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最近好多基金经理辞职投奔私募,大家都见怪不怪。明星基金经理或投资总监级别的大佬奔私,经济账是最好的解释,因为私募基金一般有超额收益提成。
举例来说,一个20亿元规模的私募基金,如果业绩基准10%,基金在牛市里取得回报50%,超额的40%可以被瓜分掉10%,那私募团队可以赚2亿元,分到关键决策者那里的税后奖金很可能上亿。而大多数管20亿元甚至200亿元规模的公募基金经理,最多固定收入500万元,实际收入能稳定上千万元的恐怕不多,熊市里还要缩水。两者比较,当然是去私募合算。哪怕只有这一两年能捞一票,也比在公募基金老老实实守十年合算。
但我想谈的不是投资界大佬,而是更多的平庸基金经理,以及更广泛的证券从业人员们。他们在牛市里选择继续从业,而且老老实实地自己不炒股,这样合算吗?甘心吗?
先看看一个不很出名的股票基金经理,他一年的总收入可能是200万元。他如果选择发一个2亿元的小私募,牛市里拿到提成10%,就是2000万元,是他在公募基金十年的薪酬;进而,他如果自己的家当已经积蓄了千万元以上,那在一轮周期是一年以上的大牛市里,好好给自己的资产炒股,必要时再向券商借个2倍的融资杠杆,那很可能比发私募基金还要赚得多。
再说理论上收入更低的证券从业者,比如不很知名的股评人士、营业部客户经理等,他们不管客户的钱,但他们是以证明自己对股票的判断能力作为捧饭碗的依据。在牛市里,他们炒股至少应该有希望赚到平均涨幅吧?如果他们有能力汇集亲友的钱,发个2000万元的小合伙基金,那按前面说的10%提成比例,一年能赚200万元;如果自己有上百万的钱(把房产抵押融资就有了),再加上券商的融资杠杆,那不靠亲友的集资也行,自己炒股赚得更多。
说到这里,我发现似乎证券从业人员身陷一个悖论之中,他们在目前的牛市里还勤勤恳恳地坚守工作岗位,只有以下几种可能:1,他们没有严格遵守从业人员不炒股的法规;2,他们不相信未来是牛市;3,他们理智地意识到自己炒股水平很糟糕;4,他们非常热爱给别人理财、给别人做股评的工作,以至于愿意牺牲自己发财的机会;5,他们相信有牛市,但恪尽操守,家庭资产大都买了股票基金。
读者朋友,你们相信以上的哪种解释?
上一篇:险企代销基金放开两年后:积极领牌照 消极做业务
下一篇:基金玩转新三板:多只产品浮盈逾100%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