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基金管理规模增五成 七公司遭遇滑铁卢
新鲜出炉的规模数据,揭示了2014年各家基金公司答卷成绩,其中规模同比大幅下滑的7家公司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与2013年末相比,华宸未来、西部利得、万家、天治、金鹰、泰达宏利、交银施罗德7家基金公司位列规模降幅前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4年基金公司总体资产规模为4.51万亿元,相比2013年末增加了1.5万亿元,增长49.83%。
华宸未来:资产规模倒数第一/
2013年末,华宸未来尚有1.66亿元规模,在当年7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7位;而截至2014年末,华宸未来规模只剩下0.62亿元,降幅达到63%,在9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一。
规模危机是华宸未来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2014年对于华宸未来可谓 “多灾多难”:8月底因子公司资管计划违约受罚,牵连华宸未来暂停新业务3个月;2014年全年华宸未来没有发行新基金,而旗下仅有的两只基金华宸未来沪深300和华宸未来信用增利尽管业绩并不算差,但持续营销乏力,基金规模不断缩水,导致公司整体排名持续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华宸未来成立于2012年,仅有的两只基金产品成立于2013年,2014年才是公司正式运作的第二个年头。华宸未来由华宸信托、韩国未来资产基金管理公司、咸阳长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未来资产基金管理公司是韩国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股票型基金产品在韩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5%。而华宸未来也是业内首家韩资参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但从目前发展来看似乎有些“水土不服”。
与多数新基金公司一样,华宸未来也醉心于“剑走偏锋”,积极拓展非公募业务。2013年3月29日,华宸未来子公司深圳华宸未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华宸未来官网显示,子公司目前资产管理计划已经达到100多个,2014年扩张尤其迅速,不过却狠狠地“栽了跟头”――旗下产品华宸未来-湖南信托志高集团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宣布违约,并且因此引发人事动荡,华宸未来原总经理万云、原董事长刘晓兵已先后离任。
而从业绩来看,得益于2014年末A股行情回暖,华宸未来沪深3002014年净值上涨53.06%;华宸未来信用增利2014年净值上涨25.63%,收益排名挤进同类型基金前2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华宸未来投委会由5名成员组成,由总经理阙水深领衔,其余4名成员分别是投资副总监兼研究总监徐冬、固定收益部总经理王骏、基金经理蔡文、高级研究员黄颖峰。
西部利得:两年停发新产品/
西部利得2014年末资产规模排名倒数第二,仅2.35亿元,较2013年末下降49.7%。2013年末资产规模为4.67亿元,在当年7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2位。
对连续两年未发新产品的西部利得来说,规模下滑也许并不意外。2014年,西部利得经历原外资股东纽约银行梅隆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撤资的考验,2013年则是被基金经理辞职、核心投研人才告急所困扰。
截至2014年末,西部利得旗下共有4只基金,分别是股票型基金西部利得策略优选,混合型基金西部利得新动向,两只债券型基金西部利得稳健双利和西部利得稳定增利。西部利得策略优选2014年净值整体上涨14.75%,西部利得新动向上涨28.65%,西部利得稳健双利A和西部利得稳定增利A分别上涨8.09%和6.74%。分类来看,2014年权益类基金净值表现好于固定收益类,但由于未开展持续营销,规模不升反降。
不过也有一些好转的迹象。经历2013年人才危机之后,西部利得逐渐扩充了基金经理团队,目前在任基金经理数量达到4位,分别是付琦、刘吉林、傅明笑和陶?。而其投委会规模更加庞大,共有8位成员,其中两位为列席委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西部利得旗下基金多采取投委会决策制度,投委会由董事长安保和领衔,固定收益总监蔡明及上述4位基金经理都是投委会成员。
西部利得成立于2010年7月20日,曾是基金公司审批“关闸”两年后再次 “开闸”成立的首家基金公司,也是市场上第61家公募基金公司,当时一度备受瞩目。但西部利得除成立当年盈利之外,2011年~2014上半年均呈亏损状态,或许是连年的亏损耗尽了外资股东方的耐心,2014年纽约银行梅隆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将持有的西部利得49%的股权悉数折价转让给上海利得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伴随着股东变动,西部利得不得不更名改姓(原名为: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也随之生变,2014年5月原总经理陈?辞去职务。目前,西部证券持有西部利得51%股权,为控股股东。
