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涨涨跌跌本是股市常态,利好利空也只能左右一时行情,无法决定市场发展方向。在市场极为敏感的时刻,仔细研判盘面的利好与利空意义非同寻常。不过,俗话说的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更何况有些消息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范畴的事。其实,无论利好还是利空,都是浮云。重要的是,我们资本市场各项制度建设一直在完善中,这才是影响中国股市长远的绝对重大利好。
利 好
1、券商直投股权投资基金开闸
券商直投期盼已久的股权投资基金目前闸门已开,中金公司旗下的直投公司中金佳成目前已得到管理层获准可以募集50亿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成为首家试点。
股权投资的下水,将进一步增强券商直投的资金规模,加速转变"靠天吃饭"的盈利模式,意义重大。放宽券商直投业务募集资金的范围,也利于使过多的民间资金通过私募股权基金这一渠道进行投资,还可以缓解创业企业融资难的矛盾。
业内人士表示,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的开闸意味着直投公司将得以对外募资,投资额度大幅提高,因而券商直投也有望作为专业化GP机构成为国内PE市场的又一支重要力量。券商直投公司募集基金试点的开闸,为券商参股投资基金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政策导向。开展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有利于我国股权投资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由于中国的股权投资领域尚无明确的法规和市场监管,各种资金参与其中,往往投资价格决定了企业的投资决策,增加了行业风险。券商直投用于转业的投资管理人次、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有利于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化。
分析人士指出, 目前股权投资基金正面临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未来五年,除了银行信贷和IPO以外,股权投资基金将成为中国第三大融资方式。
此外,据了解,为促进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多次易稿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草案目前已经完成,正在等待国务院审批。
2、允许地方发行企业债建保障房
近日,消息称,发改委制定的《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已下发到地方政府,明确允许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筹措资金。
业内人士认为,融资的开闸是确保保障房建设任务完成的关键,在其直接作用和带动下,下半年保障房投资将全国启动。融资政策若尽快实施并顺利执行,下半年有望迎来保障房开工建设的加速期。
《通知》称,企业债券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的优势,是保障性住房项目市场融资的较好工具。为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各地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规范后继续保留的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应优先用于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
《通知》要求,只有在满足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需求后,投融资平台公司才能发行企业债券用于其他项目的建设。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
《通知》称,为了及时满足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融资需求,优先办理相关企业债核准手续。业内分析,这意味着保障房建设专项融资的瓶颈已经突破,三季度保障房融资、投资和建设会实实在在提速,房地产调控也会步入一个崭新时代。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来看,保障房建设将是今年下半年最大、最确定的项目,会成为拉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如果今年全年全国保障房1.3亿投资全部落地,其占整个住宅投资比例或达半壁江山,水泥、平板玻璃等基础材料行业也将受益。而随着保障房的入市,整个房地产业的"拐点"也会来临。
3、物流"国八条"出台
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会议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八个措施,被业界称为物流行业"国八条",其中包括: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改进对物流企业的管理;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促进农产品物流业发展。
业内人士纷纷看好该政策,有券商人士认为,物流业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而更重要的是,这对抑制当前通胀、降低通胀预期更有积极作用,分析师表示。由于灾情冲击粮食价格及电价上涨等因素,预计6月CPI将突破6%,不利于经济的后续发展。由于中国物价的20%~40%属于物流成本,所以降低物流成本是中国"反通胀核心的核心"。
中信证券研究员张宏波认为,我国CPI指数近几个月居高不下,而推升CPI指数的重要因素是蔬菜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而推高蔬菜价格的主要因素正是物流成本高企。物流业事关民生和宏观全局,因此8条意见的出台有助于解决高物流成本问题,减轻CPI压力,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去年年底国务院临时出台的国十六条中就要求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在抑制通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国务院借发展物流业之机再次特意明确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并进一步要求发展农超对接、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的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等,这样的举措在当前PPI已现回落,食品价格是CPI主要推手的背景下,尤显针对性,因此判断这将有利减缓通胀压力。
4、"小QFII"短期内开通
被业界称为"小QFII"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基金产品有望于短期内开通。
据悉,已有约10家中资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向香港银行及券商提交"小QFII"基金产品数据,但初期规模可能少于之前所预期的200亿元人民币,产品将主打人民币债券基金。
这意味着,今后,对A股市场很有兴趣的外资除了通过QFII投资A股外,还将新增一条投资渠道即小QFII。小QFII即将成行,有利于增加场内资金。
有专家预测,小QFII推出可以调动超过1000亿元的境外人民币。香港金融管理局5月3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达到5107亿元,较前月增加13.1%。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年底人民币存款将达1万亿。
小QFII的引入可以检验A股估值高低的问题,由于小QFII有着国际化的投资理念、应对策略、操作方法,小QFII将推动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的良性互动。当A股估值被低估时,有经验丰富的境外投资者将抛出H股前来捧场,而当A股估值偏高时,境外投资者会撤离,这将使得内地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发生根本改变。
