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结构加速调整 “保险姓保”趋势凸显
本报记者 刘诗萌报道
“保险姓保”的趋势更加明显。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规模超千亿,理财型业务大幅收缩,年金保险、防癌险、意外险等业务大幅增长。
《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规模发展势头放缓,1-6月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010.5亿元,同比下滑10.9%;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在行业人身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的占比为4.7%,同比下滑0.5%。尽管保费和渗透率呈现下滑态势,但随着保险保障功能的凸显,业务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从长远看将为互联网保险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激发行业的内在动力和活力,维护金融安全。
保险回归保障功能
今年上半年,共有61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银行系保险公司保费规模仍领跑。根据数据,截至2017年6月,工银安盛人寿以246.3亿元位列首位,建信人寿、国华人寿、农银人寿、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太平人寿、光大永明人寿、渤海人寿以及弘康人寿等前十家公司累计实现规模保费944.8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保费的93.5%。
《报告》显示,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结构加快调整,回归保障功能凸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理财型业务大幅收缩。截至2017年6月,互联网寿险共实现规模保费586.9亿元,同比减少338亿元,降幅36.5%,占互联网人身险总保费的58.1%,同比下降23.5个百分点。其中,包括万能险和投连险在内的理财型业务保费合计178.1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509.8亿,降幅74.1%,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比例17.6%,同比减少43.1%。
另一方面是保障型业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互联网渠道的健康险保费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29.1亿元,增幅102%,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保费的2.9%,同比增长1.6%;同时,在政策环境及行业各公司越发重视自有客户发展的氛围下,各寿险通过自有平台共实现健康险规模保费12.4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防癌保险增长最为迅速,同比增加近10倍,护理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增速紧随其后,分别为874%和245%。
对上述数据的变化,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强调保险回归保障功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资本市场的整体环境并不十分被看好,所以理财产品对保险公司也会造成很大的财务压力。
因此,在理财型保险业务下降的同时,具有保障功能的保险业务开始大幅反弹。多家保险公司率先在互联网渠道对健康保险等进行优化升级,推出消费型百万医疗及定期寿险等具有保障高、保费低特点的保障型产品,进一步彰显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质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互联网年金保险发展势头迅猛,实现规模保费366.9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收入的36.3%,同比增长20.1%,成为仅次于寿险的第二大互联网人身保险险种。
“监管部门在上半年出台了保监会134号文件(《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从10月1日以后销售周期和利益返还将被拉长,因此很多公司在9月30日之前开始把原有可以短期返还的产品在市场上大肆销售。”郝演苏指出,保监会134号文件在正式实施以后,互联网年金保险业务猛涨的现象会有所改变。
此外,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意外险的规模保费收入为27.6亿元,同比增长16.5亿元,增幅149%,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2.7%,同比增长1.8%。虽然意外险保费占比不高,但在承保件数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以1.2亿件的承保件数占据互联网人身保险总承保件数的76.4%,继续保持互联网人身保险“件数王”地位。各寿险公司在其自有平台上实现的意外险保费增长尤为突出,上半年行业通过自有平台实现的意外险保费为1.3亿元,同比增长14余倍,承保件数是去年同期的近20倍。
互联网保险面临转型升级
对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转型,郝演苏认为,互联网保险业务通常是一些非复杂型的产品,比如简单的意外险、健康险等,而综合型产品的销售依然在互联网上存在很大障碍。“因为这其中涉及到每个人的经济状况、身体状况、诚信状况等很多因素,但这些因素目前在互联网上很难得到完整数据,所以一些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就可以确定信息的保险产品才能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而其他复杂型保险产品的业务还无法完全在互联网上打通,真正高端的保险产品依然只能通过人对人的方式进行交易。”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谨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互联网保险业务转型的关键是服务,互联网保险的优势是投保方便、时间和空间比较灵活、经营费用相对较低,但是相关服务一定要跟上去,否则优势将很难发挥出来。”
不仅如此,由于传统寿险正在积极布局自营官网,第三方平台聚合资源优势明显。截至2017年6月,在经营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61家人身险公司中,45家公司通过自建在线商城(官网)展开经营,53家公司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其中43家公司采用官网和第三方合作“双管齐下”的商业模式。2017年上半年通过第三方渠道实现规模保费929.9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92.0%,同比减少4.1个百分点;承保件数则达到1.1亿件,占总承保件数的67.5%,较去年同比大幅减少28.4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通过官网所实现的规模保费为8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3%,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比重增至8%。
郝演苏强调,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规范仍然要取决于大数据的集中和使用,这对所有行业来说都一样,只要涉及到金融服务相关的互联网行业,无论是对客户、销售者,还是对银行、基金、证券公司,信息的共享都至关重要,尤其是信用度的评估。
“2016年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保监会联合出台了税优健康险业务,由于我国政府并没有将个税向任何领域开放,因此这是政府第一次让税于民的保险业务。试点周期一年半,数量非常小,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的数据不对称。”郝演苏举例说道。
“想要更好地规范互联网保险市场,大数据分析能否让商家和消费者合理获得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这方面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将很难迎来爆发性的增量。”郝演苏表示。
更多"业务结构加速调整 “保险姓保”趋势凸显"...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卫宁健康(300253)
投资亮点 1 2017年7月6日公告,公司拟与上海骥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