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家丑或清盘 东吴益民两权益类基金浮现危机?
本周,内地基金公司2016年年报进入集中披露期,公募基金完整的持股清单逐一曝光;与此同时,各只公募基金的潜在风险也渐渐浮出水面。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的年报半年报不同,在2016年整体波澜不惊的行情中,多只基金的清盘风险却渐渐显现。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在首批披露年报的公募基金中,目前东吴、益民等两家公司旗下的各一只权益类基金披露去年曾经在某一时间段遭遇过清盘危机,他们分别是东吴新经济、益民核心增长。
通常,清盘危机的出现与公募基金的业绩不佳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几只基金产品将何去何从呢?
基金清盘渐趋常态化
记者查阅相关基金的年报,益民核心增长的年报中如是表述:“本报告期内, 本基金有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形。”东吴新经济的年报中同样有类似的表述:“本报告期内,因赎回等原因,本基金存在连续六十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已上报中国证监会,公司正在拟定相关应对方案。”
与这两只基金表述不同,光大风格轮动在去年曾经两次出现过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况,第一次于去年4月22日出现,于6月15日终止;第二次于去年10月18日出现,11月7日终止。与光大风格轮动类似,东吴内需增长去年也曾出现过清盘苗头,但后来已经化解掉了。
在东吴内需增长的年报中,基金经理如是表述:“本报告期内,因赎回等原因,本基金存在连续六十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但由于公司持续营销,已于2016年6月24日起本基金资产净值高于5000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
那么,公募基金满足怎样的条件才会清盘呢?针对非发起式基金而言的话,根据相关的法规,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
实际上,随着近几年资本市场的牛短熊长,基金清盘已经日趋常态化,国元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统计,自从2014年9月首只公募基金宣布清盘退市以来,截至2016年年末,清盘基金的总数已经达到了55只,其中2016年一年清盘了18只基金,最初宣布清盘的基金多为流动性差且收益较低的短期理财型基金,而如今清盘的基金已经扩散到QDII、债券、偏股、ETF、分级等各种类型上。
北京某基金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如今公募的清盘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金公司主动召开持有人大会,通过持有人表决后进行清盘;另一种是运作期满而自动清盘,后一种基本为发起式基金。按照《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规定,发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的,基金合同就自动终止。
私募基金人士刘启分析,偏股型基金清盘压力加大,一方面去年股票市场赚钱效应下降,随着风险偏好降低,赎回也较为明显;另一方面,产品发行数量增多,但募集资金规模整体下降,即便发行时通过过桥资金达到规模门槛成立,但后期投资业绩一般,加上营销支持不到位,规模下降快也在意料之中。
聚焦危机中的基金们
上述几只基金实际均为非发起式的权益类基金,但各自陷入危机的原因并不相同。
首先看成立时间稍晚的益民核心增长灵活配置,该基金成立于2012年的8月16日,成立迄今先后经历过三任基金经理,在前两任基金经理韩宁和侯燕琳的任内总回报均超过40%,在同类型基金中的排名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的位置;但转折点出现在现任的基金经理吕伟身上,此君操盘该基金在同类排名中几近垫底,其在958只同类基金中排在了第876位。
年报显示,该基金的最新规模仅为0.41亿,徘徊在生死线之下,而或许是为了保住目前的规模,数据显示目前基金暂停了大额的申赎。数据统计进一步表明, 2016年该基金业绩不佳或许是造成目前窘境的直接诱因。
从基金的年度收益率来看,2016年成为该基金近几年所遭遇的滑铁卢。2013年,该基金的年度净值增长率为25.50%;2014年,该基金的年度净值增长率为12.35%;2015年,该基金的年度净值增长率为19.22%,但2016年,这一数值为-21.53%。原因何在?
