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虽然市场期待已久的沪深300ETF脚步声渐近,但是沪深交易所分别联合华泰柏瑞和嘉实两家基金公司推出的两套方案却各有优劣。而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跨市场申赎的效率与风控之间的矛盾可能是沪深300ETF的核心难点。
两公司“摩拳擦掌”
ETF是近年国际上发展较快的交易品种。而自2004年年底国内第一只ETF上证50ETF推出以来,目前沪深交易所已经有15只ETF挂牌交易(沪市12只、深市3只)。两家交易所均把ETF作为产品创新的重心之一,作为跨市场创新尝试的沪深300ETF由此成为一块重要阵地。
9月15日,嘉实基金沪深300ETF在深交所进行申赎测试。嘉实基金的人士对本报表示,测试只是一个环节,沪深300ETF何时推出尚没有时间表。不过,这还是让业界猜测嘉实或许在这场竞争中暂时走在了前面。
嘉实基金的沪深300ETF方案于今年5月上报监管部门。而在此之前,华泰柏瑞的方案已于去年11月上报。其中,嘉实基金选择和深交所合作,华泰柏瑞则与上证所携手。
在嘉实的方案进行测试的消息传出之后,华泰柏瑞副总经理房伟力对记者表示,该公司的进展应该不会比嘉实慢,在技术上早已准备好,关键还是要看监管层先批准哪家的方案。
存在跨市场难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沪深300ETF迟迟不能推出,难题在于如何解决跨市场申赎和结算的问题。
除了沪深300ETF,目前同样在筹备中并已上报证监会的还有两只跨境ETF产品:打算在深交所推出的华夏恒指ETF和打算在上证所推出的嘉实道琼斯ETF。
“不管是沪深300ETF还是道琼斯ETF,归根结底都是在两个不同市场间进行结算。其面临的最大难题也同样是跨市场申赎和结算的问题。”一位ETF领域的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处在同一个经济体之内,跨市场ETF的难度要比跨境ETF小。
早在今年4月份,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曾对记者表示,监管层拟先推出跨市场的沪深300ETF,之后再考虑推出跨境ETF。
不过,即使是在同一个市场内,沪深300ETF的后台结算难题或许也不好解决。如何实现分属不同交易所的股票同时申赎和结算可能依旧是困扰沪深ETF方案的最大难题。
目前,市场里已有15只标的为沪深300的指数基金,其中4只是LOF产品。与这些指数基金相比,沪深300ETF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申购的时候,需要用“一篮子”股票进行申购,而赎回的时候,获得的也是“一篮子”股票。
这一特性使得沪深300ETF可以作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天然现货,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但这一点也带来了问题——在申购以及赎回时如何确认投资者手中拥有或已收到这“一篮子”股票?
效率VS风控
“最好的办法是中登公司对投资者是否拥有等量的券做出担保,它们在上海和深圳都有分公司,可以看到这个数据。”一位基金公司指数部人士表示。
事实上,在此之前,为保证ETF基金的效率,中登公司确实对ETF基金的申赎做出过类似担保,但在个别ETF出现申购乌龙之后,中登公司意识到,担保其实存在风险。
“当时的事情如果解决得不好,最后很可能是中登公司来补这1亿多的窟窿。”上述ETF专业人士介绍,“这个事情或许使中登公司对担保较为慎重。” 也许会让掌握客户账户和交易情况的券商对申购沪深300ETF的投资者是否拥有等量证券做出担保。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方案也未成行。
上一篇:差异化战略 基金公司不走寻常路
下一篇:分级基金三年回顾:创新依旧“雾里看花”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