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补“三农”领域短板 金融服务工作的关键何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短板问题无疑是明年“三农”工作中最具体、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会议把重点放在补短板上,充分说明“三农”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针对更加具体的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加快补“三农”领域短板,需要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服务的支持,越来越成为关系全局的重要方面。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力度,把“三农”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那么,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做好2020年农业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关键何在?
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针对“三农”领域短板,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是全面小康最直观的“落差”和农民群众的民生“痛点”,2020年要加大补短板力度。
“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以农村饮水安全、村内通组道路、动力电等为重点,加强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补强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薄弱环节。”韩长赋表示。
对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从金融机构角度而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关键是要解决好收益风险不匹配的矛盾。
“这决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开发性金融需求占了主要部分,同时要求服务农村的政策性与合作性金融机构不应过度关注盈利性。”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认为。
“对于开发性需求,应该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特别是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董希淼进一步表示。
近年来,国开行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有力的政策性金融作用。国开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副总裁孟亚平近日介绍,在实践中,国开行坚持融制、融资、融智的“三融”扶贫策略和“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四到”思路方法,为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开行累计发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3542亿元,支持建设村组道路31万公里、校安工程6508个、农村危旧房改造57万户、安全饮水设施20万个,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03万人;积极支持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发放贷款8398亿元。
金融资源有力支撑 保障粮食产业创新发展
会议指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王应宽对此表示:“尽管进口农产品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但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风险却始终存在。从外部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病虫害的发生,国际粮食生产不稳定性增强,价格波动较大,过度依赖进口存在粮食安全风险;从内部看,中国一直是‘大国小农’的农业格局,需要养活的人口多,而精壮劳动力则日益不足,土地、水资源相对短缺,各区域农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十分必要的。”
“要加大补短板力度,针对农产品卖难、流通损耗大等现代农业的堵点,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活农产品主产区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为重点,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和产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 韩长赋表示。
我国银行业如何在保障粮食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有效作用?《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在此方面均有积极尝试。
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是国家粮食政策重大决策的参与者、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者和市场化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农发行行长助理朱远洋近日介绍,农发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棉油购销政策,支持小麦、稻谷托市收购,足额保障收购资金供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粮油增储和轮换计划,及时足额发放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油贷款,积极支持储备粮油增储和轮换。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做好肉、糖、化肥等重要物资的专项储备信贷工作。
今年前三季度,农发行粮油收购贷款投放大幅增加。前三季度累计发放各类粮油收购贷款1704亿元,同比增幅87%,其中发放市场化粮油收购贷款537亿元,增幅85%。
此外,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探索资金进入粮食产业的模式,支持粮食产业创新发展,并在此过程中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最终实现共赢。
近期,光大银行推出了包括“阳光e粮贷”“阳光金仓贷”“阳光粮运贷”等一系列贷款产品,在响应粮食去库存任务的同时,设计了覆盖全产业链的贷款产品,满足了很多粮食企业在买库存粮食时的融资需求。截至6月中旬,“阳光e粮贷”累计放款金额突破百亿元。
强化产品创新服务 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刘彦表示,乡村振兴要释放内生动力,关键要做到“兴人为本、兴地为重、兴业为要、兴权为基”。
专家认为,当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还存在一些不足。董希淼认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法律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当前我国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但农村信贷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依然不足,农户贷款依然受到较多限制,农村信贷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持农村发展还是以信贷为主,需要提升金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农村地区征信体系、抵押担保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董希淼建议,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力度,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实现有法可依;其次,要明确不同性质金融服务的定位与分工,重点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体系,建议设立农信机构的全国性行业组织,统筹服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第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可从推动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和农民变富三个方面具体切入。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创新是下一步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着力点。
今年2月,央行、银保监会等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特别要求,“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
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在创新产品与服务方式方面有所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以邮储银行为例,该行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形成支持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包括助力产业兴旺的“一点接全国”农业产业链模式、现代农业引领模式;助力生态宜居的农房集聚模式、“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力乡风文明的信用村镇模式、电商平台助农模式;助力治理有效的“金融服务网格化”模式、“信贷+村民自治”模式;助力生活富裕的“农贸专业市场、商圈”模式、“新型农业主体+农担”模式。
另外,商业银行还在不断探索推动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包括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
农行在2017年初提出了实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一号工程”重要战略部署。目前,农行已基本搭建起贴合涉农产业链的农企、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线上化场景,即涵盖网络融资、网络支付结算和电商金融三大核心模块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惠农e通”平台。
更多"加快补“三农”领域短板 金融服务工作的关键何在?"...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百润股份(002568)
投资亮点 1、预调酒行业经历一轮完整周期,竞争格局由2015年竞品的百舸争流转变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