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财股网为首页 网站地图 财股网导航 商务合作
首页
而私募债券,正为苦于40%“天花板”的大型企业融资,提供了闯关可能。一位交易商协会人士表示,根据相关法律,私募与公募发行的分界线是200人,即向200人以下的投资者发行债券,便可算作私募发行,可不在40%的约束范围内。
一位国开行人士也表示,私募债券发行,客观上为企业规避40%发债上限提供了一个通道。监管部门也借此可进一步打开债券市场的空间。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已下发银行的发行规则中,尚未对投资人和发行人做出明确限定,因此,能否突破40%上限尚未尘埃落定。
“原先40%的要求不太合理,但我担心这次私募发行最终文件可能仍然与40%有关。”华夏基金固定收益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但有接近交易商协会的人士表示,对于银行间市场管理者的交易商协会来说,“当然希望对40%的红线有所突破”。
试点:大型央企可能先行
突破40%的背后,反映了监管者和投资机构对于壮大债券市场的迫切希望。
接近交易商协会人士分析,2005年时,由于立法层面尚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诸如40%的规定,一次性突破难度较大;但是经过将近6年的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和发行人都已成熟,因此深化市场已经相当必要。”
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对于此项制度创新,最为稳妥的做法是采取先行试点的办法,即对私募债券发行审批、发行人、投资人、流通转让制度等各方面做出一些限定。
“初期试点,发行人可能会集中于大型央企,或者评级在AA+以上等信用等级比较高的企业为突破口。”上述股份制银行投行部人士表示,“投资人方面,基本以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同时可借鉴西方经验,比如针对是否需要评级等要求进行个性化设定,而无需像公募发债制定标准化要求,而且评级也并不是必须要求。”
定价方面,公募和私募发行应有区别。考虑到公募发行的流通性要好于私募,同一个发行主体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价格上肯定有所差异,私募定价要高一些。相当于对流通性进行一个补偿,同时发行人、投资者、承销商可对价格进行相互协商。
另外,针对流通转让制度,上述股份制银行负责债务与资本市场人士介绍说,目前市场上有两种不同声音:一种认为私募债券就是协议发行,发行之后不应允许转让;另一种是应该在有限范围内允许其转让。
“给予一定流动性是比较合理的。因为流动性涉及到定价,若剥夺流动性,定价会受到很大影响,定价会很高。”这位人士分析。
受访的银行、保险和基金公司人士均对私募债券发行态度积极,“多一个投资工具,总比没有好”。
上述股份制银行投行部人士指出,私募发债收益也好于公开发行,对于对流动性要求不是很大的保险公司来说,购买意愿比较强;而且从风险角度考虑,先期试点如果主要集中在于央企,也不会改变目前整体信用风险状况。
卖点:融资利率可能低于贷款
私募债券,一方面由于企业发债规模突破40%上限;另一方面由于利率市场化,高端企业发行的私募债券利率低于贷款的可能性大增。
在上述股份制银行高层看来,若解决了40%这一问题,目前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格局将大大改变。
“若私募债券全面推开,好企业基本就无需从银行贷款了,除非银行下调贷款利率。”在一位银行高层看来,私募债券直指目前中国货币体制“利率市场化”这一核心命题,目前银行存贷款利率实行“存款管上限,贷款管下限”的利率管制政策,而私募债券定价相对市场化,完全有可能低于贷款利率。
上一篇:高杠杆基金净值市价错步 集体溢价向折价过渡
下一篇:中金公司:基金存量资金仅500-600亿左右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