万家:规模下降超百亿/
对于万家基金来说,2014年也是“多事之秋”。最新出炉的资产规模显示,2014年万家基金规模大幅下滑120亿元左右,从2013年末的244.65亿元降至124.2亿元,降幅接近50%。
截至2014年末,万家旗下基金一共18只,其中2014年新增4只,分别是万家城建、万家日日薪货币、万家货币E和万家现金宝,无一例外均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其中万家货币E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新基金,而是旗下明星产品万家货币继A、B份额之后,新增的E类份额。
但上述4只新基金规模非常有限。截至2014年末,除万家货币E规模为7.4亿元之外,万家城建、万家日日薪货币B、万家现金宝资产规模分别只有0.45亿元、0.38亿元和0.6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历史数据发现,造成2014年万家基金资产规模骤降的“元凶”主要是万家岁得利定期开发债券、万家货币A和万家货币B三只产品。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2013年末,万家岁得利定期开放债券曾是万家旗下第二大基金,资产规模为63.5亿元,而到2014年末,其规模仅剩下6.31亿元。该基金是一只带有封闭期的债券基金,每年定期开放申赎,旨在成为一年期定存的替代产品。该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6日,而到2014年3月首次开放申赎时,遭遇了大幅赎回。
2014年,万家货币A和万家货币B也遭遇不同程度的赎回,最新规模分别为14.85亿元和20.43亿元,而在2013年末规模分别为35.68亿元和37.3亿元。在2014年四季度“股强债弱”的局面下,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普遍缩水,资金明显流入权益类产品,其中万家180指数规模便增长8亿元左右。但就万家系来看,主动型权益类产品吸引力不如被动型,万家和谐增长混合、万家行业优选股票规模亦在下降。
除了公募主业规模下滑之外,2014年万家与金元惠理就子公司项目对簿公堂一事也备受关注。万家也因此遭受证监会处罚,收到证监会暂停受理公司的业务申请,并对母子公司的相关责任人员采取认定不适当人选、出示警示函等监管措施。
固定收益投资能力一直是万家系的特色,在风波逐渐平息后的2015年,我们期待万家尽快走出阴霾。
金鹰:规模连续两年缩水/
人事变动加之新产品发行停滞,导致小型基金公司金鹰基金2014年末资产管理规模再度下滑。
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新产品零发行叠加老基金缩水,金鹰基金2014年规模由2013年的91.9亿元下降至62.89亿元,缩水幅度达30%,由此,金鹰基金2014年规模排名下降至第61位,相比2013年下滑11位。而2012年金鹰基金规模为104.73亿元,迄今为止,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连续两年缩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金鹰旗下固收及权益类基金中都有绩优产品,但整体业绩缺乏亮点。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金鹰元盛分级债券2014年收益率20.26%,金鹰红利价值混合基金收益率40.12%,均位列债券及混合型前30名,但金鹰行业优势股票、金鹰主题优势股票等业绩排在股票型后三分之一。
总经理换人连带副总及投研部门人事调整,或许是金鹰基金2014年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2014年3月中旬,金鹰基金对外发布公开招聘总经理公告,由于此前5年金鹰基金仅有1年实现盈利,此次公开招聘也被外界视为金鹰基金战略调整、突围求变的前奏。随后,金鹰基金原任总经理殷克胜因“个人原因”离职,董事长刘东代任总经理职务。
5个月后,来自大股东广州证券资产管理总部的总经理刘岩就任金鹰基金总经理。
管理层变动也带来了投研部门人事调整,2014年下半年起,金鹰基金投研部门两员大将――基金管理部总监、金鹰策略配置、金鹰核心资源股票基金经理陈晓,固定收益部总监邱新红相继辞职,两人均为金鹰基金投委会成员。
天治:新产品缺席影响规模增长/
近年来凭借固定收益业绩异军突起的天治基金,在2014债券市场牛市行情下,却遭遇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缩水的尴尬。梳理天治基金2014年发展路径不难发现,新产品缺失未能给公司带来新增规模,而老产品中,业绩表现优异的转债基金四季度才开始发力,难以给公司全年规模带来有效支撑。
自2009年起,天治基金新产品发行时断时续,2014年未发行新产品。
天治基金稳健双盈债券堪称债券型基金中的“黑马”,2012、2013年连续两年业绩位于行业前三,这也让成立近10年依旧名不见经转的天治基金找到了自身的业务特长,不过,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债券牛市行情中,天治基金明星产品――天治稳健双盈相比前两年业绩并不出色,排名滑落到前二分之一。
