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融占比仅10% 股市必然难与经济合拍
继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的集体暴跌之后,8月25日,沪指跌破3000点,近2000股跌停。就在此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打破了股市大震荡时期连日暴跌后政策面的一片寂静。
“此轮央行‘双降’主要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与股市无关;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也没有多大的关系。”这是央行“双降”市场上最普遍的分析。“双降”真的与股市无关,那么为何此前“双降”呼声那么高,条件那么充足,却偏偏选择“黑色星期一”之后施行?“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通论为何就不适用于中国?如何打通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血脉”?
综合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的采访看,除了完善证券的各项制度外,还需要花大力气扩大直接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占比(当前占比仅仅约10%,而美国的这一比例是70%左右),如此股市才真正能够成为经济的晴雨表,而不是一个“小市场大赌场”。
“双降”与股市无关?
根据央行的决定,从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同时从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双降”的基础上,央行同时宣布,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保持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这意味着一年期以上存款实现利率市场化,将由商业银行自行进行定价。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压力,全球金融市场近期也出现较大波动,需要更加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降准降息意在实体经济而非救股市”,这是许多证券行业人士的分析。但央行此次选择的时机却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暴跌的中国股市,其中的微妙关系究竟在哪儿?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将此次央行施行“双降”政策的原因归结为四点:首先是稳增长,央行意在通过降准降息营造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为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融资支持,以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其次是防风险,在实体经济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会造成较大的风险,通过降准降息提振市场的信心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扩散;第三是调结构,此次降准依然是定向降准,支持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希望这些领域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最后是促改革,此次降息包含了取消银行一年期以上利率浮动上限,向利率市场化又向前走了一步。
“应该说此次央行降息降准主要围绕的是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改革这四个方面来进行,主要意在提振实体经济。当然此次降准降息也不是完全和股市没有关系,从第二点‘防风险’角度出发,在这个时机出台政策也有提振市场信心,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化的考虑,但也就仅此而已。”曾刚说。
为何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总“对不上眼”
很显然,“央行降准降息意在实体经济而非救股市”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国实体经济和股市没有多大关系,否则获益的实体经济怎么会影响不到股市。“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在中国似乎行不通。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股市“不食人间烟火”的主要原因是,在实体经济中,企业的融资渠道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这个原因不仅能解释为何股市总与实体经济“对不上眼”,也能解释为何中国股市散户众多,专业投资机构较少,赚涨跌差价的人多,希望通过投资扶持好企业成长而获利的人少。
经济学者许维鸿曾敲响过警钟,一个过度炒作的股市显然是弊大于利的,也不符合国家的利益。中国A股的“短牛长熊”特征,就源于散户为主体的投机倾向。一旦市场转暖,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跟风进入充满风险的股票市场,牛市赚了“快钱”将进一步激发人性中贪婪的一面,这种炒作股票的市场只能沦为“零和游戏”,变相地成为赌场。对于国家来讲,当街头巷尾的买菜大妈、保洁阿姨、小区保安都在兴高采烈说股票的时候,就是财富再一次不合理集聚的前夜,必须要格外警惕。
而正如曹远征所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占有了大部分比重,导致大量散户的钱只能抛向股市,无法为实体经济服务。“事实上,在去年比较好的的情况下,直接融资在整个融资结构中占比刚刚超过10%,而今年上半年又跌到了10%以下。”曾刚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动力转向传统与创新“双引擎”拉动。在传统增长模式下,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间接融资。这一融资方式的安全性较高,但其劣势也十分明显:出于效率和安全性考虑,金融机构倾向于将大量资金向大企业、国有企业倾斜,对初创型企业、新兴企业和小企业则显得漠不关心。可以说,旧有的以金融机构为核心的融资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无法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调整、鼓励创新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如果任其发展,中国股市将离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渐行渐远。
而对于证券市场的直接投资者们来说,安全边际诚然重要,但更为关注的却是企业的成长性,具备创新优势、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更容易受到追捧,也能够享受更高的估值溢价。在资本运作的微观层面,无论是新股发行、增发、配股还是横向以及纵向的并购,能够使得更多的资源(资金、技术、人员等)向上市公司集中,向更具有前景的行业集中。
适应新常态尽快打通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血脉
如上所说证券市场的投资方式与新常态下新经济增长点的需求更为契合。但事实却是,沪市已经创出了万亿元以上的交易量,这么大的交易量说明市场根本就不缺流动性。而一边是股市的天量交易资金,另一边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却没有丝毫缓解。问题何在?
就在于股票市场的审批制或者实质上是审批制的核准制将中小微企业都挡在了股票市场之外。其结果是直接融资的股票市场交易量越大、天天创出天量,也只能都流到了上市公司的大型企业、国企里,造成社会资金结构更加分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更难。
受访专家认为,必须打通股市与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堵塞的资金资本血脉,让股市这个直接融资形式真正哺育中小微企业。无数中小微企业能够进入股市,通过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筹集资金,让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彻底解决。这就要求大大降低股票发行门槛,彻底废除审批制或者说核准制,实行敞开大门的“宽进”注册制。
事实上,注册制改革已经“箭在弦上”:4月20日,证券法修订草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注册制是其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部分。修订草案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股票发行注册的申请条件和注册程序,确立了股票发行注册的法律制度。但该草案截至目前还没有进行公开征求意见,而定于8月24日至29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也没有列出相关审议内容。这意味着《证券法》修订二读将继续延后,下一次审议的时间窗口为今年10月。
有知情人士表示,,由于《证券法》修订草案一审稿内容多、变化大,加之近期股票市场的大幅震荡,使草案还有诸多需要商榷的地方。
在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7月底召开的一场关于《证券法》修订草案的研讨会上,就有专家建议,针对前段时间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应在证券法修订中进一步强化关于管控系统性风险的内容。
更多"直融占比仅10% 股市必然难与经济合拍"...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山东钢铁(600022)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要产品和业务集中于中板、宽厚板、螺纹钢等钢铁产品的生产和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