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基金权益类基金成立3年排名倒数 合资基金水土不服?
中银基金权益类基金成立3年排名倒数,合资基金“本土化”水土不服?
作为国有大行“嫡长子”的中银基金,基金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股票型基金收益却屡屡垫底。其中的中银新动力,成立至今3年,直接为止亏损了26.9%,同类排名倒数第二。
2018年第一季度股票市场发生了剧烈的震动,上证指数年初至今下跌5.59%,深证成指下跌3.71%。而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更是出现了强烈的分化,一季度表现最好的基金已经挣了22%,最差的已经跌去15%。
而中银基金旗下的权益类产品,业绩更是让人颇为惊讶,其旗下至少有6只产品进入了权益类股票型基金榜单最后十名。在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中,共有130只出现了亏损,平均亏损3.97%,其中排名垫底的中银新动力股票今年已经亏损了14.91%,该只基金也屡屡业绩排名垫底,是权益基金黑榜上的常客。
常年垫底王:中银新动力股票
作为多次登上黑榜的“老面孔”,中银新动力除了在成立之初,随着大牛市给投资者赚到一些钱外,在绝大多数时间无法跑赢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2016年开始,中银新动力收益率更是再也没有变正过。
最新数据显示,中银新动力最新净值为0.7233元,累计净值为0.7233元。历史新低为3月26日的净值0.7070元。资料显示,中银新动力成立于2015年2月13日,在牛市效应下净值也快速上涨。但是自2015年6月30日开始三个月时间,中银新动力净值也从最高点的1.92元跌到了0.907元,盈利转眼化为乌有。2015年末,该基金的资产规模还有近40亿元,到2017年末其净资产已降至18.83亿。
虽然净资产规模和收益率持续低迷,但是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却一直没有变过,一直为史彬。史彬从2007年加入中银基金后,先后担任过股票交易员、研究员、基金经理等职。而这只中银新动力,截至3月23日,最大回撤更是达到了60%。
从史彬管理的中银新动力股票、中银新经济灵活配置混合、中银主题策略混合三只基金的表现来看,2017年四季报前十大重仓股看居然有八只股票重合。
截止2017四季度,史彬管理下的三只产品持股下前五全是白酒股和保险股2017年均有不错的涨幅。中国平安、五粮液、泸州老窖更是成功实现股价翻倍。本应该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中银新动力股票、中银新经济灵活配置混合、中银主题策略混合2017年回报率仅有5.23%、6.77%、15.68%,全部跑输沪深300指数。
权益类不赚钱,想靠货基来补?
作为五大行旗下基金公司,中银基金仿佛刚成立就自带光环。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中国银行(3.93 -1.50%,诊股)和贝莱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建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前身为中银国际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7年12月,经过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中国银行直接控股了中银基金。至此,中银基金终于成了中行的自家人,名字也更名成了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从增长规模来看,中银基金确实可圈可点。截至2017年四季度,中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3624.89亿元,4年内增长了近3倍。在2017年基金公司规模排名中,中银基金位列第九,这已经是该公司连续6年上榜TOP10。而在中银基金资产规模飙升的背后,主要是得益于机构投资者的支持。据天天基金网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二季度,中银基金旗下112只基金中,有52只基金机构持股比例在90%以上。但事实上,投资者在评估一家基金公司时,先是看业绩表现,然后才会看规模大小。
很明显的,中银基金在收益上并没有获得老牌投资机构贝莱德的加持。根据数据显示,中银基金旗下共有96只基金产品,基金经理有30位,平均年限4.04年。其中股票型基金有7只,仅占基金总数的10%不到,近三个月表现仅一只盈利,且跑输行业均值。显然,这样的投研实力与其与自身规模排名形成鲜明对比。
就在当前债基不景气以及货基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中银基金重“固收”轻“权益”的投资风格没少被诟病。此前,业内曾把杨军担任中银基金的副总经理一事,誉为重振中银基金投研实力的“良药”。
但没想到这一剂“良药”,似乎对于中银基金并没有什么用处,仅任副总一年,杨军于2017年9月28日正式离职。杨军自2012年加入中银基金担任资深投资经理,之前还曾担任过中国银行总行金融市场总部主管。
合资的历史背景惹的祸?
作为有合资背景的公募基金,中银基金在外资公司撤出后,似乎并没有很好的发展。从2002年12月,第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成立后,合资基金公司的发展似乎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遂。
如果说本土公司股东之间存在冲突,更多是在利益层面,需要的只是利益分配的机制平衡,而合资公司的冲突是来自于理念和彼此的不认同,难以调和。
因为中方与外方股东经营理念出现的较大差距,公司内都也十分严重。据说,有基金公司的中方股东正酝酿增资,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甚至控制人事权,而更多的外资则在考虑撤出。当初的合资基金公司,慢慢地变成了中资基金公司。例如最早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已经变成招商银行(29.09 -0.75%,诊股)控股的内资基金公司,中银基金也已变成中资基金公司。
而这两家基金公司,近几年业绩都却都稍显逊色。而在2017年底,财政部宣布国内基金公司控股权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三年之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这也意味着,多年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在内地组建基金公司无法谋求控股权,只能采取合资的形式未来将成为一段历史。
上一篇:24家基金赚122亿:永赢净利翻倍成黑马 国金基金报亏
更多"中银基金权益类基金成立3年排名倒数 合资基金水土不服?"...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兆易创新(603986)
投资亮点 1、公司拟在原有NORFlash的基础上,研发90nm、65nm和45nm工艺节点的NORFl...[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