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一体化路在何方?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13年,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缔结FTA(即“自由贸易协定”,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之间签署的以取消货物关税等壁垒为目的的协定)的潮流依然兴盛,东亚及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形势日趋竞争化、复杂化。东亚及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向如何,有什么特点,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日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相关的学者专家。
TPP搅局东亚一体化
“2013年,多个大型FTA先后启动谈判,日本成为唯一同时参与亚太地区TPP、RCEP和中日韩FTA谈判的国家。虽然这几种多边一体化在形式上各有特点,但也都面临一些障碍和困难。在参与和推动经济一体化方面,各国和地区普遍采取区域内与区域外并进的做法,出现‘圈中有圈’、交织重叠的FTA网络,使合作机制日趋复杂化,这也是近年来东亚一体化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徐梅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她分析说,比较而言,TPP先行的可能性较大。一旦TPP率先付诸实施,将会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构筑新的经贸规则和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出于政治、经济利益等考量,日本安倍政府今后将会积极参与和推进TPP,并继续在几种多边FTA谈判中寻找有利于自身的筹码。但是,日本首先需要解决好国内农业及其他领域的相关制度等问题,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涛却认为,美日之间的种种分歧需要时间进行解决,日本和农产品大国之间也要协调立场,再加上美国还要化解与越南等国在纺织品等领域的矛盾,年内建成世界最大自贸区的设想有可能变成“画饼”。
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2013年,日本正式加入TPP谈判,至此,可以说,由美国主导的TPP谈判的确起到了提升自身规格和扩大区域影响的作用。从前十多轮谈判看,与会各方在关税减免、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等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日本首次加入TPP谈判,美国把火力主要集中在汽车领域,以帮助底特律汽车巨头在日本市场打个翻身仗。反过来,日方则想借着TPP消除美国针对日本轿车和卡车的关税壁垒,继续扩大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此外,日本既希望向其他国家出口更多工业产品,又要求把大米、大麦、牛猪肉、乳制品和甘蔗等5类重要农产品排除在取消关税名单外。因此,谈判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此外,美国与其他参与国关于TPP的谈判也存在诸多分歧,难以调和。其中,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越南对美国试图引入的允许企业状告政府的“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ISDS)条款”表示反对。马来西亚则担心美国对马来西亚政府施压要求其放松对国企的控制。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
“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亚洲一直落后于欧美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欧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东亚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1995年,东亚区域内贸易在其总体贸易中所占比重从1990年的28.6%上升到37.0%,区域内成员间加强经贸合作的客观需求显著增强。”徐梅表示。
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东亚地区形成东盟10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所谓“10+3”合作框架。在这一框架下,2000年5月,东亚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清迈协议》,标志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十余年来,伴随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演变,日本通过双边和多边形式一直参与其中,并提出建立“东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EA)、“东亚共同体构想”等。
“在亚太地区,大型FTA最为活跃,主要有TPP、RCEP和中日韩FTA,情况比较复杂,日本是唯一同时参与这三大多边FTA的国家。”徐梅表示。2013年3月,日本与中韩之间启动FTA谈判;5月,参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一轮谈判;7月底,日本首次参加TPP第18轮谈判。此外,2013年4月,日本还与区域外的主要经济体欧盟举行了第一轮EPA谈判。这些大型FTA成员的总体经济、贸易规模在全球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日韩FTA是东亚地区走向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其进展动向受到广泛关注。”徐梅表示。
2013年3月26日,日本与中韩在韩国首尔启动第一轮FTA谈判,就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进行磋商和讨论。7月30日~8月2日,三方在中国上海举行第二轮FTA谈判,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海关手续、竞争政策、知识产权等广泛议题进行了交流和商讨。在11月底举行的第三轮谈判中,中日韩三国围绕关税、贸易救济、贸易便利化、卫生检疫、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等15个领域召开了工作小组会议,重点探讨了货物贸易领域的基本方针及谈判范围、项目分类、处理方案等事宜,还就三方FTA与RCEP间的整合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货物贸易关税依然是谈判焦点,日方主张先确定零关税种类的比例,中国则认为应逐渐削减关税,三方没有就此达成一致,将于2014年就此继续进行蹉商。
RCEP是在“10+3”和“10+6”框架的基础上于近两年发展演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2011年11月,东盟在第19届东盟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RCEP构想,并得到相关六国的响应。2012年8月,各成员方就“RCEP谈判指导原则和目标”达成一致,并在同年11月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上宣布将启动谈判。日本于2013年5月参加RCEP首轮谈判,9月底参加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二轮谈判,共同商讨今后的谈判方针和原则,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进行沟通。
“日本正在以积极、谨慎的姿态寻求自身在本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利益。自东亚地区启动一体化进程以来,日本一直主张不局限于地理范围的一体化形式。主张吸收非东亚国家为核心成员,希望以此减少美国对不包括美国在内的东亚一体化形式的疑虑。”徐梅分析说,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中国显示出积极、稳健的姿态。如何平衡和弱化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已经成为日本制定区域合作政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中日韩FTA谈判仍具挑战
中日韩三国之间已形成各层次的合作机制,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但是,中日韩FTA从提出构想到启动谈判,已历时10年有余,则说明三方自贸区建设面临诸多障碍和困难。
“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特别是在历史认识、领土等问题上十分敏感。政治关系不稳定,难以为顺利推进中日韩FTA进程提供保障。”徐梅表示,美国高调重返亚太,使原有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干扰,也使日本徘徊在TPP与RCEP、中日韩FTA之间,这无疑会给中日韩FTA的前景增添不确定性。另外,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结构各有比较优势和劣势。中国期待改善非关税壁垒、人员流动条件、加强技术和环保领域合作等,日本、韩国则期待降低工业品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投资制度和环境、降低现地生产的零部件、原材料成本等。
徐梅表示,上述东亚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几种形式要想顺利实现整合,还需要处理好政治关系等问题。
她分析说,RCEP、中日韩FTA与TPP的成员有部分重叠现象,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如果TPP先行达成协议,一种可能性是瓦解RCEP等一体化形式,另一种可能性是反过来刺激和催化RCEP、中日韩FTA。
总之,影响东亚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的因素不外乎有:成员间的政治关系、主导方的领导实力,以及各方谈判中的利益诉求和妥协程度以及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力度等,而发展较快且顺利的一方,将会在亚太地区重构新的经贸规则和标准。对于中国而言,应未雨绸缪,并尽早调整和积极参与应对,减少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区域一体化浪潮对中国可能带来的冲击和损害。
上一篇:上调消费税率 日本经济面临考验
更多"东亚一体化路在何方?"...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