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纳入进入观望期 MSCI布局中国有新战略
MSCI早在近20年前便进入中国,因2014年启动对A股的纳入咨询而被中国市场所熟知。
如今,A股的纳入因子已高达20%,并进入纳入观望期,未来MSCI将如何开展咨询?除了指数纳入本身,MSCI在中国的主要业务还包括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评级、指数和衍生品业务、Barra中国股票模型、RiskMetrics等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工具以及私募/房地产解决方案业务等,2021年MSCI又计划如何推进整体的中国战略?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MSCI亚太区业务部总裁Jack Lin(林伟杰)。事实上,MSCI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重视度从2020年5月的一则宣布就可见一斑。尽管当时香港市场波动较大,但MSCI果断宣布允许港交所从同年6月起使用37只MSCI股票指数(其中多数是亚洲股指)、推出期货及期权合约。事实上,新交所已拥有这份关键的衍生品授权协议长达23年,当时这一决定导致新交所股价大跌。“这一决定不仅表示MSCI对中国香港有信心,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国际化,整个亚太地区的中国敞口会越来越大,香港扮演的角色只会更加重要。”林伟杰告诉记者。
伴国际资金进入A股市场
过去多年来,MSCI伴随着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同时MSCI在中国境内市场也有几百家基金、保险、银行等本地客户。2020年中国在疫情下加速推进金融开放和改革,这使得国际投资者对A股的兴趣攀升。
“早年国际投资者很难进入A股,最早时是通过B股,后来是H股,若要进入A股则还需申请QFII额度,当时申请额度也不容易。因此,早年A股对外资的可投资性较弱。”林伟杰称。
直到2014年沪港通和2016年深港通创立,这才推动了MSCI开启基于互联互通机制的A股纳入进程,A股国际化进程正式起航。近一年来,北向资金净流入总量达近2000亿元,2019年全年更是达到了3528.89亿元。
之所以MSCI在各大国际指数中最受关注,这也是因为MSCI的市场占有率极高。在北美及亚洲,超过90%的机构性国际股本资产以MSCI指数为标的,全球资产规模超13万亿美元。截至2020年11月16日,与MSCI指数挂钩的股票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资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
“由于网络效应大,除了被动资金,更多主动资金也需要考虑加大对A股的投研布局。”林伟杰表示,去年MSCI提出的进一步纳入A股的四大挑战仍存,即风险对冲和衍生品工具的获取、中国A股较短的结算周期、陆股通的交易假期安排、在陆股通中形成有效的综合交易机制,若能加速推动改革,那么MSCI也不排除会更快对A股展开下一步的纳入咨询。
押注港交所和中国经济
之所以早前MSCI积极推动A股的纳入咨询,林伟杰认为这是因为MSCI的目标是将所有可投资的市场提供给投资人(无差异性、不基于政治因素),即给客户最大的可选性,再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策略和投资限制来做决定。
尽管中国目前已占全球经济总量以及全球企业盈利产生地的16%,但中国市场仅占全球市值加权指数的4%。MSCI的研究也提及,这主要反映了两大方面问题:欠发达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自由流通股份通常较少;中国A股尚未全部纳入全球指数中。林伟杰认为,这也意味着,未来A股的潜力巨大,A股带来的超额收益以及其和国际市场的较低相关性都受到国际资本关注。指数纳入本身也为MSCI带来了更多业务机遇,包括对A股公司的ESG评级、风险管理工具、指数和衍生品业务等等。
MSCI也用实际行动押注中国经济。今年5月,港交所取代新交所与MSCI签订了一份关键的衍生品授权协议,MSCI授权港交所从今年6月起使用37只MSCI股票指数(其中多数是亚洲股指)、推出期货及期权合约。
“这体现了MSCI对香港的信心,作为中国金融开放下的关键门户,香港的作用只会越来越重要,达成这项协议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衍生品交易在香港进行,从而加强香港作为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林伟杰对记者称,早年,香港由本地经济占据主导,而目前中资银行和中资企业占据港股上市公司市值的70%,这一占比还将随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进一步扩大,而这些资金流将超过任何香港本地流量。
此外,这也似乎在为布局MSCI中国A股等其他衍生品铺垫。早在2019年3月,港交所公告就提出,与MSCI签订协议,将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期货。林伟杰此前表示,MSCI正在研究与内地推出MSCI A股指数期货。虽然目前没有时间表,但在技术上和大方向上没有问题,具体推出将取决于监管审批。
他此次对记者提及,未来中国市场对MSCI在指数产品业务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最近不乏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高科技、互联网主题感兴趣,因此MSCI也会推出一些相关的科技主题指数,用于给相关基金公司推出ETF或作为投资基准。
加速推进ESG、Barra等业务
除了指数业务,MSCI的ESG和著名的Barra模型业务多面开花。2021年,MSCI也计划加速在中国市场推进相关业务。
今年以来,ESG和气候变化引发全球投资人关注。此前中国提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美国更表示要重返《巴黎气候协定》。根据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WEF)的一份报告,“自然灾害损失”已是一种肥尾风险,就像2008年的次贷危机或2020年的新冠疫情大流行,可能会造成超乎想象的冲击。MSCI日前也表示,近期的资产规模增长主要归因于投资者对ESG及气候因素的日益关注,目前已有超过1500个股票、固定收益、ESG及气候指数采用了MSCI ESG研究评级和数据,相关标准化和定制化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
12月12日,即《巴黎协定》成立5周年之际,三十多个管理着逾9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机构承诺,将在2050年或更早前实现其投资组合中的净零碳排放(Zero Net Carbon),即为自己的投资组合设定中期目标,并每五年审查进展情况,直到最终实现100%的资产达到净零目标。也因为如此,各界甚至开始讨论未来符合E(环境)的要求的股票池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小。
落实到操作层面,资产管理者对ESG的实践无疑是“积极参与”(engagement),即利用他们代表客户拥有的股东权力,积极地与标的公司沟通,干预他们在ESG方面不恰当的行为或决策, 帮助它们应对供应链上的ESG相关风险,也已有资管公司将煤炭等相关公司从投资标的池中剔除。林伟杰称,一旦上市公司感觉到ESG的重要性,就会更快去迎合趋势并做出改变。可以看到,ESG评级更高的企业,发债融资的成本也会下降,中国公司也愈发重视ESG。
除了ESG,MSCI的Barra早已被中国机构投资者熟知并使用。Barra是MSCI Analytics业务线下的投资组合决策分析工具,主要是基于多因子的风险模型,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绩效分析和组合优化等组合管理相关服务。
林伟杰称,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成熟和机构化,这对Barra的有效性有更大帮助。目前A股个股近4000个,信息量大,投资者很难通过跟踪每一只个股来构建和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MSCI的风险模型就是基于与投资逻辑相关的因子对市场进行降维分析。比如,MSCI的A股模型CNE5就有1个市场因子、32个行业因子和10个风格因子。风格因子有技术类因子,如贝塔、历史波动率、动能、流动性,以及基本面因子如大小盘、中盘股、市盈率、市净率、成长率、杠杆率,把股票收益率分解成共同因子能解释的及不能解释的部分,而因子不能解释的部分会归纳到公司特定的因素(Specific)中去。去年7月22日开始,MSCI的Barra风险模型同步覆盖科创板。
下一篇:今日A股收盘播报:涨1.72% 报收3473.07点(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