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财股网客服
首页
前期一度饱受诟病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期突然火了起来。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政策的累积效应进一步显现,在资金和信贷双紧形势下,为完成硬性的存款和利润考核指标,理财产品也成为银行锁定存款的主要手段。今年多家商业银行储蓄增长乏力而理财产品销售火爆。据估计,今年前5个月,通过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已超过5万亿人民币,平均每个月的募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与此同时,银行为了吸引投资者不惜成本提高收益率,不少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通胀压力增大、房市和股市获利渠道较窄时,理财产品提供相对较高的收益,这让许多投资者乐此不疲。
业内人士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总规模已从几年前的5000亿元左右激增到现在的6—7万亿元,而目前基金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也就2万多亿元,理财产品的规模已远远把基金甩在身后。这意味着,理财产品已成为近两年民间资金规避房市和股市风险的主要栖息地。然而,理财产品火爆的背后并非没有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更要防范银行理财产品背后可能藏有的“猫腻”。
虽说现在的理财产品仍以稳健型为主,但投资对象日益复杂,有些理财师为了取得更多的劳务回报,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对潜在的风险闭口不谈,从而误导投资人。面对资金窘境,许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也成为揽储的主要手段。比如,近期一些银行热衷于发行一些短期理财产品,6月24日发一个7天的产品,30日晚上到期。客户当月转不走资金,钱自然就沉淀下来,能帮助银行完成上半年存款任务。表面上看,年化收益率达5%,但毕竟只有几天时间,实际收益不会有多少,到期以后却全成了活期存款,多耽误几天就扯平了,银行不仅有钱可赚,还规避了“高息揽存”的监管风险。因此,一到季度末、半年末等关键时点上,售卖理财产品就成为一些银行揽储的主要手段。
又比如,时下银行推出理财产品多以“保本”和“高收益”作为卖点。虽然表面上看,银行推出此类产品最大的风险是“保本兑付”,即指数在大跌的情况下,要保证投资者本金的给付。但其实要做到保本并不难,在金融市场上有很多对冲工具,如权证等,银行完全可以通过一定比例的风险对冲来控制指数下跌的风险。而在很多情况下,银行往往赚了大钱,而投资者的收益却因为没有达到触发条件,而接近于“零”。所以,从以往经验来看,每一轮银行理财产品热销之后,都会有较高的投诉和纠纷出现。而这类产品最大的纠纷在于客户根本不清楚银行是怎样赚钱的。在信息披露不透明的情况下银行可能赚了很多钱,而投资者却赚得很少,甚至为零。这就是所谓的“银行吃鱼翅,客户喝米汤”。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没有足够把握的话,理应选择自己熟悉的理财产品。
目前CPI不断高企,银行存款负利率,股市持续低迷,民间大量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在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收益相对稳定、比存款收益略高的银行理财产品理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并不等于说,理财产品就不存在任何风险。实际上,大部分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都不提供“收益保证”,宣传资料上印的都是“预期收益”。尤其是理财产品信息不对称,将投资者置于不平等的地位。很多投资者是听信银行推介而闭着眼睛去买理财产品的的。从本质讲,银行的资产都是风险资产,银行在把自己的资产盘活放大的同时,必然拉长杠杆,放大了风险。
鉴于前些年理财产品多次出现问题,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资产池类的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应该说,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究竟把什么样的资产卖给投资者,考验着银行的诚实和信用原则,如果再出现类似前些年理财产品亏损风潮,银行业整体的声誉风险将会大大上升。
上一篇:监管层新政鼓励信托“华丽转身”
下一篇:百姓钟情搞收藏 小资金借道信托玩艺术品
投资亮点 1.公司是一家包括百货、超市和家电连锁三大业态的区域型零售公司,公司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