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沪市2015年并购重组“全景图”
2015年,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市场化整合重组大潮席卷而至,金融、产业资本各路资金蜂拥A股,沪市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大放异彩:既有国资企业为去产能、促转型而迈出的改革一步,亦有传统蓝筹拥抱新兴产业的跨界之举;既有新兴蓝筹为追求更新技术、更新产品迈出的步伐,亦有绩差公司“穷则思变”的华丽转身。由旧向新、由弱变强的每单并购重组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助力经济在新常态下革故鼎新、转型升级的时代脉搏。
一派蓬勃之势的背后,是证监会主导的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的有力助推。与简政放权、优化规则、公开透明诸利并行,更是将重组预案的披露纳入信披直通车,由交易所进行事后问询,其间的信披监管“路线图”日渐清晰。对问题,刨根问底;对转型,鼎力支持;对风险,详尽揭示;对停牌,综合施策;对责任,严格追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市场的投融资生态和行为习惯。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邱江
国资重组渐显两大“范式”
“整合优势项”和“合并同类项”两大范式,具有可参照、可复制、可推广的特点
来自上交所的数据显示,2015年,沪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延续数量和规模双增的总体态势。全年共完成并购重组863家次,交易总金额1.04万亿,两者同比均增长50%以上。重大资产重组方面,243家公司停牌进入重组程序,同比增加47.27%;153家公司披露重组方案,涉及交易金额5345亿元;92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增加129.9%;涉及交易金额4351亿元,同比增加225.4%。合计增加市值1.8万亿元,新增市值超过百亿的公司55家。
2015年沪市并购重组有着鲜明的“标签”。“与往年相比,2015年沪市并购重组与宏观经济改革更为合拍,去产能调结构贯穿始终;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更为直接,新技术新产业受到追捧;对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共同受益。另外,各项政策红利的助推效应更为明显,减审批降税收同向发力,形成了沪市公司2015年并购重组的特点。”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国资国企改革相关的并购重组是2015年的“关键词”之一。国资企业改革加速、整体上市任务“在肩”,掀起一股国资引领的并购重组浪潮。以国有企业、经典蓝筹为“主力”的沪市市场,集聚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性的大型和超大型上市公司,其成为沪市并购重组的“生力军”。2015年,沪市共有近70家中央和地方国企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案例已形成可参照、可复制、可推广的“整合优势项”和“合并同类项”两大范式。
“中国中车”的诞生,即是“整合优势项”的典型案例,即通过优质国资的强强联合,更好发挥规模效应,形成国家层面的“拳头”产业和“航母级”公司,提升所在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在南车换股吸收合并北车并组建中车集团后,又有近40家国有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获得大股东核心资产,做强主业,做大行业。例如,钢构工程收购中船九院的资产,将15.48亿元改制后的科研院所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延伸产业链;风帆股份通过重组获注中船重工集团144亿元资产,成为母公司旗下唯一动力业务的资本运作平台;双钱股份获注大股东能源化工类百亿核心资产,上海国资旗下华谊集团整体上市实现重大突破。
“深耕”细分领域则是另一个层面,“合并同类项”就是一个可选方法——通过同行业资产的重新组合,优化行业分工,形成“专而美”的行业龙头。最为典型的就是央企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旗下的四家上市公司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海集运及中海发展的重组,通过将各家公司的同类业务进行整合,最终使各上市公司平台分别专注于集装箱航运、港口码头、油气运输以及航运金融综合服务。
上一篇:深度严寒席卷全球 A股“斗熊”春天不远
下一篇:国务院定调全面推开营改增 A股新活力
投资亮点 1. 公司具有针织纱、针织布、针织服装一条龙生产能力,公司主导产品为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