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系尚不完善 人民币国际化需循序渐进
专家谈到,金融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同时又融入到整个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守营
“我一贯主张,研究金融问题一定要有战略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战略目标的确定,所以要求战略目标的制定者要动态地掌握和分析各方的情况,并对未来的趋势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测。”已故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在《金融国策论》的序中如是说。就有关问题,《金融国策论》一书的作者日前接受了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的专访。
金融已成为国际竞争中决定性的力量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现在强调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如何看待金融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
时吴华:强调金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固然没错,但我们也要看到,金融不单单承担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角色,当今中国,金融已渗透国内社会的各个方面。
放眼全球,金融已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关系中决定性的力量,谁掌握了金融权,谁就控制了世界。在和平时期,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
可以说,金融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同时又融入到整个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因此,金融的真正意义可谓之为国策。
以提高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结算比例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金融一方面要开放,另一方面要平稳,如何做到二者之间的平衡?
时吴华:中国金融开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国际化上。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融入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是由少数主流货币主导的。占据货币主导地位的国家,不仅能借由体系运转在国际贸易、要素流动和金融交易中获得超额收益,还能获得向全球分散风险压力的优势。
虽然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来看,人民币的综合实力尚未能达到和美元、欧元“鼎足而立”的程度。从长期来看,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亮剑”的大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内,让人民币成长为可以与美元、欧元分庭抗礼的国际货币。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尚处于“跨境贸易结算”的初级阶段,为实现长期目标,要以提高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任度和接受度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结算比例;加快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金融市场;着力打造富有弹性且透明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培育多个离岸人民币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但节奏、重点和顺序仍需谨慎把握。无论是英国、日本还是其他发达经济体,还有巴西、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在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中都是从本国经济特点出发制定开放重点和顺序,且保持了一定的弹性。作为金融体系尚不完善的新兴市场国家,循序渐进的国际经验对中国有极强的启示意义。身处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双流出”的风险关口,人民币国际化要审慎行事,避免非理性的民粹主义和自由主义对货币安全和金融稳定形成负面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力推进需结合国际政经形势的综合研判。2013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出中国规模有限,对中国经济金融的总体影响还相对较弱。这一方面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35年来整体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以及金融市场制度的持续健全完善,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为中国应对跨境资本异常流动提供了充分的缓冲。另一方面,人民币尚未完全自由兑换,国际资本进出国内市场渠道有限,监管相对严格,进而使得中国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金融稳定性最高的国家。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于目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是不是就像一条“鲶鱼”闯进了传统的金融行业,如何对待它?
时吴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野性生长,民营银行试水起航,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鲜力量,也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服务体验。由此产生了一种论调,认为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了“鲶鱼效应”,将会“颠覆”整个中国金融秩序,改变银行业主导的市场结构,并提出“民营银行倒逼商业银行论”、“互联网金融革命论”等。
深层次分析,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有优势,也有劣势,前期的快速成长就是相对优势的集中体现,未来其相对劣势将不断显现,成长速度可能有所放缓,但发展稳定性将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主导的中国金融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将并行发展。
更多"中国金融体系尚不完善 人民币国际化需循序渐进"...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科陆电子(002121)
投资亮点 1.公司智能电表业务地位逐步稳固,份额不断扩大:智能电表业务至2011年3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