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这样支持实体经济:鼓励产融结合
推动产融结合。应当鼓励实体经济办金融,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或者说非金融的但其中含金融业务的公司。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形式上已经完成,不过,实体经济发展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最新的PMI环比增长依然为负值,那么,金融应该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呢?10月28日至11月1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作为支持单位的“2015金融街论坛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在京举行。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进行了采访。相关专家表示,新常态下金融要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而改革——比如鼓励实体经济办金融;互联网金融将促进金融体系改革;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合理选择则是金融发展的保障。
新常态下金融更要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如何适应新常态?我们都知道,现在全国都在进一步认识新常态。”谈及对新常态的理解,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表示,如果还跟过去一样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会导致产能过剩。“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现在是7%,下一步到6.5%,再到6%,这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算是高的了。如果能长期保持5%,那也是不错的。”
厉以宁表示,中国过去增长率之所以高,是因为处在第二阶段——工业化阶段。但现在,中国已经从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过渡的时候能保持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吗?不可能的。”他认为,适应新常态非常重要,要适应什么?主要有两大要求,一是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化,自己找销路筹资金;二是要适应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国内经济。
“金融在适应新常态过程中主要起什么作用?”厉以宁表示,一是参与解决农村的改革问题,二是大力建设公共投资基金,三是鼓励创新创业,四是鼓励国有大企业改革。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新常态下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所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金科玉律。金融如果离开了实体经济就是泡沫,它产生之初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他也强调:“并非金融业要无条件地为实体经济所提出的需求服务。”
在李扬看来,金融的功能有六项:提供支付结算方式以便利交易;提供集中资源和投资分散化的机制;提供跨时间、国界和产业的经济资源转移方式;提供风险管理方法;提供价格信息以帮助协调经济各部门的分散化决策;以及当交易各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因此,简单地把金融是不是提供钱作为是否服务实体经济的标准是比较片面的。在新常态下,特别是在我们有剧烈的结构调整的需求情况下,特别要全面地发挥金融的功能。”
对于下一步金融业改革的重点,李扬提出,一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尤其是低层次的、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资本市场。二是要打破长期以来实行的禁止非金融机构之间发生信用关系的制约,放松对非金融机构信用活动的限制,让实体经济之间直接发生信用活动。三是推动产融结合。应当鼓励实体经济办金融,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或者说非金融的但其中含金融业务的公司。四是要推动“互联网+”,放开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限制,以互联网为新技术手段和载体,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作用。要使金融体系更贴近实体经济,我国金融体系可能要经历一个投资银行化的过程。
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体系改革
传统金融需要改革来服务实体经济,那么以P2P、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是如何促进传统金融变革的呢?
在银监会普惠金融部网贷协调处处长许晓征看来,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事物,其特点在于具有技术创新驱动性、发展速度快和跨界经营,这3个特点决定了它对消费者、监管者来说既有创新又有挑战。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刘向民亦表赞同。刘向民进一步指出,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不仅拓宽了金融业的服务概念,扩大了对小微企业、中低收入人群、落后地区等金融覆盖,也有利于推动整个金融体系转型升级。
首先,助推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刘向民表示,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充分市场化的,比如注重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根据风险进行差异化的定价,等等。“近期存款利率已经不设上限,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差异化定价,实际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客观上起到了利率市场化的助推作用。”刘向民说。
其次,互联网金融带来了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提供者。刘向民表示,对网络支付、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产品,有关部门正在推进相关规则制定和试点工作,目的是规范其健康发展,促使整个金融产品体系更加丰富。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变革推动传统金融体系更加开放。刘向民指出,目前,中国在金融领域已经批准设立了两家纯网络银行和一家纯网络保险公司。纯网络金融机构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需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如果新型的金融机构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服务客户,则有利于为传统的金融机构体系适应互联网时代提供经验。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张立洲亦持相同意见。张立洲指出,就中国目前的金融竞争格局,实际上金融的功能已经泛化,很多不持有金融牌照的公司比持有金融牌照的公司还有价值,“互联网+”对于中国金融生态的改变是荡涤灵魂的。“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做一家商业银行,要生存就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要自己轻起来。”张立洲进一步指出,比如轻资产,通过交易、流转让资产运动起来。
货币与财政政策合理选择是关键
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宏观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合理选择则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制度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殷勇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国际环境发生变化,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路径和工具也在不断地丰富和优化。”同时,针对社会上对于中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说法,殷勇明确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进行量化宽松。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不仅没有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下降。
统计显示,从今年3月份开始,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逐步缩减,9月末同比下降3%,比2月份的高点下降了5.6%。同时,中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逐步增加,8月末同比扩张15.2%,从过去5年来看,是高水平增长率。殷勇表示,“这与实施量化宽松的经济体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萎缩的情况是不同。我们通过自然方式就能满足央行的资金需求,如确有需要,外汇储备也有空间和灵活性。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质量和流动性安排能够维护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安全。”
金融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互相推动,而财政政策转型是关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白重恩教授表示,现在的政策是当需要的时候就去投资,去多做基础建设的投资,白重恩表示,与其政府来主导做这些投资,能不能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企业减负?也是同样的支出或者是少收入,一个是多收入、多支出,另一个是少收入、少支出,前者是现在的做法,后者就是为企业减负。
白重恩表示,如果通过一些财政的手段减税,尤其是用财政手段来扶持社会保障,来减低企业的社会保障的缴费,就可以为企业减负。如果财政政策朝这方面去转,是从给企业减负的角度去想,当企业负担减轻了,盈利会改善,投资的积极性会提高,获得资金也相对比较容易,因为银行不希望给亏损的企业投资,这是良性循环,因此财政政策应该从刺激性的投资转向对企业减负。
上一篇:从“机构为补充”到“机构为支撑” 折射我国养老政策新思路
下一篇:大数据云计算助力西北智慧城市建设
更多"金改这样支持实体经济:鼓励产融结合"...的相关新闻
每日财股
- 每日财股:维力医疗(603309)
投资亮点 1. 公司主要从事麻醉、泌尿、呼吸、血液透析等领域医用导管的研发、生产...[详细]