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署城市发展路线图:不再建封闭住宅小区
时隔37年中央部署城市发展“路线图” 城市公园免费向居民开放 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
封闭住宅小区原则上不再建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文姬)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也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全面勾画了中国城市发展“路线图”、“时间表”。(法制晚报微信公众号:fzwb_52165216)
《意见》指出,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等。此外,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要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
5年内全面清查违建 恢复老城区功能
《意见》提到,城市政府应当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城市规划实施情况。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从制度上防止随意修改规划等现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实施的基础,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不得进行建设。
严控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凡不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一律按违法处理。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
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完善建筑设计招投标决策机制,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透明度和科学性。鼓励国内外建筑设计企业充分竞争,使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意见》还指出,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等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隧道地铁进行抗震加固管理
《意见》指出,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政府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特别是强化对工程监理的监管,严厉查处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实行施工企业银行保函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机制,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地铁等按市场化原则向保险公司投保重大工程保险。
此外,实施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重点抓好房屋建筑、城市桥梁、建筑幕墙、斜坡(高切坡)、隧道(地铁)、地下管线等工程运行的安全监管,做好质量安全鉴定和抗震加固管理,建立安全预警及应急控制机制。全面排查城市老旧建筑安全隐患,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整改,严防发生垮塌等重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城市排涝系统建设标准,加快实施改造。建立城市备用饮用水水源地,确保饮水安全。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交通、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统,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
《意见》还指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建立厨余再生利用体系
《意见》指出,强化城市污水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抓紧治理城区污水横流、河湖水系污染严重的现象。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力争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以中水洁厕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污水利用率。新建住房和单体建筑面积超过一定规模的新建公共建筑应当安装中水设施,老旧住房也应当逐步实施中水利用改造。培育以经营中水业务为主的水务公司,合理形成中水回用价格,鼓励按市场化方式经营中水。城市工业生产、道路清扫、车辆冲洗、绿化浇灌、生态景观等生产和生态用水要优先使用中水。
《意见》强调,深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健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到2020年,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通过限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制品使用,推行净菜入城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城市公园免费向居民开放
《意见》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积极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因地制宜确定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法制晚报微信公众号:fzwb_52165216)
此外,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打通各类“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积极采用单行道路方式组织交通。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
同时,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设施,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继续推动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向全社会开放。推动社区内公共设施向居民开放。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
《意见》强调,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监督考核制度,确定考核指标体系,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并作为城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城市未来发展时间表
清违建
时间:用5年左右时间
目标: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
内容: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严控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凡不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一律按违法处理。
城市风貌
时间:用5年左右时间
目标: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内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保护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历史建筑,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
城市数据库
时间:到2020年
目标: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内容: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等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
建筑
时间: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
目标: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内容: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
污水治理
时间:到2020年
目标: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力争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
内容:强化城市污水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接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抓紧治理城区污水横流、河湖水系污染严重的现象。
垃圾回收
时间:到2020年
目标:力争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
内容: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厨余再生
利用体系
时间: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
目标: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
内容:通过限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制品使用,推行净菜入城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
城市住房
时间:到2020年
目标: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积极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
内容: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
城市路网
时间:到2020年
目标: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
内容: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打通各类“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
公共交通
时间:到2020年
目标: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
文/记者 李文姬
更多"中央部署城市发展路线图:不再建封闭住宅小区"...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神州高铁(000008)
投资亮点 1.自2002年以来,随着公司控股股东变动后,逐步退出信息技术、电子产品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