除此之外,小QFII还将使内地的投资主体加速与国际接轨和制度建设,倒逼A股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促进A股市场的发展。如果对小QFII的监管得当,将完全可以对A股形成鲶鱼效应,从而使A股市场发展得更加理性与成熟,A股市场将更加国际化。
5、经济数据符合预期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5月CPI上涨5.5%,与此前市场预测结果相符。
分析师和经济学家表示,5月的CPI虽然创下了34个月来的新高,但还没有走到极端,而且信贷数据也比较平稳,因此市场之前的担忧得到释放。而且,从数据上看,国家对于高价房的调控确实是有成效的,对于物价的控制也在进行之中,正在缓慢地接近政策目标,对进一步调控政策的担忧情绪缓和。
此前,市场预期,在5月宏观经济数据出台前后一定会有政策调控动作。就在经济数据出台的当天,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手段较为"平缓"。而且,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能够替代加息的功效,短期内可能不会再出现加息。业内预计,下一次真正加息时点可能在7月份,也即等到6月的经济数据出台后再有所动作。
此外,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改善全球经济复苏预期。零售额虽然下降,但降幅低于经济学家预期。商业库存也加速增长,表明企业预计需求将再度复苏。
利 空
1、国际板对市场短期利空
伴随着国际板推出的脚步渐行渐近,业界对其关注也在不断地升温,我们发现实际上它也开始影响着市场的波动。业界认为国际板的推出对市场中短期是利空,但从发展角度来看,长期是利好。
从中短期发展来看,国际板的推出对我国股市无疑是巨大的利空。首先,推出国际板意味着A股市场在短期内要面临扩容压力,特别是在当前流动性紧缩,市场走弱的态势下,国际板对市场的冲击还可能叠加全流通、货币紧缩的政策冲击,从而也放大了冲击效应,其推出势必将给市场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其次,同那些国际大公司相比,我国大型央企的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国际板推出后,资金必然会从一些央企流出,从而可能导致A股整体重心的下移。此外,国际板的推出对A股主板蓝筹股也会产生利空影响。目前境外的蓝筹股市盈率一般在10倍左右,而国内的蓝筹公司市盈率普遍在20倍左右,境内外在估值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国际板对主板蓝筹股的影响还是要区别对待。国内那些估值较高的蓝筹股将会受到承压,但A股银行股、保险股的估值低于港股。等到国际板推出后,A股市场中的银行、保险类上市公司对股指将起到积极稳定作用。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推出国际板无论是对市场体系的完善及对公司的成长发展都会带来新的契机。
2、3个月期央票利率突涨
日前,央行在公开市场招标发行的10亿元人民币3个月期央票,中标收益率较上周涨8.17个基点,结束了连续9周的持平态势,使各界对央行加息预期进一步升温。
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随后两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所有品种再次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隔夜利率上涨0.79个基点至3.9957,1周和2周分别上涨41.75和73.67基点至6.6000和7.0225,1月利率上涨至7.3708,1年利率继续小幅攀升2.02基点至4.9771。
今年3月份,3个月期央票发行收益率意外上行16.3个基点,接着1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也跟随上涨20.2个基点,但央行直至4月6日才将加息这只"靴子"落地。加息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Shibor提前做出了反应。这说明Shibor对基准利率的变动相当敏感。
交易员表示,货币市场各品种利率已是连续多日全面上涨。央票发行利率可以看作是银行基准利率调整的先行指标,这表明央行加息的可能愈来愈大。
而且,从5月份的经济数据上来看,CPI数据创34个月新高,并且业内普遍认为6月份CPI会继续走高。在CPI高企和负利率加剧的情况下,加息的压力丝毫不会减轻,因为加息才是治理通胀最有效的工具。专家普遍预计,再次加息的时点可能就在6月底或7月初。
对比2004年及2008年的紧缩周期,国内生产总值在前一周期中领先CPI回落两个季度,而在最近的紧缩周期中,GDP领先CPI回落3个季度。而从2010年底国内经济开始出现回落至今才经历了两个季度,且当前通胀水平仍维持高位徘徊。货币紧缩政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过程还将延续,宏观经济出现过度收缩的风险逐渐释放。
3、上调存款准备金
6月14日,就在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后几小时内,央行宣布,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12次上调,这将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
数据显示,本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6000多亿,加之此前4周央行净投放3000亿元左右,流动性短期虽然不充裕但是也不紧张。
不过,截至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76.73万亿元,据此测算,本次提准将冻结资金大约3800亿元。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保持半年的"月月上调",银行资金链相当紧张,此次准备金缴款再次在货币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市场分析认为,此举旨在回收流动性,对冲超预期的新增外汇占款,先行消减通胀的外部压力。不仅如此,绝大部分业界专家都认为,目前贸易顺差保持高位,外部资金涌入压力相对较大,在此情况下有必要继续上调准备金率,以对冲新增外汇占款。5月外汇占款数量仍然是居高难下,初步测算应在4000亿元左右。同时,市场对央行加息预期的存在,使得央票的需求不高,正回购也只是能短期锁定资金,因此,准备金率上调在情理之中。
分析人士表示,未来提准仍取决于外汇占款情况,如果每月外汇占款依然维持3000-4000亿元,那么每月一次的频率还将保持。
4、上市银行两千亿次级债蓄势待发
6月9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按照已经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会正在起草修订《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修订的主导思想和有关政策精神均已体现在上述《指导意见》中。据了解,目前银监会已经将该《办法》下发到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征求意见。
银监会起草的资本充足率管理新规提高了资产计入风险权重的比例,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和"两高一剩"行业相关资产,这大大加速了商业银行对现有资本的消耗。
银行进一步增强了其补充资本金的渴求,以次级债形式为主的再融资预计将再掀起一波高潮。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已发行次级债规模达到1069亿元,同比增幅超过87%。加上建行此前宣布的800亿元次级债发行计划,到目前已公布的次级债融资总量达到1869亿元。
另据测算,未来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上市商业银行均存在次级债发行空间。预计光大银行在完成股权融资后,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计划也将提上议事日程。按照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理论上16家上市商业银行未来次级债发行空间将在2400亿元左右。
安排过于集中,造成撞车,会对市场造成明显的冲击。业内人士表示。不过,根据银监会此前的资本补充意见的规定,主要银行的发行次级债额度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25%,其他银行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30%,未来新增发行缺口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