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不容易 好好找股票才是硬道理
本周一是个特别的日子,十年前的这天(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触碰到了6124.04点的历史高峰。
若仅参考上证综指,假设一个投资者10年间取得了30%的收益率,是不是可以沾沾自喜呢?事实是这个收益率跑输了同期58%的股票(十年间所有可比股票涨幅的中位数为46.66%);如果这是一个基金经理的业绩,他将排名前三分之一(基金经理的中位数水平是14.17%).
假如你在十年前如抓阄一般随便挑一只股票,十年后你将有89.53%的概率跑赢上证综指。
更有趣的是,还是十年前随机挑一只股票,十年后你将有六成的把握战胜五成的基金经理,甚至还有五成把握排名全部基金经理的前三分之一。看样子,基金经理们惯常吹嘘的战胜指数云云,也不过是在打一张假靶子,忽悠持有人?
显然,作为基金经理,是有一肚子委屈的,有数据为证。
中证500指数(一个中小盘股指数)涨幅的遥遥领先表明过去十年间大盘股与小盘股的冰火两重天。不考虑分红因素,2007年10月16日当日收盘市值排名前50的股票在10年内贡献了超过16%的指数跌幅,考虑了分红之后跌幅贡献接近20%(因为个股有分红收益而指数没有),而且不能忽略随后于10月下旬和11月中旬纳入指数的巨无霸“中国石油”和“中国神华”。
但这与基金经理的业绩有什么关系?似乎没有哪份基金合同规定了基金经理只能买大盘股……再来看数据,下表是两个代表指数样本股过去10年间(2006-2016)的利润复合增长率:
如果股价涨幅与利润增幅同步,那么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应该是赢家,考虑到大盘股更高的分红率,实际收益率的差异应该更大。然而股市的赢家却是小盘股。壳资源集中于小盘股,题材股多欠缺流动性又具有限售期不确定(长期停牌)的特征,这些因素的确构成了主要以基本面为驱动的基金经理们在决策过程中的真实障碍,似乎基金经理们确实有为业绩辩解的理由:很难投资于那些流动性差的有着诸如借壳重组概念的高收益股票。
但换个角度来看,虽然过往十年中涨幅惊人的股票多经历了借壳等重大重组,但在涨幅榜前100位的股票名单中仍不乏恒瑞医药、格力电器、贵州茅台、华东医药、片仔癀、金螳螂、云南白药、苏泊尔、扬农化工等纯粹基本面驱动的长期牛股。退一步讲,如果选到市场前三分之一的股票,收益率也有86%,而不是14.15%。
是什么导致了业绩与市场表现的脱离,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丝毫不用怀疑基金经理们的聪慧、勤奋以及做好业绩的意愿,所以这个问题的解答绝非仅用选股能力低下就能解释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考核的短期化,持股的高换手(很少有人能持有一只股票十年),基金经理的高流动性可能都是原因。
本文的讨论由上证综指6124点纪念日说起,引申至个股表现与指数的差异以及理财产品业绩与市场表现脱节等问题的探讨,这些问题很难给出精确的答案,在此仅推出三个有待探讨的命题:
第一,任何一个指数的代表性都是有局限的,当年的6124到今天3400,投资者走过的十年并非熊市,对收益的衡量自然不应单纯只考虑指数。
第二,过于注重自上而下的大盘分析是得不偿失的,自下而上地看,很容易找到很多与指数表现背离的好股票,但前提是持股期限要足够长。
第三,过去十年,小股票是赢家,虽然基本面因素并不足够支持,在宏观制度层面和微观个股层面又似乎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至于这些解释在未来是否继续成立,又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十年前,不少人站在6124点思考,但勤奋的投资者总能找到穿越牛熊的好股票。所以,对于聪明的投资者,还是先别做10000点的美梦,好好找股票才是硬道理。
上一篇:股东人数背后隐藏的猫腻
下一篇:用真价值投资发现中长线好公司
更多"做投资不容易 好好找股票才是硬道理"...的相关新闻
>> 用真价值投资发现中长线好公司 | >> 做投资不容易 好好找股票才是硬道理 |
>> 股东人数背后隐藏的猫腻 | >> 这个指标为抄底而生 |
>> 散户交易体系中的“三炒”“三不炒” | >> 不能让老千股继续坑害内地投资者了 |
>> 正确把握量价应用 | >> 怎样区分反弹和反转 |
>> 识别低位放量上涨出逃 | >> 怎样才能紧跟市场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