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物管行业的投资机遇
香港的物业管理市场,增长力已不强,相反,中国内地的物业管理市场,仍处增长阶段,不少企业的业务前景仍然正面。
物管行业负债比内房低,风险较低,加上现金流强,业务稳定,受政策风险相对较少,发展前景较好,投资价值远比内房好。行业值得留意。
发展过程
其实国内首家家物业管理公司,早在1981年已于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名为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行业监管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也分别于2003及2007年颁布,此时物管行业已开始制度化,发展也日渐成熟。
但首家出现港交所的物管企业,编号1778的彩生活,到2014年才在香港正式上市。往后几年,在香港上市物管企业依然不多,每年只有单位数字。直到2020年,上市物管股才升至双位数。提升至年内上市物管企业至18家,在港上市物管企业市值超过HKD7000亿。
2018年前,大多数投资者注意力,都会放在股价长升长有的内地房地产类企业(下称∶内房股)身上。2017-18年期间,更是内房股光辉的时刻,恒大(3333)、碧桂园(2007)、雅居乐集团(3383)等内房股股价,都以倍数级上涨。
但随着内房股股价,近几年表现不济。一直为人垢病的高负债问题,迟迟未能解决。甚至近期内房股龙头中国恒大(3333),更传出因负债问题,陷入周转困难的尴尬局面。
再加上在疫情期间,内房股和物管股的股价走势,出现鲜明对比。都令不少投资者将眼球从内房股,转移至同是物业相关股份,但现金流相对穏定,负债水平又较健康的物管股身上。
经济大环境令行业成长
内地物管行业过去一直未被普及化,在内房企业营业额中,物管收益只占一个极微少部份。
但随着近年内地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人们对生活要求开始提升,令物业管理服务,开始被受关注。再加上疫情期间经验,令以往没有太大存在感的物管服务,被人们注视起来。
于疫情期间,不少社区出现局部性爆发,令该区住户出入受限。此时除了防疫,如何采购生活物资,顿时成为不少人的重要问题。
此时物管企业(特别系有规模的)就充份表现出企业团队的效率和协同性,统筹其管理屋苑进行防疫之余,更为受影响的居民,提供生活上协助。经此一役,有专业化物管服务和缺乏物管支援的物业,马上高下立见。
母公司是其中一个关键
“物管企业”,顾名思议必先有“物业”,才能去“管理”,但物业从何来?
现时市场上有规模的物管企业,主要合同大多来自母企提供。2020年计,所有在管面积达3亿平方米规模以上的物管企业,背后都有内房母企支持。
母企开发了新房地产项目,相关物管合约,很自然流向同系物管公司手上。因此,背靠内房母企的物管企业,绝对称得上嬴在起跑线。
例如恒大物业(6666)、越秀服务(6626)等业务,主要来自母企和其关联公司,贡献了在管面积9成以上。一些在管业务相对较分散的企业,如融创服务(1516)、碧桂园服务(6098),母企和关联公司提供之合同,都有逾7成比重。从第三方拓展收来的物业,只系占好少部份。
这个模式虽然造就不少物管企业高速发展,但同时间,都存在一定隠忧。这类物管企业增长和业务范围,很局限于母企发展,因而变得被动。
若母企不幸出现经营问题,发展速度放缓,就会直接影响到物管企业的长线增长能力。因此,如果母公司面对不利情况,发展力转弱时,该物管公司的增长力都会大减,同时在估值上都会大减。
收入来源变得不只物管
现时市场物管企业收入来源,主要分为“物业管理业务”和“延伸增值业务”2个部份。
“物业管理业务”不难理解,就像我们在香港日常生活所见,即保安、清洁、绿化及园艺、维修及保养等服务范畴。
但“延伸增值业务”在香港比较少见,在内地物管业,郄非常盛行。其主要分为2个部份,“业主增值服务”和“非业主增值服务”。
“业主增服务”包括生活服务及资产管理服务,包括家政、房屋及商铺经纪、拎包入住、智能家居服务、社区旅游代理、托儿、以至组织团购等。令屋苑升格成为一个应有尽有的小社区。
而“非业主增服务”,主要指一些物业开发商的售前业务管理谘询服务,或向业主交付前的清洁、绿化及维修保养服务
占比不断增加
现时“物业管理业务”部份,依然是行业的收入重点,占企业整体收入一半以上。
传统的“物业管理业务”于2015年至2019年间,只有8成升幅。但同期“延伸增值业务”升幅郄近1.5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5.3%。反映这个非传统性业务,近年在物管业的重要性,已慢慢超越物管业务本身。
未来内地物管业发展走向,将不会像香港那个模式,单纯集中传统“物业管理”业务。
而是不断透过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去衍生更多不同业务板块,来开阔更多潜在的可发展空间。故该部份未来发展潜力,绝对不容忽视。
行业重心转移
过去数年,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19年内地城镇化率达60.6%,预期于2030年会升至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人民币28,844元提高到2020年的人民币43,834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2%。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研究证实,人均收入愈高的城市居民,愿意为支付较高费用,以获得更优质物管服务,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
