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起,发审委似乎变身黑脸“包公”,在最近召开的两次发审会上,提交审核的5只新股IPO竟然被“枪毙”了3只,通过率陡降至40%。新股发行审核开始实施“严打”了吗?在经历了近两年新股泛滥和大变脸的痛楚后,不少投资者不由憧憬这是证监会新主席上任后的新气象。
11月IPO“过会”率陡降
11月迄今,证监委已审核2批5家申请上市的公司,其中仅成都利君和北京旋极获批准,而广信农化、淑女屋和蔚林化工则遭否决,这使得11月发审委头两批的通过率仅为40%。如果把10月31日审核的3只新股算上,本周8家公司上会3家被否,通过率也下降到62%。
虽然说11月刚刚开始,目前的通过率代表性还不强,但是若结合10月的数据来看,新股审核通过率下降则是不争的事实。
今年10月,发审委共审核30家公司上市申请,通过率为80%,相比此前数月85%上下的通过率,还是下降了不少。从前10个月来看,2月份也曾出现过66.67%的通过率,不过当月由于受春节影响,仅9家公司送审,代表性并不大。
2011年通过率整体回落
若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2011年新股的通过率相较2010年也已经有了显著的下降。
2010年,可谓是新股发行的黄金岁月,全年的平均通过率就达到86.84%,高于2011年以来82.52%的水平。2010年的个别月份,通过率更是超过了90%。如2010年1月的92.11%,7月的92.86%,11月的94.29%,其中2月更是达到了神乎其神的100%全通过。整个2010年,通过率最低的 6月也有78.26%的水平。
与之相比,2011年迄今也就1月通过率达到91.3%,其余均低于88.5%。
中小板上市申请被否最多
具体来看,中小板无疑是目前发审委把关最严的板块,其通过率要远低于创业板。
11月被否决的广信农化、淑女屋和蔚林化工三家企业,清一色属于申请上中小板的公司。虽然发审委并未公布否决上述三家企业的原因,但是就市场分析来看,上述三家公司的被否并不奇怪。广信农化和淑女屋所处的农化和服装行业本就属于发审委“感冒”的高危行业,此前,上海利步瑞、山东舒郎、珠海威丝曼、维格娜丝、福建诺奇等服装类企业的上市申请均被否决,而同属农业股的司尔特在首次申请上市时亦被否决。至于蔚林化工,公司存在毛利率逐年下降,历史上又存在股权“离奇”转让的记录,属于有争议的企业,被“毙”也不奇怪。
再向前看,申请在中小板上市,显然道路远比到创业板上市来得艰辛。以10月被否决的5家拟上市公司来看,仅武桥重工1家拟上创业板,其余几家中,京客隆是主板公司,诺奇股份、红旗民爆和招金励福均打算上中小板。就今年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审核最为“冰火两重天”的当属四月,19家创业板申请通过率高达94.74%,而21家中小板申请却仅通过了60%。
由于今年以来创业板平均的申请融资规模仅为2.44亿元,而中小板则达到4.35亿元,这意味着发审委在中小企业板审核上从严控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股融资总额,这无疑是新股扩容潮中少有的一丝安慰。
新股业绩变脸仍未杜绝
然而遗憾的是,即使发审委严把过会关,也难以杜绝2011年上市的新股上市首年业绩就滑坡的“变脸大戏”。
据统计,2010年创业板发行新股116只,中小板发行203只,其中分别有20只和47只新股上市当年业绩下滑,比例分别为17.24%和23.15%。中小板较创业板变脸更频繁,这也许就是2011年发审委对中小板审核从严的原因。
不过,结果却有点事与愿违。据统计,2011年共有95只中小板新股和121只创业板新股上市。而其中有19只中小板新股、26只创业板新股出现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变脸比率为20%和21.49%,看来,“严控”之后,中小板变脸的比率不降反升,反倒是审批环境相对宽松的创业板变脸比率出现了轻微的下降。
当然,由于2011年和2010年的宏观基本面略有不同,企业面对的经营环境也有区别,2011年变脸企业增多,不排除紧缩政策、成本上升和国际需求下降的影响,此外,拟上市公司越来越高超的“化妆”技巧,应该也是瞒天过海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