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不过,这在当时并没有产生什么问题,因为1998年之前,人们的住房还主要依赖福利分房。”杨红旭说。
1998年~2006年:逐步弱化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住房货币化改革,可能上世纪末的每一个中国城市居民都会记忆犹新。
那一年,有很多人幸运地踏上了福利分房的末班车,亦有很多人从此被抛向了商品房市场,其中一部分人因屡屡踏空市场的节奏而望房兴叹。
1998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宅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把采取扶持政策、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作为发展住宅建设的重中之重。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从而在当时基本形成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尚未房改的低租金公房等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2004年5月,原建设部等4部门印发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这些规定,明确了建立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了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保障政策。
从1998年到2006年的政策历程可以看出,住房保障在政策体系上开始逐步完善。但这6年中现实的情况是,住宅商品化、市场化速度过快,导致房价持续快速增长,而住房保障被部分地方政府忽视和漠视,从而引发群众买房难等诸多社会矛盾。
这一阶段,房价不断攀升,一个既闪烁着民间智慧,又透出民生酸楚的新词汇——“房奴”在坊间流传;这一阶段,北京一位名叫于凌罡的工程师发出了个人集资建房的呼吁,全国各地纷纷有人响应;这一阶段,深圳市民邹涛在网上发表了《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社会的公开信》,号召市民3年内持币待购。
探究出现上述坊间轶闻的原因,就不能不提2003年,这一年是本阶段中保障房角色被弱化的关键转折年。
2003年4月1日,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121号文”),对开发商贷款、土地储备款进行了政策调整,并且从静态执行转向动态管理。这也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对房地产采取抑制过热措施。
但是,“121号文”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因为同年8月12日,由当时的建设部牵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即“18号文”),当时就有分析人士认为,该文件的精神和“121号文”几乎是背道而驰的。
而且,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一说法正是在该文件中首次出现。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一书记载,在当年11月的深圳第五届“住交会”上,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称,“18号文”最后的调子有50%是按他们的意见修改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修改,也许在座的诸位今天不是笑着,可能是哭着脸。
“18号文”把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修改成“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由此,经济适用房在各大城市趋于消失,住房公共产品特性开始被削弱。
住建部数据显示,2004和2005年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均为负增长,分别下降2.5%和6.8%,而同期住宅开发投资的增幅均为20%以上;从投资的绝对量上看,2005年的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规模低于2002年的投资规模;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占住宅开发投资的比重也逐年下降,从2002年占住宅开发投资的11%下降到2005年的5.2%。
2006年~2008年:回补功课
2006年开始,鉴于高房价带来的社会矛盾,我国在住房保障进程上开始回补功课。
当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六项措施调控房地产,其中一条便是——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
2006年8月,原建设部出台《城镇廉租住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严厉要求各地建立廉租房制度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住房保障的制度调整动作继续加大,当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出台。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对此前房改的总结,是建立住房新模式的转折点。紧接着,《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出台。
上一篇:长城保险开通95576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下一篇:夫妻共同买房四大注意 房产证上写一人名不可取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