现时内地物管重心,放在住宅物业部份。内地住宅物业在管面积方面,2015年有132亿平方米,预期2025年会增长至240亿平方米水平,总升幅近8成。但随着市场日渐成熟,预期增长力会开始放缓。
相比之下,商业物管和商业运营部份,依然在发展阶段。预期2015-25期间,该部份增幅可达1至2倍以上,明显优于住宅类市场。现时内地具有专业化物管服务的商用物业,依然占小数。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20年商业物业管理服务渗透率只有8.7%,故发展空间巨大。相信未来行业发展动力,会由住宅类,慢慢转移至商业物管类别。
中央政策推动
2020年7月中央政府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末,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在内地2000年前建成老旧小区,预计规模达21.9万个,近100亿平方米。当中重点是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包括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准,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同年年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企业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发展生活服务业,明确了将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并进一步规范维修资金使用和管理,强化物业服务监督管理的方向。
政策同时提到,鼓励物业管理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健康、房屋经纪等领域延伸,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以全面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这一系列政策,除了表明中央对有质素的物管企业是大力支持。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行业利用现有资源和经验,全面配合落实相关政策,预期将可令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估值回调出现投资时机
内地物管股虽不如新经济股潜力高,但物管收入相当穏定,现金流强,配合高增长潜力的延伸业务发展,绝对是一个穏中求胜的好选择。
至于众多物管股之中,我较推荐具规模和品牌的物管企业。因为行业未来发展,会走向专业化、多元化和智能化。规模较细企业,较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只会慢慢被大型企业蚕食。
根据调查公司克而瑞统计,2020年行内并购呈现加速之势,单是上市物业管理企业,就合共作出60余次收并购行动。而要透过并购发展,财力就是重点。故具规模的物管企业,在市场上优势,只会愈来愈明显。
但投资者要留意,近期中央对内房的“三条红线”政策,令内房业发展增速放缓。内地官媒统计,截至2021年9月份,内地已有超过270间房地产公司发布破产文书,相当于平均每日有约1间房企破产。虽然出问题的,都是较小型企业为主,但某程度已反映内房发展动力,已经出现问题。
过往内地房地产业在高杠杆下,高速增长。但中央政策方向,很明显是要刹停这状况。部份杠杆较高的内房企业,有机会陆续出现周转问题。虽然现时物管业收入已较多元化,但始终“物业”是物管行业的根。当房地产发展速度减慢,物管行业必受影响。
当中较值得关注是恒大物业(6666),此企业如果以业务计,是行内龙头之一,背靠大型内房母公司,表面上符合长线投资条件。但碍于母企中国恒大(3333)负债问题严重,再进一步恶化的话,有机会要变卖资产抵债。若行到这步,不单影响其未来发展,甚至连原有物业群,都有机会被受牵连。但这股并非无投资价值,只是潜在风险比其他大型物管股为高,投资时必需很小心控制注码。
虽然中短期有较多不明朗因素存在,但内地物管行业,尚在发展阶段,市场依然有一定增长空间。加上中央政策支持下,所以长线发展依然是看好。
2020年不少物管股上市,当中不乏具规模物管企业,令整个板块一度被市场炒起。但近期投资者对物管股看法,开始回复理性。再加上大市气氛转弱,令大部份物管股,已重回合理区,开始出现长线投资价值。
碧桂园服务(6098)、雅生活服务(3319)都由过往贵的水平,回落至近期的合理水平,都是长远正面,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可长线投资。
(本人为证券业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相关股票)
更多"深入剖析物管行业的投资机遇"...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