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基金牛”:A股新行情的新动力
2019年剩下最后一个月,A股主要指数收涨基本已成定局,但对大部分炒股的投资者来说,“跑赢指数”依然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战果。
由于年内的低点就在一月初,能够从低位满仓一路持有的散户投资者,相当部分是去年深套而被动持有,随着行情震荡上行解套之后又进进出出,交易成本和波段操作的折损之下,能够大幅获利的人数相信并不多;而2018年依靠仓位管控而损失较小甚至小有斩获的投资者,2019年往往又会因为去年成功的惯性,未能及时在低位重仓、满仓而很难跑赢大盘。
相比之下,今年公募基金的战果可谓不凡,相关统计显示,在剔除分级基金和年内成立的新基金之后,偏股混合型基金在前11个月的平均收益率是36.99%,而普通股票型基金则是35.36%,跑赢A股主要指数,其中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仅有27.17%;即使是将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等包含一些长期股票仓位不高的基金纳入统计,全部主动偏股型基金在前11个月的平均收益也有27.99%,同样跑赢沪深300指数。“基金牛”超越“指数牛”已成定局,对2020年的投资布局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在净值增长抢眼的同时,扣除货币基金之外的公募基金规模也有显著增长,截止今年10月末已经达到6.79万亿,其中股票型基金比去年底增长超过40%,混合型基金的增长也达到28.95%,成为公募基金规模扩大的主力军。虽然其中不乏上市公司股东以股份换购ETF基金的成分在,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场外资金借助公募基金进行资产配置,甚至从减持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转而投入基金,公募基金整体的稳健盈利水平、不断丰富的投资领域和风格、适度分散风险的产品特征,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参与。
笔者认为,这一正在成形并扩大的“基金牛”,有望成为近期调整结束之后,下一阶段牛市再起的重要动力。
公募基金整体能跑赢大盘,在过去的年份并不罕见,但今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股票在指数上涨的背景下不涨反跌,公募基金整体取得这样的绩效,事实上是超越绝大部分炒股为主的个人投资者。尤其是在这两年爆雷事件不断、退市制度日益严格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如果重仓单一股票踩到大雷,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而公募基金的整体风险相对可控。
在赚钱不易、踩雷危险的情况下,公募基金的防守性更强、进攻性也不弱,对一些风险偏好较低、看盘时间较少、年纪偏大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替代自己亲自炒股、又继续在股市投资的较好的投资工具。而对场外尚未入市的潜在投资者来说,在公募基金前期营造出良好赚钱效应之后,也有望以此作为间接投资股市的桥头堡。在目前市场无风险利率走低、国际市场“负利率”一再出现的大背景下,普通民众寻求资产保值增值,呈现良好赚钱效应的公募基金有望持续吸金。这一从存量替代到增量引入的过程,也是“基金牛”从酝酿期步入爆发期,成为引领A股新一轮行情动力的经历。
在机构投资者逐渐掌握A股主流定价权的历史大趋势下,“基金牛”可谓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从诸多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股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逐渐增加是必然的结果,符合市场专业化、集中化的发展方向。A股虽然有基数庞大的个人投资者,但依然无法改变这一市场规律,在加快改革和开放的背景下更是如此。笔者认为,2019年是“基金牛”的酝酿期,2020年则将进入爆发期;这个爆发点,很可能会在明年初出现,主要和四大周期有关:
一、信息传播的周期。每年年末都会有针对基金排名、整体收益率的报道出现,届时“基金牛”的传播将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铺天盖地呈现在投资者面前,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加上券商年末展望来年的研报普遍看多明年走势,“XX牛”的观点持续刷屏,都会在2020年初造成“基金牛”的吸引力大增,带动新投资者借道公募基金入市;
二、资金流动的周期。每年年初都是资金面比较宽松的时间点,寻求投资的资金较多;加上2020年春节在一月下旬,“年终奖红包”有望成为节后投资基金的新生力量,助力“基金牛”的爆发;
三、财报发布的周期。年报业绩出现大幅变动的公司需要在一月份进行公告,其中包括部分爆雷的公司,在财报风险释放暂告一段落之后,市场做多信心增强,也有利于基金业绩的提升、带动增量资金的参与;
四、基金操作的周期。对公募基金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季度能否取得开门红很大程度上决定当年排名的先后,因此不少基金会倾向于在内外环境许可之下主动做多,冲出较好的业绩。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形,有望出现基金业绩和规模的“双击”效应。
在目前股指相对低迷、“基金牛”处于最后酝酿期的阶段,对手中有长期闲钱的投资者来说,提前布局相关基金的投资机会是较好的时间窗口。笔者认为,可参考“指数为主、折价优先、风格互补、新不如旧”的四大原则进行配置。
所谓的“指数优先”,指的是以指数型及指数增强型作为优先配置的重点,因为从过往历史来看,当年表现靠前的基金次年很难延续突出的业绩,很容易沦为平庸甚至靠后,加上目前公募基金的数量超过股票,选基的难度相比选股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选择收益率紧随相关指数或者历史上相对指数有超额收益的增强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适合作为主仓位配置;“折价优先”指的是可以在历史收益率的基础上,选择场内交易、年化折价率较高的基金优先考虑作为投资对象,由折价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边际;“风格互补”指的是基金的配置风格可适当兼顾成长、蓝筹等多元风格,让整体收益曲线更加平滑,增强抗风险能力;“新不如旧”则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成立时间较长的基金,一方面其投资风格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老的指数基金特别是ETF基金也可避免有些新基金因为成立时成分股超配而被动卖出,导致基金净值偏离挂钩指数的情况。
此外,未来“基金牛”进入爆发期之后,基金公司也有望实现较好的收益,相关参股基金公司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参股比例较大、参股对象属于头部基金公司的品种,可结合技术面进行追踪,寻求合适的投资时机。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君正集团、财通证券、海欣股份、华泰证券、广发证券、长江证券等。
上一篇:市场调整过半 可逐步布局明年行情
下一篇:汽车产业链结构行情升温
更多"不可忽视的“基金牛”:A股新行情的新动力"...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虹软科技(688088
投资亮点: 1、全球领先的视觉 AI 算法供应商,专注视觉AI 领域研发。虹软是计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