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生态平衡破坏,一直以来都是横亘在各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去年开始,不少国家对外提出了严苛且明确的碳中和目标计划,以期能够解决这个全球性的问题。
去年9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便提出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去年12月份,欧盟提高了2030年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并提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美国则在拜登上台后,也开始推行“绿色新政”,即将重返《巴黎协定》,并计划在2050年之前达到零排放。
为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我国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25%左右,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1200GW以上。如今,水力、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了各国重要的能源技术发展路线。
不过,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高,频率上有天然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并网后可能会对现行电网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冲击。这也是长久以来,使用新能源发电渗透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而储能系统的出现,可以通过对电能进行快速的存储和释放,有效消纳和平抑上述波动,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发电厂、电网公司以及用户端配置储能装置,有望成为提升新能源发电渗透率的主要解决方案。
根据民生证券研究小组测算,预计2021-2025年发输配电侧(发电厂和电网公司)的储能需求约131GWh,年均复合增速约74%,其中2025年发输配电侧储能需求约52GWh。同期,用电侧的储能需求约93GWh,年均复合增速约95%,其中2025年用电侧储能需求约41GWh。
与此同时,这些年来5G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5G基站、“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全新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上述应用领域对于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也将催生储能系统的广泛应用。
以民生证券的测算方式,上述所有应用场景叠加,未来5年的储能需求合计将超过270GWh,市场空间近3400亿元。
从目前市场的储能方式来看,主要包含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其中,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能、飞轮蓄能等;电化学储能则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硫钠电池储能等。
一些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去年9月份,在全球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中,超过90%使用的是机械储能,而电化学储能的规模不足6%。主要原因是,前者商业化应用实践早,技术成熟度较高,存储成本最低。
不过,由于机械储能受制于站址资源不足、成本疏导困难以及建设周期长等因素,近些年新增装机量较少。
而以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在能量密度、综合利用效率、建设周期以及适用性等方面都优于机械储能,且受益于近年来新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价格下降空间巨大。因而,不少机构认为该路线才是未来储能市场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
民生证券研究小组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锂电池价格下降87%,带动了系统成本的快速下降,储能经济性逐渐显现。该小组认为,目前储能应用经济性拐点快速临近,有望激发需求迅速增长。
根据BNEF分析,到2030年锂电池组的平均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至68美元/kWh,较2020年再下降58%,是储能系统下降的最大驱动力。目前电池占储能成本的比重约53%,是第一大成本环节。
从政策端来看,目前陆陆续续已有不少地方发布了储能系统建设的相关实施和补贴文件。比如,今年1月份,青海下发文件,明确新能源需配置10%+2h储能,并给予1毛/kWh补贴,同时优先保障消纳,保证储能设施利用小时数不低于540小时。
去年12月,西安也发布了文件,明确对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建成运行的光伏储能系统,自项目投运次月起,对储能系统按实际充电量给予投资人1元/kWh补贴。
经验告诉我们,历史的每一次巨大变革并非一蹴而就。如今,全球对新能源的追捧,点燃了与之相关的很多行业的投资热情。随着资本的大量涌入,随之而来的下游需求是否能持续、政策扶持是否会转向、技术上是否出现重大突破等问题,或许都应该值得大家关注。(文/流星)
上一篇:在我国的外资银行有哪些?2021中国十大外资银行排名
下一篇:非银支付新规今起正式实施
投资亮点: 1、疫情影响下仍逆势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可期国内外疫情影响下,公司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