相比之下,天治可转债表现更为抢眼,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4年天治可转债业绩涨幅38.28%,排在同类基金前50名。不过,该基金业绩进入四季度才跟随股票市场暴涨,业绩表现难以在短期内带来规模增量。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天治基金2014年资产管理规模由2013年的59.43亿元下降至39.5亿元,缩水3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4年,天治基金迎来了新任总经理,公司战略也有所调整。2014年初,天治基金公告称,原总经理赵玉彪转任公司董事长,公司副总常永涛升任总经理一职。常永涛是公募基金元老级基金经理之一,早年曾在大成基金担任基金景福基金经理,2009年进入天治基金分管投研,历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等职务,担任总经理之后依旧兼任投资总监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天治基金将专户业务作为2014年发展重点。公司曾对媒体表示,公司管理层试图将公募业务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管理经验移植到专户业务。天治基金董事长赵玉彪此前透露,天治基金专户业务将首先从固定收益方向展开。他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债券融资的需求将扩大,债券市场或将步入快速发展期,这为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机遇。这或许也是天治基金公募新产品暂缓发行的原因之一。
泰达宏利:业绩不佳遭遇赎回/
泰达宏利2014年也经历规模缩水的尴尬。2013年旗下债券产品业绩不佳,2014年新基金发行受波及,加上老基金普遍遭遇不同程度的赎回,影响了泰达宏利整体规模。
延续2013年的布局,2014年泰达宏利新产品线仍围绕固定收益类进行,全年泰达宏利共发行3只新产品,其中泰达宏利养老混合、泰达宏利淘利债券均为低风险产品,唯一一只权益类产品泰达转型机遇直到年末才面世。
2013年泰达宏利重点布局债券基金,却遭遇产品业绩不佳的局面,几只债券基金年度涨幅均不足5%。或是由于前一年债券型产品业绩不佳,2014年泰达宏利新基金发行遇冷,相比2013年泰达宏利发行的3只债券基金,首募规模最高逾30亿元,最低也近20亿元,2014年泰达宏利两只低风险产品募集规模均不到10亿元。
此前成立的老基金中也出现基金规模普遍缩水的局面,泰达宏利风险预算混合、泰达宏利市值优选股票、泰达信用合利债券等5只产品资产净值下降均超10亿元。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泰达宏利2014年资产管理规模由2013年的327.30亿元下降至233亿元,缩水幅度28.8%。
投研团队一向相对稳定的泰达宏利,2014年也经历了多位基金经理离职、新基金经理批量提拔的人事变更。其中既有绩优基金经理跳槽,也有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离任。
2014年初,泰达宏利基金经理胡涛跳槽至嘉实基金,此前,胡涛管理的泰达宏利效率优选混合获得晨星基金五星评级。不过,吴俊峰等其余离任的基金经理业绩普遍一般。
老基金经理离任的同时,泰达宏利8名新基金经理陆续上任。经过此次人事调整,泰达宏利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超过两年的仅剩5名,从业年限超过3年的仅有3名。2014年,银行系基金异军突起,资产管理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中有4家属于银行系,但交银施罗德却是其中的另类。
2014年最后一天,担任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近4年之久的战龙宣布辞职,总经理一职暂由董事长钱文挥代任。2014年,交银施罗德经历了规模缩水、一日五基金经理变动等变局。
2014年交银施罗德仅发行交银强化回报债券一只基金,相比2013年7只、2012年6只的节奏,新基金发行速度明显放缓。
新基金上档缓慢加上老产品缩水,导致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规模下降明显。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4年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规模降至370.93亿元,缩水20%,这也是该公司近两年来资产规模首次跌至400亿元以下,排名也由2013年的第20名滑落至第33名。
另一方面,交银施罗德人事变动加剧,现任权益部投资总监管华雨将卸任交银成长30、交银趋势股票基金经理一职,未来将独自掌管交银成长股票,同时与基金经理王崇共同管理交银新成长股票。
2014年上半年,交银施罗德固定收益部总监胡军华先行离开,8月,固定收益部副总李家春递交辞呈。公司 人事调整也涉及基金经理转岗与研究员上位,例如基金经理张鸿羽转任研究部,基金经理张媚钗调往专户投资部,数据显示,两位老基金经理近年业绩并不如意。同时,王崇、陈孜铎等研究员则走上基金经理的岗位。
投研部门调整在基金业绩上也有所反映,2014年交银施罗德业绩分化明显,既有交银阿尔法核心股票、交银主题优选混合两只业内排名前10的基金,也有净值涨幅不足5%的交银精选股票。
更多"2014年基金管理规模增五成 七公司遭遇滑铁卢"...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