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资金面持续宽松及人民币贬值分析
春节后的流动性宽松已经持续两周,即使上周央行两度重启正回购,也没有见到资金回笼的效果,资金面宽松程度仍在不断加剧,隔夜回购利率甚至大幅跌破2%,其他期限资金利率也显著下跌。
与此相伴,节前启动的债券反弹行情仍在持续,特别是中短端品种,收益率下行幅度之大堪比牛市,且在央行启动正回购后也没有结束的迹象。
无论是资金面的宽松,还是债券市场的行情,都已经超出了此前市场的预期,颇有一派“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景色。但这很可能只是暖冬行情的延续,资金面可能会再度收紧,应谨防“倒春寒”。
历年节后流动性的宽松,一个重要原因是节前流出银行体系的现金回流,但今年节后的宽松显然已经无法用这一原因加以解释。外部流动性的补充和内部非标类融资的回落,很可能是这一轮资金宽松的重要推手,但这两项因素都难以持续。
1)根据调研,跨境套利资金近期有加速膨胀的势头。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较为稳定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境内外利差,驱动部分企业重拾跨境套利。
其一般模式为,以大宗商品为载体,通过进出口业务甚至是境外的转口贸易取得信用证或仓单,在境外以相对低的成本融入外币或人民币资金,转回境内投资于理财产品甚至信托,滚动操作,杠杆不断放大,以获取利差。如果是外币融资,很多企业押注人民币单向升值,在结汇成人民币后,并不锁定远期汇率,而是保留敞口,在博取利差的同时还可以享有汇差。
跨境套利资金的增加,意味着国内流动性的增加,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节后的资金宽松,抵销了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人民币汇率在后半周出现急贬,3个交易日贬值240个BP,并带动香港CNH贬值600点。利率汇率“双杀”可能并不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是央行有意令人民币贬值,敲打套利资金,尤其是没有锁定远期汇率的这部分资金,意味着未来购汇成本的大幅上升,汇率风险的不确定性,将促使套利资金观望甚至离场,从而达到挤水分的目的。
同时,我们怀疑这一轮贬值可能还含有告诫的意图,是去年资金面“钱荒”的翻版,即钱荒敲打了银行,警告银行不可以无限度的扩张资金杠杆,而这一轮人民币贬值则敲打了外贸企业,不可以无视人民币双向波动下的汇率风险。
对于未来人民币的走势,我们不认为升值周期已经结束,所有驱动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并未出现变化,这一轮贬值最多可能持续到3月中旬,因之后将面临“两会”和美国财政部公布半年度汇率报告的时间点,人民币再度转强的可能性较大。但央行可能已经注意到了高利率环境下单向升值的危害,今后人民币双向波动的特征有可能加强,以打破市场押注行为,使套利资金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收益空间收窄,遏制套利资金的流入。
2)非标类融资的阶段性放缓,对资金面构成了支撑,但这种支撑并不是趋势性的。首先我们必须问一个问题,企业是否有动力缩减融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1月份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大幅增长就能看出,企业对资金的渴望丝毫没有下降,两点原因可能导致了非标融资的放缓:
一是年初以来非标入池利率并没有显著下滑,而银行信贷额度重新打开,中票短融发行利率显著走低,导致对非标产生了替代作用,企业短期更愿意选择信贷和发债融资,但如果未来信贷额度再度紧张或发债成本上升,企业仍会选择非标类产品融资;
二是去年下半年有关8号文与107号文传闻不断,在政策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银行与企业都抢做了大量非标业务(这可能加剧了去年下半年的资金紧张),供给压力暂时得到一定释放,但企业融资需求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对非标的需求会再度增加。
因此,导致目前资金偏松的因素未来都将面临变化,资金宽松的局面也许短期可以继续,比如持续至3月份,但难以长期维持。再考虑到央行维持偏紧政策的立场没有变,这意味着宽松的资金面不符合央行的意图,央行会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回笼力度,抽紧流动性,甚至重启央票,未来资金面的大概率收紧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就短期而言,宽资金推动与年初机构配置盘叠加之下,这一轮债市回暖行情暂不会结束,短久期策略仍是近期最优选择,但不可对未来资金面的压力掉以轻心,实质性的市场反转尚未出现。
(作者系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更多"近期资金面持续宽松及人民币贬值分析"...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