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财股网客服
首页
北京某证券公司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对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IPO上市首日涨幅大大超过发行价感到不爽,原因是其最近完成的一个中小企业IPO,因定价相对谨慎上市首日大涨,而被公司主管领导委婉提醒过于保守。
“我们保荐的那家公司,是一家非常传统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行业竞争激烈且无资源自给优势,所以发行询价时没敢抱以太大期望。能给出60倍市盈率的发行价已经非常不错了,没成想上市那天,股价竟然较发行价大涨80%以上!”
一想起二级市场的疯狂让领导对其工作不是十分满意,这位负责人内心就颇感不平,至今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整个市场如此之狂热。
一位已从国内某知名券商投行离职的专业人士道出的一番话则让记者大吃一惊,“高发行价很大程度与投行的资本市场部工作人员、社会中介机构人员人为制造价格恐慌有关。”
或许,券商工作人员及社会中介机构部分人员在发行询价期间真能发挥一些作用,但最终只能是影响某一阶段发行价的高低,而中国股市中小企业新股发行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的狂热能够长期维系却是一个奇迹,在理性估值对新股发行三高约束力为零的背后,到底是何种异样的力量造就了如今的非理性狂热呢?
新股发行定价券商操纵?
上述从国内某知名券商投行资本市场部离职的专业人士一语道破新股发行定价操纵的路径。
目前,所有新股发行都要通过深交所或上交所网下配售交易平台进行。据其透露,由于交易所申购报价系统不能自动生成价格统计分析数据,而在三天询价期间,证监会有关部门又要随时掌握机构配售申报价格统计数据,这就需要各家投行的资本市场部工作人员以会员身份,从交易所系统将相关数据读取并进行分析。汇总处理好后,当天将结果上报证监会。
事实上,一些券商由于资本市场部人手紧张,网下申购询价数据统计处理工作通常外包给一些社会上的中介机构公司,申购数据经中介机构处理后,再由保荐机构报给证监会。
该专业人士认为,“正由于投行工作人员和中介机构相关人员通过系统查询,可以随时掌握每天各个询价机构的具体报价信息,这就为其操纵询价提供了可乘之机。”
据介绍,投行的资本市场部工作人员和中介机构人员一旦发现询价机构普遍低于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底价预期,这些人员便会即刻通过电话与主要询价机构联系,告知其报价偏低,必须提高报价,否则肯定不能进入有效报价范围。
在相关人员的诱导下,不少询价机构常常会相应大幅提高申购报价。
记者曾就此向某证券公司投行的资本市场部负责人求证,得到的回答是,“哪里还用得着我们给询价机构打电话啊。目前,二级市场市况下股票投资不景气,询价机构参与新股网下配售申购的热情非常高,往往是他们打电话问我们申购价格到底该报多高合适,而不是我们要求他们提高报价。”
投行资本市场部人员固然有动机在新股网下询价配售过程中人为抬高发行价,因为高发行价意味巨额资金超募——丰厚的佣金收入——诱人的奖金红包,那么,为券商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有何动机诱劝询价机构抬高报价呢?
由于为券商提供数据处理服务的中介机构大多与上市公司关系密切,而每家上市公司都希望自己IPO发行能超额募集资金,因此,为达目的,往往和中介机构私下约定,一旦发行价达到目标,这些机构就可从IPO公司领到一笔好处费。
业内人士指出,只要花数万、数十万元代价,就能换来数千万甚至过亿元的超募资金,当然划算。
上述从投行资本市场部离职人士建议,“目前,新股发行三高持续高烧不退,在不对发行制度法律进行大规模修改下,最可能做到的是,将交易所网下申购系统的价格申购报价信息屏蔽,无论是券商还是中介机构人员,都不能进入系统查询,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新股发行价虚高和人为操纵的成分。直到询价结束再对外开放系统,整个报价就不会受人为干扰而屡次被抬高。”
上一篇:兴业系巧打中福实业增发牌 跨市场套利耍“花枪”
下一篇:排名战刺刀见红 基金经理各路“损招”揭秘
投资亮点 1.公司主营电力开发;生产和销售。截至2010年年末,公司拥有南阳天益发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