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风险爆发 监管趋严试图遏制风险
一些在公募业务领域突围乏术的中小基金公司,更是将目光瞄向了通道业务,纷纷以较同业更低的通道费率为筹码,大量承揽通道类业务。据业内人士测算,通道类业务占据了基金子公司业务的大部分,主动管理的产品仅有百亿元规模。
近期集中爆发的3起风险事件,彻底引爆了基金子公司违规开展业务的风险闸门。
8月2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对3家涉案的基金子公司采取责令整改、暂不受理公司业务备案的监管措施。如果算上今年5月一度涉险的“财通资产—光耀扬州·全球候鸟度假地资管计划”,今年以来已经有4只基金子公司资管产品不慎“踩雷”。而在业内看来,经过两年内规模超万亿元的“野蛮成长”背后,基金子公司风控缺失的弊病已然显露无遗。
意料之中的风险爆发
事实上,几乎没有业内人士对基金子公司爆发风险事件感到意外。在狂飙突进式的非常规发展之后,危机早就成为那把悬在半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早在去年年初基金子公司陆续成立之际,就有不少基金行业高管直言——如此“野蛮生长”,迟早要出事儿!
从2012年11月第一家基金子公司获批至今,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67家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其中有60家开展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根据规定,基金子公司被定义为“经营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基金销售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这种描述把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领域从证券资产一下子拓展到了非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等,政策上的支持为子公司飞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由于基金子公司专户计划无需风险资本计提,投资范围基本与信托一致,且几乎没有产品设计限制,因而被坊间戏称为“万能神器”。
“基金子公司牌照被视为”几乎什么都能做“的”万能牌照“,一些无法通过信托或者券商资管操作的项目纷纷选择通过基金子公司”绕行“,加上风控相对松弛,所以发展规模堪称”火箭速度“。”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底,94家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合计5.43万亿元,而67家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已高达1.6万亿元,今年3月底这一数据为1.38万亿元,增速迅猛。
“基金子公司业务之所以发展这么快,通道业务占比高是主要的原因。房地产和地方平台,是基金子公司目前投资的主要项目。”前述业内人士说,尤其是一些在公募业务领域突围乏术的中小基金公司,更是将目光瞄向了通道业务,纷纷以较同业更低的通道费率为筹码,大量承揽通道类业务。据业内人士测算,通道类业务占据了基金子公司业务的大部分,主动管理的产品仅有百亿元规模。
监管趋严试图遏制风险
然而,表面的欣欣向荣下,基金子公司潜藏的业务风险暗流汹涌。“平均每家子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到5000万元,管理规模却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一旦爆发信用风险,以其自身的资本实力,在兑付上基本”不能自理“。”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2013年信托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元,2013年恰恰是基金子公司的扩张期,一些基金子公司贸然冲进去,承接了一些风险系数较高的房地产和基建项目,有些甚至是信托都不愿涉足的项目,相当于接了最后一棒。“明明有最全的牌照,却去做最没有含金量的通道业务,基金子公司有点让监管层恨铁不成钢。”这位分析师说。
事实上,基金子公司的野蛮生长已经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2013年下半年,证监会开始全面摸底基金子公司产品和风控情况,并逐步增强对基金子公司的监管力度。
2014年4月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业内称作“26号文”),《通知》除了重申子公司开展业务应当守住的底线要求和禁止性行为,对成立不满一年或者其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低于50亿元的基金管理公司,证监会还将暂缓审核其设立子公司的申请。
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介绍,针对基金子公司乱象,8月4日至8日,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部分基金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检查。下一步,证监会还将继续严格按照“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要求,加强对证券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现场检查和追责处罚力度,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终结“野蛮成长”靠什么?
在业内人士看来,粗放式的公司治理是目前基金子公司普遍存在的状况,许多基金子公司以“跑马圈地”为目的来推动子公司的业务。在这种思潮指引下,“什么赚钱做什么”成为基金子公司的普遍心态,四处寻找“短、平、快”的项目,既无明确的业务发展主线,也常常罔顾这些短期项目的风险。由于高管入股等激励机制,基金专户子公司的扩张规模冲动十足,而创新的意愿也大多停留在口头上。
此外,还有一些基金子公司业务受制于控股方。有媒体透露,在万家共赢8亿元“挪用门”事件中,万家共赢的控股方诺亚财富的身影随处可见。万家共赢景泰基金系列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由股东方诺亚介绍的项目,由诺亚财富另外一家子公司诺邦资产担任投资顾问角色,并由诺亚代销。
那些业内规模靠前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大部分业务均属承接银行的资金和项目,主动管理业务规模有限,加上这些公司在承揽项目和销售方面没有先发优势,在项目筛选和风险把控上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沉淀过硬的人才,做主动管理肯定没有被动地作为银行或券商资金承接池容易。上述基金业分析师说,一些基金子公司对新业务并不积极。
事实上,尽管监管层对基金子公司的监管步步趋严,但基金子公司的“万能牌照”依然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布局。近期渤海信托、安信信托先后对外宣称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信托如此热衷设立公募,其意在基金子公司。资料显示,在目前成立的91家基金公司中,由信托公司参股的基金公司有33家,其中占基金公司股权超过50%的信托公司有10家,占基金公司股权超过30%的信托公司有24家。在该人士看来,终结基金子公司的“万能牌照”或许是监管层严控风险应该考量的重要方面。
更多"基金子公司风险爆发 监管趋严试图遏制风险"...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