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翰股份科创板过会竟终止注册 转战创业板图什么?
在冲刺科创板IPO顺利过会后,这家公司却在“临门一脚”时戛然而止,选择主动终止注册,然后选择在创业板申请上市。回溯其IPO进程,从新三板到科创板再到创业板,IPO之路颇为坎坷,在目前IPO注册制下,这种操作也较为少见。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信息,近期,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慧翰股份”)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创业板上市,目前处于“已问询”状态。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慧翰股份于2020年8月曾在科创板IPO过会,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半年之后,即2021年3月,慧翰股份却终止了科创板的注册。而一年多之后,又转战创业板IPO。
今年7月15日,深交所创业板正式受理慧翰股份的IPO申请,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755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与此前闯关科创板不同,慧翰股份此次拟募资7.13亿元,较两年前的募资规模提升34%。
公司为何费此周折重新申请上市?在这期间,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确实让人费解。
▎8个月时间,公司估值暴增7亿元
据天眼查APP信息,慧翰股份成立于2008年7月,由福建国脉集团、国脉创投出资设立。慧翰股份是一家致力于为智能汽车及产业物联网客户提供智能网联解决方案的科技服务商,主要从事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为客户提供软件和技术服务。
公司实控人为陈国鹰,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其通过直接及间接的方式合计控制慧翰股份82.58%的股权。
资料显示,公司实控人陈国鹰还是深市上市公司国脉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据同花顺数据,目前陈国鹰及其妻子林惠榕、岳父林金全分别持有国脉科技24.44%、21.93%、5.46%股份,三人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控制国脉科技51.83%股份。慧翰股份若顺利IPO并上市,将成为陈国鹰控制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2015年4月,慧翰股份股票在新三板挂牌并公开转让,直到2017年8月终止挂牌。
上交所官网显示,2020年4月8日,慧翰股份提交的申报稿被受理,拟科创板上市,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同年8月20日,慧翰股份正式上会并获通过。2021年3月,慧翰股份主动终止在科创板的注册。
根据慧翰股份在科创板上市的情况,公司当时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5%的股权,发行股份不超过1667万股,拟募资5.31亿元。以此计算,若慧翰股份成功科创板上市且实现募资目标,其估值将达到21.2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慧翰股份终止在科创板的注册后,股权发生了一些变化。
2021年6月,南方贝尔、浚联投资均以7元/股的价格将其持有慧翰股份的股权转让给了公司实控人陈国鹰。2021年7月,上汽创投也以7元/股的价格,将其持有慧翰股份的部分股权转让给了陈国鹰。而上述两次股权转让,均是以慧翰股份评估值约3.48亿元定价。
2022年2月,晨道投资、福州开发区国资公司、超兴投资均以20元/股的价格对慧翰股份进行了增资。增资完成后,慧翰股份的估值增至10.52亿元。
也就是说,从2021年6月起到2022年2月,8个月的时间,慧翰股份的估值暴增了7亿元。
为何南方贝尔、浚联投资、上汽创投要以如此“低”的价格转让慧翰股份的股权?这确实是让人难以理解。
▎股东是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近四成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和2022年1-3月(下称“报告期”),慧翰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519.16万元、26518.3万元、42178.05万元、10454.9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518.27万元、2719.42万元、5919.64万元、1528.66万元。
可以看出,近几年,慧翰股份的业绩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记者注意到,一直以来,慧翰股份的客户集中度较高。慧翰股份业绩增长,主要是依赖公司的前五大客户。2021年其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接近八成,特别是对于关联方兼第一大客户上汽集团的依赖,成为监管和市场重点关注部分。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慧翰股份向前五大客户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2807.75万元、20882.05万元、32758.26万元、8614.85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82.88%、78.75%、77.67%、82.4%。即,慧翰股份平均每年约有八成的收入是来自前五大客户。
对此,慧翰股份表示,公司对主要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与下游汽车行业的集中度较高相关。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因汽车市场波动、政策调整、自身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慧翰股份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有一位客户很“特殊”,它是公司第一大客户旗下控股企业,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慧翰股份向上汽集团产生的销售销售分别为9829.48万元、11509.98万元、18282.57万元、3647.46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5.72%、43.4%、43.35%、34.89%,上汽集团报告期内一直是慧翰股份的第一大客户。
慧翰股份对上汽集团的销售占比在报告期内最低值是2022年第一季度,仍占34.89%。
值得关注的是,上汽集团控制的企业上汽创投也是慧翰股份的重要股东。科创板IPO撤回后不久,在2021年6月和7月,慧翰股份两次进行股份转让,并于今年2月实施增资引入新股东。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上汽创投仍持有慧翰股份2.85%的股权。
这也意味着,慧翰股份的第一大客户实际上是公司股东。
▎产能利用率不足七成,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
招股书显示,慧翰股份主要拥有三大产品: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软件及服务。其中,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为公司的核心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慧翰股份募资规模提升,意图扩大业务规模,然而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却并不高。记者粗略计算,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67.42%。
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慧翰股份车联网智能终端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0%、33.47%、52.79%、61.69%;物联网智能模组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4.4%、67.27%、61.72%、74.97%;同期,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4.77%、66.28%、61.21%、74.22%。其中,近三个完整会计年度内,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为67.42%。
此外,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相比,其研发费用率长时间相对较低。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248.23万元、2806.81万元、3286.75万元和944.7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80%、10.58%、7.79%和9.04%。公司研发费用率均远低于同行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的13.67%、13.6%、15.28%、19.9%。
除此之外,慧翰股份车联网智能终端的产量主要是来自于外协。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慧翰股份车联网智能终端的自产产量分别为18833个、50209个、158358个、46266个,外协产量分别为335701个、326368个、502508个、137013个。慧翰股份通过外协生产的车联网智能终端远的产量超于其本身生产的产量。
随着公司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2021年以来,外协加工产品所需辅助物料逐步转为公司自主采购,仅部分包装材料由外协厂商采购。
更多"慧翰股份科创板过会竟终止注册 转战创业板图什么?"...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达安基因(002030
投资亮点 1.新冠检测概念,又是熟悉的转折+缺口的模式,最近疫情又出现反复,并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