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有望年内开始提升经济增长
时逢春节假期,经济数据相对清淡,目前为止,公布的贸易数据好于预期,其中对美、欧、日发达市场出口反弹明显,1月消费物价指数同比2.5%,较市场预期略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延续了23个月的收缩,降幅略有扩大,显示整体通胀压力温和。1-2月的工业生产及投资和消费数据要到3月中旬公布。春节期间的汇丰及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双双回落,显示制造业经济活动有所放缓。我们认为,经济扩张的动能有所走弱,季节性因素是部分原因,需求面不旺是根本,但经济总体仍然平稳,担心进入衰退显然是过于悲观甚至不无盲目的看法。
上半年GDP仍将在7.5%以上
前瞻地看,2014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仍将维持在7.5%以上,下半年可能因基数效应的影响而有所放缓。虽然库存回补活动迟缓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下行风险,我们认为这样几个因素将支撑经济增长相对平稳:一是外部需求小幅改善。美国经济复苏上轨道、欧洲走出衰退开始微弱增长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扩张持续,全球经济前景有望逐步改善。考虑经我国香港的转口贸易,美国和欧盟分别占我国总出口额的19.1%和17.9%,因而全球经济回暖将为今年我国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支持。二是基建投资仍保持强劲。预计2014年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去年三季度启动的长期基建项目以及“十二五”规划项目等都决定了基建投资仍有空间和条件继续掌舵。举个例子,仅从我国十大城市轨道交通网密度要达到全球平均水平来看,仍需建设五千公里的城市轨道,涉及投资超过4.5万亿(假设每公里建设成本9亿元,则约为我们2013年名义GDP预测值的8%)。未来基建投资潜力能否转化为现实关键取决于如何将我国的高储蓄资金供给与基建项目投资需求对接起来。这也取决于改革对于建立更加可持续和透明的长期融资方式能否有所突破。我们的预期是一方面鼓励民间投资者参与部分基建项目,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获准发行市政债。
消费方面,尽管政府的反腐倡廉建设大幅压缩了公共消费支出,使得2013年的实际零售增速放缓了1-2个百分点至11%-12% 左右,这一影响对2014年消费需求应相对有限。加上居民消费依然强劲,以汽车销量为例,2013年增速同比上升了20%。预计居民收入缓中趋稳、房地产的正财富效应,以及网购电商和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有助于支持居民消费在2014年保持活力。
房地产市场面临结构性调整
2014年我国经济的风险因素可能主要反映在房地产市场、高利率水平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量化宽松退出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房地产市场在2013年持续升温:成交量同比增长20%以上,较2012年同比增长近2%明显加快;不少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两位数涨幅;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20%,而2012年为同比16%左右。房地产的强劲表现有效支持了去年的居民消费,并抵削了制造业投资下滑的影响。2014年房地产市场面临新的政策风险和结构性调整冲击,但如果因而担忧房地产市场会崩盘,却是过于悲观了。
首先,对房价的调控可能从增加供给和限制需求两方面入手。与前几年只是通过抑制购房行为进行调控的措施相比,新的调控措施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较小。新一轮调控政策将根据国内不同地区的情况区别对待:一线城市的房价继续受到强劲需求的推动,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库存较高而需求则相对疲软。在供给和需求面遏制房地产投机的同时,房产税的试点有望扩大到部分房价涨幅较高的城市。
其次,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首次置业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每年将有1000万农民工进入城市。而且,每年新增700万大学毕业生踏入职场,其中多数将选择在城市定居。
第三,从供给前景来看,土地购置面积自2012年中缩减30% 以来,近几个月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将为今后房地产建设提速提供足够的土地储备。处于高债务压力下的地方政府也有动力增加土地供给。
最后,尽管房地产部门从影子银行体系获得融资的渠道在监管加码的背景下变得更加困难,但整体的流动性仍将保持稳定。受益于强劲的房产销售表现,开发商的现金流有所改善,而证券市场IPO重启也将为其提供新的融资渠道。目前的融资增速(11月底约为同比27.6%左右)远高于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19.5%左右),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有足够资金能够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不致大幅下滑。
货币市场利率高企的状况未来可能还会再现,但并不意味着整体流动性的收紧。前期出现的几次货币市场利率高企的情况反映的是监管部门对于影子银行等相关业务监管的收紧影响。从银行部门来说,短期融资成本上升会影响其利润空间,但向企业长期借贷和实体经济传导的有限。与前几年相比,目前的需求相对疲软,银行可能难以大幅提高利息,这也反映在相对平稳的贷款基础利率上。就房地产企业和私营部门来说,较高的融资成本(两位数的利率并不少见)现状也决定了资金成本升高对其影响有限。
