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财股网客服
首页
目前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的实践已逾半年,新股申购由以往的低风险高收益已逐渐演变成高风险低收益,机构参与网下询价的积极性也逐渐降温。
2010年11月和12月,询价对象平均参与家数约152家,2011年1月和2月急剧下滑至平均约76家,导致询价对象数量萎缩50%以上的直接因素是去年12月下旬,新股上市溢价大幅“跳水”,且在短短的3个交易日中,创业板新股安居宝和中小板新股海立美达上市首日相继破发。
新股频频破发,闰土股份、众业达等首日破发的幅度还超过了安居宝和海立美达,加上新股发行第二阶段改革“加大定价者的责任”,致使较多的询价机构裹足不前。
第二阶段改革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提高了网下机构的最终获配量,改革前网下配售采用的是对全部有效申购进行同比例配售,单个机构获配股份数量较少。以中小板公司发行为例,单一机构通常只能获配几万股左右,最少的不足1万股,以平均发行价30元计,则一次动用的资金量可能只有几十万元。改革之后,参与询价且报价高于最终发行价格的机构获得随机摇号资格,并事先规定了“中签”机构的数量,因此平均中签一个号需要2000万元以上的资金量。由打一个新股只用几十万元,到目前的2000多万元,其对机构资产配置的权重将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网下配售部分锁定3个月之后也接连遭遇“滑铁卢”,造成部分机构打新收益锐减。
就上述现象而言,“加大定价者的责任”作为第二阶段改革的目标之一,应该说是收到一定的成效,虽然还不能完全消除个别机构随意报价问题,如1月份发行的天晟新材,最高报价55元,而最低报价仅14元,可说是极为悬殊,但总体上理性程度在提高,这从机构报价与保荐机构提供的合理价值区间的偏离度变化中已有所反映。
去年改革之前,发行价格相对于投行报告合理价值区间下限价约有16%溢价,而改革之后溢价率下降至4.7%,今年更是频频“折价”,近期“折价率”更是达到30%左右,如桐昆股份、东方电热分别为-35%和-37%,个别的甚至达40%,如鸿利光电。投行报告可以反映保荐机构对新股定价的预期,但差异过大似乎脱离了市场。目前发行价的最终确定具有一定的“弹性”,若对最终达到发行价格的配售对象占所有参与询价的配售对象的比例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平均有效占比约48%,不足半数,个别的更是低至20%以下,如中京电子和洽洽食品,分别为15%和19%,即多数询价机构的报价是低于发行价的,二级市场上这2只新股上市都破发。
询价对象参与度下降、报价“折价率”提高,对新股申购市场未必不是好事,“水分”的挤出意味着股价向下空间有限,而且随着发行市盈率明显下滑,最近网下询价机构报价参与度略有“止跌回稳”迹象,说明短期新股发行价已获得较多机构投资者认可,至少是关注程度提高,是否也意味着新股市场将要见底或正在筑底呢?
上一篇:王亚伟赌电科院侥幸过关 日科化学券商自摆乌龙
下一篇:上周新股要闻回顾(15日)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电力开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拥有南阳天益发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