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从“单一通道”迈向综合性金融机构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及之后的全流通时代给整个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转机,股改和权证业务也重新点燃了券商的创新激情。从2006年起,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给证券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证券业彻底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盈利能力普遍提高,行业整体财务实力取得了跨越式增长,也赋予了行业长久稳健发展的生命力。尤其体现在经纪业务上,从纯粹的通道制服务到金融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从传统的柜台交易到网上、手机证券非现场交易;从“大锅饭”式的粗放营销到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从“赶鸭子上架”式的股票推荐到专业化、技术化的理财分析……证券公司已从一只嗷嗷待哺的雏鹰成长为羽翼渐丰的雄鹰,资本实力显著增强。
11月18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克森敲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盘钟,通用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在通用上市规模庞大的投行阵容中,两家中国背景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和工银国际赫然在列。这是中国券商首次参与国际企业上市融资,标志着今天的中国券商在国际投行的舞台之上已然与国际同业比肩而立。
如果时光倒回到20多年前,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证券经营机构主要由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兼营,到1987年9月深圳市12家金融机构共同组建的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从不知股票为何物到现有的106家证券公司,营业部从零发展到近3000家,从业人员从最初的26人到如今注册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由小到大,由不规范走向规范,证券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并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成长而迅速扩张。
改革中诞生违规经营酿成灾难
回首中国证券公司20余年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涅槃中重生的艰难历程在业内看来就是一部证券业的“血泪史”。1992年随着沪深交易所的成立,证券发行数量的增加,证券公司的数量开始迅猛增加。1992年10月,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工行、建行、农行为背景的华夏、国泰、南方3家券商相继诞生,分设在京、沪、深呈鼎足之势,勾勒出证券业的全国版图。此外,依托地方政府和部委背景成立的众多券商也如雨后春笋,遍地丛生。证券公司的数量急剧膨胀到80余家。
但是由于此时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证券公司集经纪商、自营商、资金托管和资金清算等角色于一身,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着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理财、集中持股、坐庄等等,诸多潜规则一度是行业“不能说的秘密”。从大名鼎鼎的“327国债事件”到万国证券的清算,从1998年对君安证券的整顿,到南方证券被托管。随着政府监管的加强、证券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和结构性调整,证券行业在世纪之交累积已久的历史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问题券商”漠视法规制度,忽视风险管理,盲目追求高利润等违规问题最终酿成全行业的灾难。
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显示,自2000年至2004年,整个证券行业的潜亏(实际亏损与账面亏损之和)高达2200亿元人民币,全部130多家券商的净资产仅为386亿元,违规负债数以千亿元计,平均每家的亏损近20亿元,而4年熊市中累计亏损额高达831亿元。部分公司面临严重的支付危机,证券交易结算潜伏巨大的系统风险。
涅槃重生综合治理掀开行业新篇章
面对全行业的危机,一场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悄然启动。2003年8月,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拉开了对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整个序幕。2005年在几乎全行业倒闭亏损的背景下,中央汇金公司、各级政府和其他行业纷纷出手救助频临倒闭的证券公司,其中,央行直接介入券商综合治理成为2005年最大的看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发行短期融资券、进入银行间拆借市场,向符合条件的券商提供再贷款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动整个证券行业重新焕发生机。证监会则通过依法采取撤销、托管、接管或撤销业务许可、责令关闭等措施,对30多家严重违法违规的高风险证券公司进行了处置。在此基础上,我国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实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还建立和完善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新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相关制度、券商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等一批新制度开始实施。在综合治理工作“分类处置、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下,国内证券公司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批存在较大风险的证券公司退出竞争舞台,而一批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则得到迅速成长,在经纪、投资银行等业务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
让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给好友:上一篇:钢铁:看好资源属性强的矿石股
更多"证券公司:从“单一通道”迈向综合性金融机构"...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老板电器(002508)
投资亮点 1.多品牌经营扩张市场空间:低端子品牌名气已运作,2010年已发展700多家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