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创造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 位农民,昏暗的煤油灯下,他们神情紧张地在一纸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指印,分田到户搞“大包干”,由此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
一晃40年过去,中国的经济总量扩大了225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跃升至8800美元,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一个个闪耀的数字都归结于同一个主题: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
GDP总量:从3679亿元到82万亿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神州大地带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1979年秋天,小岗村获得大丰收,每间土坯房里都堆满了粮食,人们兴奋地在粮食堆上打滚。也是在这年秋天,怀抱强国富民理想的林毅夫进入北京大学,开始了系统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历程。
“我们这一代是最幸运的,因为就像十九大报告里提到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现任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的林毅夫说,能有这样的提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贡献。
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78年的3679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122亿元,经济规模扩大了225倍。从2006年开始,经济总量以每两年10万亿元的增量上升着。
40年来,GDP年均增长约9.5%,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即便是进入增速换挡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仍实现7.1%的年均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2.8%左右的平均水平。
“在底子这么薄、人口这么多的国家,以这么高的速度保持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成绩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林毅夫如此感叹。
1978-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及增速
人均GDP:从155美元到8800美元
今年56岁的老林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一批大学生。1980年10月,他在厦门大学附近的新华书店花0.8元买了一本钱钟书所著的《围城》,这本在同学们眼里“很贵”的书后来被全年级的同学借阅。
“上世纪80年代初,工人每月工资30元左右,学生教材、小说等书籍大概1元1本,1个月工资也就能买30本书。”老林说,以现在的物价,花500多元就能买30本书,国人的购买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40年来,中国人均GDP不断提高,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381元,1987年突破千元,2003年跨过万元大关,2017年跃升至近6万元。
381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计算只有155美元,这在当时是什么概念?林毅夫解释说,世界上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当年人均GDP平均数是490美元,中国当时尚不及其三分之一。
199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780美元,超过当年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所定的中等收入国家最低门槛的756美元,成功脱掉了低收入国家的帽子。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人均GDP为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如果以美元计价,2017年人均GDP为8836美元。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预测,2022年,中国人均GDP有望达到12600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1978-2017年人均GDP(元)
三次产业占GDP变化:制造业崛起 服务业成增长主动力
1978年,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采访时发现,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其中竟然还有一台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迅速启动现代工业化进程。经过近40年发展,中国已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现在,中国拥有全球最先进、数量最多的轧钢机和冶炼设备。
40年来,工业占GDP比重逐渐下降,但工业结构却出现“质”的变化。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业逐步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发力。据统计局数据,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7%。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高铁等“大国重器”越来越多。
另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服务业占比持续攀升。纵观国家统计局近40年来数据,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由1978年的23.9%提升至2017年的51.6%。
从2013年占比超过工业,到如今占据GDP的“半壁江山”,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1978-2017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
中国的国际分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30%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这份在国际上影响重大的杂志,用整整48页的系列文章介绍了年度人物邓小平和打开大门的中国,其封面标题是“一个崭新中国的憧憬”(Visions of a New China)。
38年后,《时代》周刊在2017年11月13日出版的杂志封面上,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书写“中国赢了”(China Won)。封面文章作者布雷默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可能仍将保持强劲和稳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持续增长。”
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背后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不断提升的分量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持续贡献。
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至2017年的15.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至2012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最近5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数据见证40年中国经济巨变,也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而今,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
1978-2017年中国经济的国际分量不断提升
【相关新闻】
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当前经济工作四大信号 推动五大市场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3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新时代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2018年一季度海洋经济开局良好
今年一季度,海洋经济开局良好。涉海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额持续增加,海洋传统产业发展稳中趋好,海洋新兴产业平稳发展,海洋资源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经济稳中向好 首季财政收支双破5万亿
今年一季度我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双双突破5万亿元,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高强度,支出进度总体加快,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内需点亮一季度中国经济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经济平稳开局。6.8%这一数字与此前市场的预期并无变化,但其背后的动力却有不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转负,内需的贡献率超过100%,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经济开局向好 高质量发展亮点频现
专家表示,尽管3月份部分经济数据有小幅波动,但难改当前经济平稳运行和质量效益提升互促并进的局面。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亮点频现,未来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但当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因素在继续增多,我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影响】
中国经济新开放助力世界经济稳定向好
“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领导人再次向世界释放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
更多"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创造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合纵科技(300477)
投资亮点 1、公司是从事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