从政策层面来看,政策空间仍然充裕,加之改革红利的释放都有助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对于稳定的经济增速可为加快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一点也有共识。与此同时,尽管化解产能过剩、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收紧影子银行监管等改革措施可能会带来短期阵痛,但包括简政放权、税收减免以及收入再分配等在内的更广泛的改革议程显然有助于释放私营部门被抑制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并支持中国在未来数年稳定增长。此外,预计2014年通货膨胀将仍低于官方3.5%的目标,因而没有太大的必要实施紧缩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确定了将维持当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四大领域将成为今年热点
展望2014年,经济改革方面有望落地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大额存单的交易、存款保险、增值税改革扩容、抑制影子银行借贷、增加市政债的发行、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以及扩大房产税试点等。改革将在未来12个月内开始提升经济增长,对于整体经济的提振效果将在2015年释放。下面四个领域有望成为今年热点。
1.释放私营部门被抑制的需求
预计部分受到严格管制并为国企主导的服务领域会出现突破。目前私人投资比重在铁路、城市公共交通和油气开采领域不足 10%,在航空运输、水利、医疗和教育领域不足20%,在公路、电信、环保和新闻出版领域不足30%。这远低于私人投资占总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约60%。这一现状并非市场需求不足所致。许多服务部门都有大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供给面改革以消除民间投资者的障碍,并减少行政审批的数量,都有助突破供给瓶颈。
以老年护理及相关产业为例,从需求方面看,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根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表的数据显示,老年人口(60岁以上)今年可能达到2亿,2020年可能达到 2.47亿。但目前服务老年人的产业只能满足其消费需求的30%。去年9月13日,国务院承诺加快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为超过60岁的老年群体构建一个社会关怀体系。中国将为老年人建造更多的护理中心,保证每1000个老年人有35-40个床位(目前为20个),并雇佣至少一千万人员。鼓励私营企业(包括外国投资者)涉足老年护理服务行业。除简化审批手续外,政府将出台更多的融资、土地供应、税收、补贴、个人培训和就业政策倾斜。这可能刺激养老院的投资建设并鼓励个人消费。中国仍需500-600万个床位才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假设老龄人口不变),这需要投资 5000-6000亿人民币。即使未来几年仅实现20%,其资金也相当于2013年GDP的0.2%。
2. 增值税改革将进一步减轻税负,其幅度相当于GDP的0.3%-0.5%
服务行业的增值税改革是税收体制改革的重点。预计这一改革的影响将在2014年开始全面显现。2014年的减税额预计将达 3000-4000亿人民币,而2013年减税1200亿人民币。这些额外的减税相当于2013年GDP的0.3%-0.5%。考虑到第二轮影响,减税将有助于刺激2014 年的经济增长。
3.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通过利用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及提高民间资本投资比重的投资项目融资的改革将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此外,土地和城镇化相关改革意味着土地要素及劳动力要素流转和交易将更有效率。
4. 环保
环保及生态环境保护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蓝图中的六个关键领域之一。这意味着将投入额外资金用于节能和低污染设备和技术升级。例如,北京市政府计划未来五年内投资2000-3000亿人民币改善空气质量,而投资总额将高达1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还需要7000-8000亿的民间投资。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2014年经济仍将平稳增长,这为政策层面加快实施三中全会制定的宏伟改革计划创造了有利条件。2014年将是改革的一年,改革领域从税收和土地市场到金融的开放以及服务行业的简政放权。通过释放民间投资和消费潜力可以助推经济增长,从而抵消改革初期的短期阵痛。
我们预计2014年GDP增速7.4%,改革红利释放将有助于推动2015年经济增速升至7.7%。通胀压力温和,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稳定。考虑外需可能好于预期以及房地产投资仍可能保持强劲,2014年的GDP预测主要面临上行风险。(屈宏斌)
(作者系汇丰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下一篇:蓝海战略的“结构再造主义”思维
更多"改革有望年内开始提升经济增长"...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