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跌去整月涨幅,A股“熊转牛”之路还有多长?
今年一季度,A股大幅上涨超过20%,一度领涨全球股市。但是就在上周,上证指数突然大跌5.6%,几乎抹去了4月以来的全部涨幅,创下去年10月15日以来最大周跌幅。据统计,整个4月,外资有两周都创下了超百亿的净流出规模。
股市的短期急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轮休整会不会改变“熊转牛”的大格局?哪些板块和行业的增长潜力大?一起来看看八大券商对后市的分析和预测吧!
海通证券:
中长期乐观,短期防溜车
目前看来,牛市的长期逻辑没变,目前基本面领先指标大多企稳,同步指标大多仍较弱,且宏观政策已经开始微调。牛市第二阶段基本面较难接力,同步指标预计在今年三季度见底。
根据Wind测算,目前基金的仓位已经很高,未来加仓潜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将是保险,而保险重仓股中银行占比60%。未来基本面见底回升,牛市进入第二阶段的全面爆发期会出现主导产业。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科技和消费服务将成为主导产业,为他们提供融资服务的是券商,所以这次的主导产业是科技和消费服务+券商。
广发证券:
市场走牛的整体趋势不会改变
今年4月初以来,10年期国债利率持续抬升,最大升幅高达37BP。经验数据显示,熊牛转换初期,国债利率大幅上行之后,市场一般会进入1个月左右的牛市中的调整期,但市场走牛的整体趋势并不会改变。
高层会议确认“调结构”优先于“稳增长”,央行2674亿元TMLF的投放基本排除了二季度降准的可能性。A股确认进入牛市中的调整期。当前通胀仍在相对低位,广义信贷和房价并未显著抬升,货币政策转向的条件并不具备。货币政策相较一季度边际收紧,但银行间流动性依然较充裕。当前M2/名义GDP相对2016年小幅回落,“宽信用”政策不具备趋势性转向收紧的条件。
华泰证券:
市场仍将震荡上行
近期,A股整体经历了较明显的调整。外部流动性环境方面,美元、美债、美股回升;内部流动性环境方面,货币政策态度回归中性;微观流动性环境方面,外资净流出、机构筹码结构集中、限售股解禁量大等三大变化均在短期内负面影响A股节奏。
结构上,上周创业板指调整幅度小于上证50、沪深300,成长股比价值股“抗跌”,一定程度上反映外部宏观流动性环境和A股微观流动性环境的影响相对更大。3月震荡的平台奠定了指数的下沿位置,市场仍将在预期的波动与往复中震荡上行,配置上建议潜伏科技成长。
安信证券:当前阶段基调是休整
近期市场观点由年初以来的积极看多明显转向谨慎,货币最宽松时刻很可能已经过去,春季行情的核心利好从基本面到流动性预期的改善也都已经兑现,因此指数整体性机会可能将告一段落。
当前市场的核心问题是,A股指数已从系统性折价的估值修复至历史均值水平之上,下一步让资金愿意推动估值继续扩张的信仰是什么?指数能够趋势走强有三种驱动:经济复苏、流动性宽松或者改革超预期。此前市场相当程度上寄托于强烈的宽松预期,因此在超预期经济数据公布后反而走弱。实际上,货币政策基调是松紧适度,市场此前的宽松预期需要下修,市场需要休整。
中信证券:
继续等待最佳买点
近期市场调整源于投资者对货币政策力度和节奏调整的担忧。市场已经进入政策预期和基本面预期的再平衡期,等待新的经济数据兑现,从而判断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在“松紧适度”原则下未来的调整方向。因此,维持短期内资金流入市场节奏将放缓,最佳买点仍需等待的判断。
中信建投证券:
牛市承压,把握消费成长
近期市场开始回调,反映了信用宽松实现之后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变化。由于猪肉价格上涨压力可能带来通胀的隐忧,外资持续流出A股,牛市上行面临一定的压力。
我们在4月第4周的《信用宽松经济复苏,高质量发展驱动长牛》一文提出,放眼长期驱动力,沿着减税受益的先进制造(通信、计算机)等成长方向和价格回升受益的消费方向,规避地产和周期方向,市场的风格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兴业证券:
利用震荡上车好机会
短期来看,市场受到流动性预期变化,经济数据预期兑现,海外市场波动加大,市场前期获利盘较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近期有一定幅度调整,震荡。
后续叠加年报、一季报基本披露完毕,这是投资者利用震荡调整,考察盈利,依靠基本面、回归业绩,耐心挑选优质标的,实现上车的好机会。风险偏好下降,将随着获利回吐压力的释放在5月初告一段落。短线调整是买入核心资产的良机,建议精选中国各领域的核心资产。
中泰证券:
市场短期内仍存调整压力
在宏观经济企稳的背景下,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将逐步体现在A股市场上。目前来看,市场还没有充分反映该信息,将会在基本面与流动性之间反复切换预期。
4月份看好的是业绩超预期的板块和个股,正处于兑现期的尾声。业绩不及预期的公司大批量发布年报和一季报。市场还需要时间对这些负面信息进行充分消化。
股指期货交易优化,体现市场化的交易机制进一步得到确认。长期有利于改善整体的市场风险偏好。后续可以逐步调整配置结构,市场将逐步切换到成长风格,建议投资者逐步加大对于硬科技领域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