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愿景发布 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
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在28日迎来了高潮。当天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展望亚洲新未来,唱出迈向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演讲中,习近平阐释了“一带一路”这一亚洲各国协同发展战略规划。“‘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随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
来自东道国的声音再次将会场内外的“头脑风暴”推向高潮。“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聚焦亚太合作发展新路径的话题引起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嘉宾的持续热议。
亚洲的未来:命运共同体
在习近平所做的主旨演讲中,“命运共同体”一词十余次“出镜”,成为当仁不让的论坛热词。习近平首度阐释了亚洲国家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四大内涵。他表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命运共同体”观,以符合时代潮流的大视野审视世界、亚洲和中国,呼吁各国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进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博鳌亚洲论坛会场,各路与会嘉宾也为频频为命运共同体“点赞”。
“中国领导人如此系统全面地阐述‘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第一次。”在现场聆听演讲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习近平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构建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亚洲的需要、中国的需要,也是人类的需要。
“为什么要提出亚洲命运共同体?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讲清楚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亚洲和世界,不能抽象孤立地谈论亚洲。亚洲命运共同体塑造的是多元化的区域共同体,是向世界开放的区域主义。”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
“如何理解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亚洲要共享和平稳定带来的发展机遇,在互利合作中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共同应对各自复杂的安全挑战与发展中的困难,在利益与命运共同体之中,祸福相依、安危与共。”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梅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就是谋求一种互动、互生、互利、共赢的关系,着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利益纽带、通道连接纽带以及安全、文化、发展理念的互信共荣纽带,实现亚洲的持久和平、共同发展和繁荣。
“水涨荷花高”“独行快,众行远”“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习近平在演讲中援引亚非欧三大洲的多条谚语,说明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企业家班邦·苏尔约诺表示,亚洲的未来在于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即亚洲人民的命运要由自己来掌握,亚洲丰富的资源要由自己来支配,而博鳌论坛将有力推动亚洲一体化进程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破题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涉及范围广,初步估算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条国际经济大走廊。专家学者分析指出,这些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互补性很强。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伴随着《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博鳌小镇掀起了一股热议“丝路”的浪潮。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对于中国加强和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贸易往来、金融融通,都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从全球经济格局看,东面东亚一侧表现强劲,中日韩板块发展势头、潜力均好;西面欧元区是最发达经济带,欧盟经济总量多于美国。“一带一路”恰恰就是把这两个最重要的经济带连接起来,形成了H型架构,目的是为全球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表示,亚洲市场从2007年到现在贸易增长速度已经低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投资的流动和资本的增长也在减少,而“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能进一步刺激投资和贸易的流动及增长,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更好地支撑全球化进程。
“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是一个贯穿欧亚非大陆及附近海洋,推动沿线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带动产能、商品、服务和技术的跨境流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社会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增加亚洲整体经济福利和人民福祉的全方位国际合作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认为。
“在区域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下,‘一带一路’应运而生。它是一个制造业全球布局、企业全球布局、资本全球布局的具体行动路线,这一路线图符合未来开放大趋势。‘一带一路’将会成为中国今后10~20年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带一路’将中国企业带到全球市场大舞台,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在未来几年,中国将会继续扮演资本输出国的重要角色,同时结合国内企业在基建方面的优势,促进中国经济‘走出去’,并带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谈道。
“构想提出一年多了,很多市场人士急切期盼具体的落实步骤,《愿景与行动》的推出实际上是对这种期盼做出了明确解答,也向世界表明,这不仅是一个概念上的想法,更有机制上的设计和具体的落实。”高盛集团(亚太)投资管理部首席策略师哈继铭说。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资深董事Jonathan Woetzel在博鳌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带一路”可以使企业和政府都获利。“一方面,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市场因素积极走出去;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可以扮演好统筹的活跃角色。‘一带一路’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技术、资本以及基础设施能力,用更活跃的合作模式来实现多赢。”
亚投行助力亚洲经济发展
事实上,针对亚洲基础设施落后和融资能力问题,亚洲以往已有各种扩张动议,包括东盟基础设施债券基金、东盟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东盟基础设施融资机制、东北亚发展银行、亚洲基础设施融资动议、亚太经济合作基础设施投资动议,以及东亚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但此前这些动议,都未有实质性进展。
而截至3月29日,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倡议,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超过40个,很多亚洲乃至区域外国家纷纷谋求加入,其背后不只是信任,更是看到了亚投行的广阔未来。
朱民表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生逢其时”,将有助于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较弱,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劳动生产率下降,总需求不足。这就需要全球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来拉动总需求,推动长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因此亚投行的建立,可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推动亚洲的经济增长。”
“亚投行的成立会改变现有的世界金融格局。亚投行成立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在亚洲的货币金融合作方面,迈出非常坚实的一步,而且这一步受到了全世界的支持。”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亚洲是全世界增长的引擎,根据中国的经验,经济增长首先要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中国有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李扬指出,“中国的路已经修起来了,但还要继续修,亚洲其他国家的路还没修,因为没钱,所以要用亚投行这种形式,总结中国经验,团结亚洲人民,吸引世界各国来给亚洲基础设施提供助力,使得亚洲经济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亚投行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内资本项开放进程向前发展。打个比方,如果亚投行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英国。为什么英国感兴趣?英国很多金融机构希望把投资放在一些可预期固定收益方面,但由于框架、机制的限制受到约束,加入亚投行后,投资合法合理。此外,由于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加入,可淡化中国元素,其实对中国是好事。”许思涛说。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未来10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22万亿美元,即每年需要新增投入8200亿美元基础设施资金。而2013年,亚洲除中日韩外其他经济体GDP总额约为8万亿美元。据世行统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形成率仅占GDP1/4左右,其中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则只有20%左右,约4000亿美元,融资缺口不可谓不大。
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表示,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的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因素,让私人投资者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确有一定难度。在他看来,亚洲地区不缺资金,缺的只是融资机制,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以充分利用本地区充裕的储蓄。
亚投行将和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合作,撬动私人投资者的资金,合理分担风险,利益共享,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金立群强调,亚投行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是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进,而不是颠覆。
上一篇:世界各国抢搭亚投行“东方快车”
更多"“一带一路”愿景发布 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风神股份(600469)
投资亮点 1.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公司荣获2011年河南省省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