文件的有效期为2015年7月8日至2016年1月7日。眼下,在这六个月期间禁售的限售股将在1月8日(本周五)解除减持禁令。
最新动态
减持大潮一触即发
根据多家券商的统计,此次可减持的最大规模约为1.2万亿,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5%。其中,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和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占比分别为33%和61%,是此次解禁大潮下的主力。
种种迹象表明,减持大潮一触即发。比如,易联众公司于2015年12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古培坚因个人投资新项目和理财需要,拟在2016年1月11日-7月10日期间减持不超过4200万股公司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9.77%。其中3900万股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也将在解除质押后进行减持。此举表明,古培坚将于禁令解除后的首个交易日开始减持。
牧原股份12月24日晚间也发布股东减持计划,公司第三大股东国际金融所持公司1027.36万股,将于2016年1月28日起解除限售。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国际金融同时表示,自2016年1月28日起,将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减持。
公开信息显示,自去年11月底以来已相继有印纪传媒、易联众、牧原股份、金贵银业、东方电缆、罗顿发展等1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禁令解除后的减持计划。
公司反应
多公司股东自愿“加锁”
相比于11月以来有10余家上市公司股东发布减持公告忙于套现不同的是,今年1月4日和5日连续两天,多家公司发布股东延长所持股份锁定期公告,并表示将随时根据监管层的意见作出相应的调整。另有多家公司股东发出了短期内不减持的承诺。
天银机电公告,1月4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法人股东发来的《关于不减持所持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承诺函》。其承诺: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9月1日止不减持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包括承诺期间通过二级市场或其他方式增持的本公司股份。
达实智能控股股东拉萨市达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刘磅承诺:12个月内,将不以任何方式转让本人/本公司在本次交易前持有的达实智能股份,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证券市场公开转让或通过协议方式转让该等股份,也不由达实智能回购该等股份。
太阳纸业2016年1月4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山东太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不减持太阳纸业股份的承诺函》,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维护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稳定,太阳控股承诺自上述承诺到期后一年内(至2017年1月10日)不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另据上市公司公告显示,康美药业、迎驾贡酒、聚飞光电、神农基因、光环新网、上海绿新等公司控股股东或实控人等承诺半年内或一年内不减持。
投资建议
三招规避减持压力较大个股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表示,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的个股建议重点警惕。
首先是近期已发减持公告,明确将进行减持的公司。近两个月内,有多家公司已“迫不及待”发布公告,计划从1月份开始实施减持。这一类公司减持规划明确,投资者应适当规避。
其次,减持禁令前已开始减持计划,目前仍未终止,且目前股价仍在当时减持价格之上的公司。在A股市场大跌前,公司股东的减持计划刚刚推出正在实施,且目前仍未公告终止实施的,如果目前股价仍处于当时减持价格之上,这部分公司的股东在减持禁令到期后很有可能继续减持。
第三,禁令期间有大规模解禁,且在目前股价下溢率较高的个股。解禁的限售股以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和定增机构配售股为主,考虑到这部分主体参与成本较低,解禁后套现动机较强,因此应该坚决回避。
监管态度
减持新规即将出台
针对1月8日之后即将爆发的大股东扎堆减持,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昨天表示,虽然大股东股份的流通市值不小,但并不是都有现实减持需求。从近年实际情况看,大股东减持60%是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进行的,有效缓解了对市场的压力,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金额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
据了解,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完善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规定,对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建立减持预披露制度,并在一
定时间内对减持比
例进行限制,引导其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途径减持,既可实现应对股市异常波动临时性措施的有序退出,又可防止大股东集中减持造成的冲击。相关规定将于近日公布。
按照证监会的表态,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需要建立预披露制度,对市场起到一个提前预知的目的。“集中竞价”也就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场内交易,是我们平时买卖股票的交易方式,对当天股价的影响很大。
而相比之下,“大宗交易”不纳入指数计算,其成交价不作为该证券当日的收盘价,成交量在收盘后计入该证券的成交总量。大宗交易系统具有定价灵活、对场内交易价格影响小、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等特点,有效地缓解限售存量股份转让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协议转让就是转让方与受让方进行充分协商后达成的交易方式,同样对二级市场影响较小。
专家解读
解禁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表示,大股东减持是一种合法的市场化行为,在特殊时期强制干预,包括对减持时间或者减持数量进行规定是可行的,但是当市场回归正常走势之后,还是应该回归正常的状态,如果过度干预,反而会引起负作用。
从证监会的最新表态来看,引导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途径减持,包括将来会对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公司,建立减持预披露制度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减持带来的压力,但这种措施还是治标不治本。
董登新同时也强调,减持解禁并非洪水猛兽,解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市场期待减持新政落地
多数市场分析认为,如果监管层没有出台相关管理文件缓冲此轮“减持大潮”,毋庸置疑,一月份二级市场资金面或将受到短期冲击。至于证监会减持新政的远水能否救得了近火还有待观察。
中欧基金表示,减持禁令即将到期,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在元旦休假期间,监管层可能会出台后续政策以调控减持的节奏和规模,但预期落空。从目前来看,虽然证监会紧急发声,但并没有实质的规定出台,短期内,市场对大小非开闸解禁带来的影响仍存担忧。
海富通基金认为,从市场层面来看,5%以上的股东减持禁令或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潜在解禁规模1.2万亿左右,万亿解禁洪荒冲击A股,市场担心供求失衡,市场反应在意料之中。
久泰基金表示,在操作上,对于前期涨幅过大、受大小非解禁带来的潜在影响较大的板块非银金融及TMT中的相关子板块则留意其短期面临的冲击风险。短期内仍需要留意和观察大小非解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在实行熔断机制的背景下,其影响也更容易被放大。(京华时报)
更多"大股东减持新规在途 上市公司频增持加锁(5)"...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和而泰(002402)
投资亮点 1.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包括智能控制技术的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