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财股网客服
首页
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不久前还在狠批流动性泛滥,如今却大呼资金告急,资金恐慌!其实,目前的资金紧缺程度是被过分渲染的。但对股市而言,心理面的影响远大于实际面。如果春节前后加息靴子落地,短期内不再动用存准率工具,则尚有走出底部之可能。
贺宛男
资金价格频现飙升
资金紧缺到什么程度?
本周二,财政部和央行对国库现金定期存款(总额300亿元)进行招标,中标利率居然飙升至5.9%。要知道,该项存款期限才6个月(1月25日起息,7月26日到期),而6个月的普通定存利率仅为2.5%。还有更疯狂的,1月25日这一天,7天期的银行拆借利率竟高达7.6941%,创39个月以来新高,而以前,同一期限的拆借利率不过2%—3%。至于民间拆借利率,有报道说目前已飙升至17%—18%。
对此,笔者感同身受。说来也巧,也是1月25日,我去一家股份制银行办事,碰到许多人在排队(这家银行以前很少排队),一打听,绝大部分是股民,正争着将打新股的钱搬家,参加该行“假日理财”套餐,7天期的最高年化利率可达3.5%,最低也有3%,而16天期的视金额大小可达3.2%—3.6%。
如今打新股一再破发,越破越深,再说春节长假有10来天,与其按活期利息(才0.36%)让钱躺在股票账户上,不如拿出来做“假日理财”,从0.36%到3.6%,这可是10倍的资金收益啊!而银行呢,纵然给你3%多,你已经很满意了,它转手一拆借就是7%多,轻轻松松,不担任何风险,几天盈利翻番!
大机构囤钱赚外快
这类资金买卖,金额越大赚得越多。小散户5万、10万,7—8天假期不过赚上几百元外快,若能搞到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巨资,那可就不得了,而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就有这样的本事和渠道。再加上媒体的渲染,又是“央行紧急输血”啦,又是“信贷额度空前紧张”啦,又是“贷款增量实行逐月控制”,甚至“逐日盯死”啦,资金短缺警报越拉越响!
过去每逢通胀,人们开始买油买米,企业则会储存大宗商品、贵金属等原材料;如今最好的买卖是“囤钱”,许多企业(包括部分大户)开始大量“囤钱”,即使暂时不需要,也囤积以备后患,而真正需要资金的在市场上根本借不到钱。其结果是导致银行信贷额度进一步紧张,于是企业进一步“囤钱”……如此恶性循环,股市自然成了没人疼的孩子,怎不缩量下跌!
资金紧缺被过分渲染
其实,资金紧缺程度被过分渲染。
据央行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达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狭义货币(M1)26.7万亿元,增长21.2%,老百姓手里的活期储蓄就达12.49万亿,20%的货币增长超出GDP增长(10.3%)的1倍,而原定计划增长17%,长期以来我们的货币供应增速也不到20%,又何来资金空前紧缺!再说银行,47.9万亿的贷款除以71.8万亿的存款,粗粗一算存贷比为66.7%,离75%的监管标准还有8个多百分点,纵然存准率达到19%(国有大行),还有10几个点的周转余地呢。
但话又说回来,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到回归常态,央行做得太急。别的不说,2007年GDP增长达13%,经济一片过热时最高存准率也不过17.5%,从2010年1月到今年1月20日,央行已连续7次上调存准率,按现在金融资产规模(目前已达90万亿),每上调一次就有4000多亿活钱被冻死,7次下来就冻结了近3万亿。相比之下,整个宏观经济并未过热,通胀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此高节奏地动用数量工具,量化宽松迅速变为量化紧缩,对实体经济难免不发生影响。另一方面,持续了12个月的负利率又长期不作调整,这是对存户的变相剥夺,也是市场实际利率纷纷走高,从而造成资金紧缺的主要原因。
上一篇:新年中小板减增持比例几近9:1
下一篇:炒楼前景不明资金另谋出路 或通过私募和期指炒股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电力开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拥有南阳天益发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