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银行应当从理财业务“受人之托,代为理财”的实质出发,利用银行自身的专业优势,真正为投资者做好全面的财富规划,引导投资者适时将理财资金投向具有真实投资价值的领域,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发行理财产品为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铺路搭桥。
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233款,该期限产品占月度总发行数的比重也由之前最高的40%下降到26%。这表明,在监管重压之下,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化局面似乎面临终结。
与注重对投资者财富管理长远规划的外资银行相比,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的骤降,对中资银行理财业务的冲击更加明显。业内专家预计,随着超短期产品逐渐淡出银行理财市场,投资者在接受理财业务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长期资产的配置以及理财服务质量的提升,而这也正是中资银行理财业务进入规范和精耕细作的动力。
超短期理财产品遭严厉监管
2011年银行理财市场继续呈现急剧扩容的发展态势,与上年度相比,短期化成为今年最主要的市场特征。但是,这样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6月底, 银监会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明确了不得通过短期化和违规提高收益率等手段变相高息揽存。9月30日,银监会再发《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禁止以高息揽存的方式调节监管指标。11月11日,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银监会再次强调“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这其中可能存在变相高息揽存的做法引起了监管层注意。”普益财富研究员王玲玲表示。
今年以来,由于加息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叠加效应,银行体系流动性趋紧,发行大量短期理财产品并竞相提高产品收益率以留住存款,成为商业银行缓解资金压力的普遍做法。
据普益财富统计,今年前3个季度商业银行共发行个人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约13.35万亿元,且每季都有发行量扩大趋势。从投资期限上看,3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占比为64%,而1年期以上产品占比不足3%,可见短期化格局明显,其中1个月以下的超短期产品达33.5%。
但是,随着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出台,银行理财市场的超短期产品发行量应声而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1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233款,该期限产品占月度总发行数的比重也由之前最高的40%下降到26%,11月超短期产品下滑趋势仍在继续蔓延。
上一篇:银行主打亲民牌 四元即可投资“纸黄金”
下一篇:银行“绕道”禁令 精心设计出31天理财产品
投资亮点 1.公司始终专注于互联网视频及手机电视等网络视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