有趣的是,2016年第四季度,从十大重仓股来判断,实际上该基金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地调仓,央企背景的大盘蓝筹和金融股成为主流,这其中包括了中国联通 、中国中铁 、中国建筑、中信证券 、北京银行等等,而第三季度季报中所重仓的中小创风格的十大成长型重仓股均悉数遁形,退出了十大重仓股之列。
在年报总结中,基金经理吕伟有如下的反思:“在10月、11月A股上涨期间, 大盘蓝筹股的仓位较轻,基金收益受到一定影响,之后虽然成功的预测到11月底市场风险增大、不确定因素增加,逐步减仓,仍然承担了市场下跌带来的损失。”
不过,当记者以投资者名义致电益民基金时,接线人士在经过问询后回复,该基金去年确实在某一时段出现过清盘危机,但目前在公司的努力下,基金的资产净值已经回到了五千万元以上,清盘警报暂时解除。
而正在拟定相关应对方案的东吴新经济或许就没那么幸运了。统计表明,年报中该基金的规模仅为0.34亿,但该基金目前处于开放申赎的状态,并没有暂停大额申赎。
资料显示,东吴新经济成立于2009年的12月30日,在成立将近7年的时间中已经历了五位基金经理, 令人不解的是,成绩最佳的第四任基金经理张楷浠却任职时间最短, 此君于2014年6月14日开始操盘东吴新经济,2015年的6月19日离职,其任职总回报为139.20%,而其继任者徐嶒在2016年录得回报为-20.47%。2017年以来,该基金在同类型基金中的排名跌入谷底,在504只基金中排在了第494位。
红刊财经记者注意到,年报中重仓股表现不佳或许是今年基金排入倒数后十名的直接原因。数据显示,年报中前三大重仓股今年以来的跌幅均超过两位数,头号重仓股中珠医疗开年迄今下跌将近20%,盛运环保和广东明珠开年迄今的跌幅也超过12%。
对此,基金经理在年报中为自己的失误揽责:“去年下半年在市场偏好明显转向价值蓝筹时,虽也加强了PPP板块的配置,但仍布局较多成长股,导致业绩跑输了上证综指。”而记者同样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东吴基金 ,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止,未得到公司方任何回复。
深层原因剖析
长期以来,实际公募基金对清盘心存抵触。格上理财研究员表示,多数公募不愿清盘基金,首先是因为迷你基金清盘需要报监管层审批,并召开持有人大会,流程繁琐,不利于公司品牌和影响力;其次是基金从申请设立到募集成立、运作并不容易,公募仍然希望保壳。
但无情的现实是基金公司面临的清盘压力越来越重,以往为保壳动用自有资金救场的方式正在逐渐被放弃。红刊财经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规模低于2亿元成立门槛的基金被称为迷你基金,而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则碰触了相关法规设定的清盘警戒线。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共有841只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219只基金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其中股票型基金最多,共有88只,占40%。
刘启指出,陷入清盘危机中的基金实际上很容易陷入到死循环中,一方面基民因业绩不佳纷纷赎回基金,基金操盘手为了应对大额赎回可能会被迫卖出重仓股,而这又可能会造成基金的净值进一步下跌……因此,暂停基金的大额申赎或许是比较实用的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去年基金的年报,在权益类混合型基金存在清盘风险的基金中,益民核心增长和东吴新经济还不是规模最小的基金,银华盛世精选和中信建投睿利两只产品均成立于2016年12月,如今规模分别为0.2175亿、0.4776亿;而规模最小的国金鑫新规模只有470万元。
不过,综合记者的采访和查阅年报,每一只面临清盘危机权益类基金的背后,所折射出的问题或许都与公司投研实力不济息息相关,反映的是整个团队水平的低下。以东吴基金为例,去年五月份时,该公司一度面临5只基金跌破清盘线,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基金经理欠缺操盘经验,彼时徐嶒只是一位仅仅拥有不到一年基金管理经验的新手,但他一人却管理了三只基金。
而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不懈努力,截至去年年底,东吴新经济成为该公司唯一一只可能面临清盘风险的基金,例如东吴内需增长的规模已经回升至1.13亿份,东吴新产业精选的规模回升至0.95亿份。不过,东吴旗下尚有两只量化基金也同样面临着清盘危机,东吴安鑫量化的规模为0.32亿份,东吴阿尔法的规模为0.35亿份。
对于潜在的清盘潮涌,坊间也有另一种观点针锋相对:“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背景下,公募基金发行已经明显加快,迷你基金的壳资源价值正在下降。迷你基金死扛式的存在是对市场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市场系统效率的损耗,无论从市场还是从监管角度看,加速迷你基金出清将是未来趋势。”
那么,2017年究竟会有多少只基金清盘,公募基金最终全年“净发行”基金会定格在多少只上?我们姑且拭目以待吧!
下一篇:一季度QDII基金或夺冠 工银瑞信基金旗下海外产品领跑
更多"自曝家丑或清盘 东吴益民两权益类基金浮现危机?"...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建设机械(600984)
投资亮点 1.重装集团是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规划,经过陕省国资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